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对作物栽培实验课改革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已向传统的作物栽培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挑战,促使我们不得不向传统的实验教学提出疑问,去创造一条新路。
关键词:栽培实验改革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技术措施,并能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应用科学。搞好这门学科的教学,学生不仅应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来源于实验实习,因此,必须增加实验课的开出率。增加实验课的开出率,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是作物栽培课教学过程中长期困绕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工作,感到作物栽培实验课的长期不连贯性、不规范性,甚至任意性,内容老化等,是成为当前提高作物栽培实验课教学质量和开出率的一个障碍,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本文对该实验课的改革,作了一些思索。
1实验课教学要改革,要面向实际
1.1作栽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传统的作栽实验课教学都是安排在紧跟理伦教学后进行,其目的是使实验课教学更好地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验证课堂教学。但是实践表明,这种安排并不十分科学,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随着教改的纵深发展,理论教学不断增舍,实验教学很难跟着进行。例如,理论课教学课直到期末结束,上完课后即停课,学生准备考试,考试结束后,放1—2个月的假,实验课也就只得停下来,其实验教学的逻辑性,连贯性、计划性等均被“肢解”。如大春作物中水稻、玉米前后期试验能开设,中期的观察记载、穗分化等试验就无法进行,因为正在假期中。而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全部理论课程讲完了,还没到小春作物的播种季节,这就使得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完全脱节。其次,即使偶尔保证实验教学紧跟理论课进行,但从对学生实验技能培养、训练,实验仪器使用等方面,又常常不是按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这一规律进行,如水稻理论教学中稻的类型讲完后,就有水稻的第一个实验,但这个实验中就要使用粉碎机,同学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玉米成熟期的鉴定就比玉米空秆、秃顶、缺粒现象的调查深,但成熟期的实验在空秆、秃顶、缺粒现象的调查前面开。况且,有的内容如各种主要农作物的测产、种子纯度、净度的测定等,是从有利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考虑到生产实际和社会需要而开设的,其理论课是不讲授的。因此,作栽实验教学自身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能反映出实验教学本身的特点、要求和规律。
1.2从生产实践和优秀科研成果中,推出有先进水平的、实用于生产的新实验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在作物栽培这门学科中,已涌现出许多实用于生产的科技新成果,这些新成果的运用对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果能把它们有意识地纳入实验教学中来,去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不仅对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活跃学生思维,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几年来,我们在生产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如水稻的旱育秧、软盘育秧、两段育秧、抛秧技术的运用,小麦的小窝疏株密植、玉米的包衣技术、小麦=玉米=红苕的旱地三熟带状种植、玉米的宽窄行垄作技术、玉米的方格育苗、营养钵育苗等教学实验,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校内外师生的认同。这样的实验教学既使学生迅速了解到最新科学信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又为改革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例子。
事实证明,在只投入了少量的资金或在未作任何投资的情况下,我们经过短期、简便的调整,就开出了实验课,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了实验内容。我们的体会是:把优秀生产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展开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其投资少,见效快,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视野的开阔,是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条成功途径。
2建立规范化实验课教学,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作栽实验课基本教学内容的规范化、模式化,是实验课教学日臻完善的具体表现。作物栽培实验课由于受农时季节、理论课教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直存在着乱、杂和随意性的问题,对这门实验课的教授和学习,教与学双方均有乏味的感觉。究其原因,多属教材和教学手段的不规范和平泛所致。
2.1规范化实验教材的建立
现在虽有作物栽培的理论教材,但较陈旧,很多实验内容没有,但社会和生产实践又是必须的,如各种作物的测产、种子质量的检验、种子的处理、作物的播种、育苗技术等,都需要充实到教材中,这样才能提高作栽实验课开出率和质量。
2.2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要做到作栽实验课的规范化,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是一条有益的途径。可将一些成熟的技术(如水稻的各种育秧技术、玉米的育苗技术、种子的处理、播种技术)、实验内容(如各种作物的测产、种子质量的检验、品种类型的比较、出苗率的调查、分蘖规律的观察、幼穗分化过程的观察与鉴定、壮苗与弱苗的观察比较等)、标本现物等制成录相、幻灯、电影,制作成光碟、课件等。这样,可使受农时季节等因素限制的实验内容不受时空制约,并可使实验内容有效的规范化、标准化,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