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育范文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育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那么,高中语文课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

1、语言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善于运用预习提示,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和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和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善于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讲解,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感。在教学中,我们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摸清学生底细,把自由思考、想象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自由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感悟方法用于阅读实践,能力就会提高,语感就会逐渐增强。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读、勤思的习惯。因为语感强的学生其中就包括阅读速度快,感受理解深刻,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主要靠的就是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

2、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提到“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新教材所选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从而使他们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由于捕捉了时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从老师“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教学过程充满了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条件,比如课堂上学生的争论、上课前的简短演讲、语言表达题目的训练以及辩论赛等,老师要善于把握和有意识地利用这样的时机。

3、想象能力

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则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描写的景象是“刚刚下雨以后的山峦,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天气,略带凉意。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淌。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如果不借助想象,仅仅是从文字上进行翻译,那么整首诗就如一潭浑浊的死水,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诗歌中景象的特点,也就无从感受诗歌意境、感情,优美的诗歌对他们而言就成了枯燥的文字组合。为了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对景象或人物进行语言或图画的重现,以及课后的扩展描绘,是拓展想象力常规而有效的手段。

4、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中的美是是一种复合式的美,涵盖了现实生活中许多现实的或抽象的美,例如文字的书法美、音乐美,教材内容的形象美、意境美、人性美、技巧美等,还有教材安排设计的逻辑美、新颖美、图画美等。除了这些先在的美,语文课上还有后天的创造美,像学生的合理想象扩展、热烈和谐的交流、对文本的质疑问难,以及老师的朗诵、板书、课件的设计、教学氛围的创设等,都体现了形形色色的美;甚至还有授课结束后“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品味、回味的美。

因此,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总结赏析这些各具特色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或是美的熏陶;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尤其是教材中那些人性的美,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还有价值观教育的绝好材料。如此,语文教育也必能摆脱那种低层次的知识输入,而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运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时代人才也不再是一句空话。以上只是语文能力培养的几个重要方面,实不能涵盖语文素养的全部。但只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心怀素质教育这一理念并身体力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