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农业部启动“百万中专生计划”,各级农广校积极行动起来,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涉农中专教学管理方式,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现象,有的甚至于流于形式,亟待解决。
1.1重理论轻实践学员入校以来,学校都能认真组织各班级,严格执行实施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基本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认真做好“备、讲、改、辅、改”五环节,对于实践教学一般采用“集中+分散”的方式,因受到实践条件、经费、师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集中实践的次数是微乎其微的,主要采用分散的方式,学员各自因到自己的岗位去实践,实践活动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教师也不可能去指导、督查了。
1.2重组织轻指导学校在教学班的选择、专业设置、招生宣传等方面都精心组织,认真谋划,学员按照指定的时间到班上课,到时间下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随即离开教学班。负责任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还认识部分学员,了解个大概,而不负责的教师则对学员的学习、生活、家庭就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去指导生产、解疑释惑、指导就业创业了。学校在此方面的布置和检查也忽略了。
1.3重形式轻效果新型职业农民教学活动是一项很规范的教学行为,来不得半点马虎。从学员入学、教学过程和环节,到考试考核等都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省市县各校都制订了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内容全面,责职明确,无懈可击。
1.4重典型轻帮困但在教学班上却有很多人他们也有创业梦想,但苦于没有资金、没有信息等,生活水平处于均线以下,及需解困,如果这部分人不能就业,不能创业,那他们永远都不能脱贫致富,也就失去了办学的真正目的了。
2理论依据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就是让每位受教育者都能拥有“知、技、意”三方面的内涵。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也概莫能外。“知”就是指受教育者应有的专业知识、新知识等。“技”就是技能,主要指受教育者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是培养的核心。“意”就是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情感。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改革势在必行。发展必须依靠改革,改革是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根本出路。教育家黄炎培老先生所倡导的“手脑并用,双手万能”教育思念,就是我们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改革行业的灯塔。
3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3.1在课程设置上,以专业技术课为重点,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现行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按照教育部门课程管理体系来开设的课程,分为四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拓展课,有较为完备的结构体系。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科学合理的,而我们的参学对象都是文化基础相对较低、年龄较大,且较长时间没有拿书本的中年人,他们对公共基础课等并不感兴趣,而对比较实用的专业知识应用型的课程比较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在课程设置上,相应减少非实用性的课程,加大专业技术的课时数;在专业基础课上,有所侧重。
3.2在授课方式上,采用灵活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员一目了然。
3.2.1意境教学法。动用视觉、听觉器官去感知、刺激、学习新东西是教学的基本思路。可以用多媒体、光影设备、实物、挂图等带有意境,富有情节,给学员以更鲜明的视觉、听觉效果,带来意想不到的深刻印象,提高学员的感知力。
3.2.2辩论教学法。根据人的认识规律,人的大脑在思想活跃、气氛急迫时,记忆的深刻程度会超过平时。针对专业技术的课程,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学员们容易混淆,模棱两口的问题,往往可以采用这一方法。让学员自主在台上台下,学员和教师间进行答辩,通过必要的争论从而达到剖析问题,讲明理由,化解难点,增强记忆的目的。当然这样的活动应安排在章节的最后来完成,最好事先让部分学员做好准备,这样效果更佳。
3.2.3组合教学法。所有学员大致分为这样几类:种田能手(养殖能手)、村组干部、半农半工或半农半闲人员、务农人员、经纪人等,他们生活生产的区域相对集中,我们可以从上述人员中每类排一名组成一个小组,由种田能手(养殖能手)或村组干部任组长,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交流学习心得,收集疑难问题,适时反馈教学信息,以确保下次上课时得以解决。
3.3在实践活动上,以注重效果为目的,做到人人都能动手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理论知识加以消化吸收的重要环节,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教学活动显得更为重要。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在实践课中就必须遵循“提出问题+实践+归纳总结+实践”的原则。
3.4在教学考核上,以育人帮困为宗旨,切实培育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同于培训工程,培训是一单项工作,是眼前的短期的业务学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要培养劳动者的业务技术素质,更重要的培育他们的思想素质、个人修养、创业创新能力,是综合性的。
4结论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伟业。所有农广人必须始终坚持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办学宗旨,始终如一推进教学改革,以“实用、实际、实效”为落脚点,始终保持抓铁留痕、脚踏留印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才能永葆青春,充满活力,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作者:封同宣 单位:泰兴市农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