美章网 资料文库 汽车机电工职业教育教学方案范文

汽车机电工职业教育教学方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汽车机电工职业教育教学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汽车机电工职业教育教学方案

1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的情况简介

1.1以相关法律保障职业教育的顺利实施德国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非常完善,这些法律用来约束和协调职业教育中各要素的行为,保证职业教育正常进行。代表性的法律包括《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等等,这些法律主要规定了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及企业和受培训者的权利和义务、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培训机构与人员的资格、实施培训的监督和考试和职业教育的研究等。

1.2以框架教学计划和企业培训规则为基本依据保证教学的统一性“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为保证企业和学校这两个“元”能够协调工作,在德国由劳动和经济部来主管企业,由教育部门主管学校。在两个主管部门的统一带领下,分别制定用于企业和学校的教育大纲,即企业用的企业培训规则和学校用的框架教学计划。

2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由于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起主导作用,因此课程体系开发工作主要由企业在企业培训规则的框架下进行。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汽车主机厂会对生产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工作任务进行汇总,然后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梳理、排序、归类后得到典型工作任务,即能够代表当前汽车主流技术的、企业常见的、能通过任务的学习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也是对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在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之后,还要考虑如何在每个工作任务中培养学生除专业之外的能力。一般而言,每个学习任务应实现如下的能力目标:要以顾客为中心来保证工作质量,即满足客户诉求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独立进行实施和检测的能力;要体现出小组或团队合作工作的能力,对整个团队负责;要通过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中存在哪些事故危险性,要按照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原则做好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要培养学生学会使用现代通讯方式进行交流,要学会使用外语进行沟通;学生要会使用质量保证方法,要保持工作环境整洁,要遵守时间等;创造性和美学方面的发展,要学会优化工作过程,使其高效完美。由此可见,经过改造以后的课程目标和内容都发生很大变化,更加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设计者会根据教学设备条件、学生条件、教师条件等综合考虑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展开的各个环节,以保证课程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方式展开。

3我国在课程体系搭建过程中可借鉴的方面

3.1课程体系搭建的思路课程设计理念是重点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属性——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不仅仅是传授事实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通过工作来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使学生通过企业真实的任务、过程和环境,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教学设计的关键是统一指导思想。德国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建立在“框架教学计划”和“企业培训规则”两个法律性文件基础上的一种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的“双元制”的教育模式。框架教学计划提出了14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主要是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企业培训规则”则提出了职业教育中企业要完成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要求,可以通过跨企业培训中心和企业共同完成的,主要是深入了解企业的情况和熟练完成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

3.2课程体系搭建——学校完成的内容在我国,“框架教学计划”的实施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实施的主动权在学校,我院根据“框架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情境,具体体现在学期授课计划中;但是“企业培训规则”的实施比较困难,因为我国没有制约“企业必须实施职业教育”的规定,企业不会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基于此,我们在学校可实施的范围内,在“学习领域”学习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学习情境的任务,可以设计一定时间的进行训练,也就是在学习领域中增加训练内容。在学校,我们通过“实操模块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尽可能营造企业的实习环境,实现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功能。

3.3课程体系搭建——企业完成的内容企业实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学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校内教学的延续,而且是校内教学的总结。通过企业实习,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及企业现场中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最新信息,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缑庆伟 悦中原 李曙辉 单位: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