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探究析范文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探究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探究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探究析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谈了以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中谈到了课间教学、多媒体教育、网络教学、计算机教育,在具体的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中谈到的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的实施模式等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网络教育教育模式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就会提出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它的进一步发展趋势和热点也同样是人们所关注的。那么,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究竟有哪些主要问题值得人们去探索和研究呢?它的主要发展趋势和热点又将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根据国内和国际近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提出和归纳了几个主要研究问题和发展热点,并描述了这些问题提出的依据和研究目标。

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1.1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主要热点

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领域,人们总是在不懈地进行各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和探索成果将直接推动着整个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实际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正如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近期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一定要结合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情况去考虑、去研究"。为了了解和把握国际国内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热点和趋势,本节将重点讨论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有关的几个主要发展热点:课件开发、多媒体教育应用、网络教育应用、计算机教育、以及在这-领域几个主要的研究问题。

1.1.1课件开发方面

对课件的开发,新的趋势和热点可主要归纳在对以下四种类型的研究:基于教学策略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是指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或策略于课件(包括课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课件)之中。教学策略的运用是为了体现最佳的教学思想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尤其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更应该考虑如何获得比通常方式教学更佳的效果。在国家九五课件攻关项目中就明确提出课件开发一定要体现出教学策略的运用。这一趋势要求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者必须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课件的开发,避免在课件开发中所出现的"书本或黑板"搬家现象,将课件开发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课件开发的教学策略运用中,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策略的运用:教学模式选择策略、教学内容展开策略、学习信息呈献策略、学习过程控制策略、人机交互策略、以及反馈评价策略等。

1.1.2多媒体教育应用方面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而且使得许多用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容易的表现出来。虽然在多煤体教育应用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但目前主要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可以归纳以下三个方面: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电子出版物(ElectronicPublishing)和超媒体技术(Hypemedia)。

虚拟现实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主要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虚拟学习环境的建立。它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使学生似乎已处于真实环境之中。例如美国的休斯敦大学利用该技术建立了一个虚拟现实物理实验室,学生们使用这个实验室可以进行大学物理学中所有基本定律的实验,使学生能够进行详细观察以获得物理法则的概念及知识。北卡罗来纳大学利用该技术建立了一个化学虚拟现实系统,使用者在这个系统中可以用人工来处理分子。荷兰特温特大学建立了一个虚拟图书馆系统,教师和学生使用该系统尤如置身于真实的图书馆,任意快速方便地查阅各种所需的资料和书籍。虚拟现实系统可分为全介人式交互系统、混合式交互系统和非介人式系统。它们又分为个人虚拟系统(模拟单个用户与现实的交互)和社会关系虚拟现实系统(模拟多个用户的交互环境,用户之间的关系和通讯等)。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虚拟现实是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集合起来的更高级的交互系统。它目前发展的热点包括虚拟学校、虚拟学习环境、虚拟现实系统、基于虚拟现实系统的教学软件开发及出版,以及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系统等。

1.1.3网络教育应用方面

在网络教育应用领域,发展的趋势和热点可主要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远距离教学(DistanceLeaning)、网上学校(E-School)、校园网(SchoolNet)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

从严格意义来讲,网络远距离教学是指通过因特网(Internet)或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这种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必须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传统的远程教学方式(电视和广播等方式)是不具备这些特点的。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并象部分人认为的,只要开发好一个课件放在网络上传播就可以进行远程教学了。目前,网络远距离教学之所以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其原因除网络技术本身的迅猛发展和以上三个特点外,还体现在它所具有的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可控性(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可控性)。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一发展趋势,教育部已计划在今后几年里投入巨资来开展这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网络远距离教学应用的研究重点应该是放在:网上课件开发平台的研究、友好学习界面的设计、课程的设置、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和学习质量的评估方式、以及通讯交互方式等主要方面。

1.1.4计算机教育方面

对计算机教育问题,苏联著名学者伊尔肖夫在1981年就首先提出了"计算机将是人类第二文化"的观点。教育部周远清付部长在1997年也提出"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这也就是说计算机教育不仅仅是学科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教育。因为它将给人以"反作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智力、能力和思维方式等,如同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工业时代的蒸汽机出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样。为此我们可以对具有计算机文化的人作如下描述: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同时还熟悉计算机的价值和它对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作用和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讲: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二、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善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对教育的重大作用。技术可以使教育更有成效、更富有个性,学习更迅捷,同时使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使得教育机会更加均等。这里主要讨论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特殊教育这一问题。

2.1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特殊教育是指利用普通或特殊设计的课程、教材、组织形式给特殊学习者提供的教育及相关服务。广义的特殊教育中学习者是指一切与正常人不一样的群体,狭义的是指盲、聋、弱智、肢残等十一类残疾群体。本文只限于对狭义的特殊教育学习者研究。

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在特殊教育这一块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且相对于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而言,远远不能令人满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从事特殊教育教师数量非常有限,期望像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特殊教育师生比接近于1:1,目前来说在我国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信息技术手段虽然不能完全改观特殊教育中师生比较低的状况,但是通过借助计算机辅助教育方式可以为特殊教育的学生提供类似于个别化教学的课堂学习或者课外实践活动。

特殊教育学生人数的不断递增说明了我国特殊教育在发展壮大,同时毕业人数的缓慢递增也说明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力度非常迫切,尤其是对特殊教育中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方便学习能力的培养。

2.2特殊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技术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一经引入信息技术特殊教育的质量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参考一般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原则及特殊教育中的教育规律,拟定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1、扬长避短的原则

缺欠补偿理论认为任何人在一个方面出现缺欠,那么会在另外一个或几个方面得到补偿。例如:听觉障碍学习者,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部分或全部丧失语言和听力能力,他们在视力上得到加强;盲童由于丧失了视觉能力,因此在听觉和触觉上有所加强。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l在聋童教学中更多地运用表现实景的影视文件以及生动、略带夸张的动画和丰富多彩的图片,形象、真实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l在盲童教学中要利用他们听觉的发达,对于难于理解的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播放表现这种情景的音乐来刺激学生的想象能力。

因此说补偿性原则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特殊教学中应用得更加充分和合理。

2、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特殊教育教学是以形象直观为其特点的,但是直观的感性认识只能产生表象,掌握知识还必须从大量直观材料中去提高、概括和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于视觉障碍的学习者,要突出听觉;对于听觉障碍的学习者,应该特别突出色彩和影像。但是再直观的图片和再真实的影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解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直观性与抽象性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3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实施模式

特殊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有课堂教学、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培训三种,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中也必然主要有以下的三种实施模式。

1、课堂教学实施模式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的实施主要在课堂中进行。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根据学生最大的需要(问题),提供他所能接受的最适合的服务(方式),予以最有效的处理(策略)。注意发展学生的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等感觉器官,从整体入手注重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规律,理清知识脉络,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变抽象的东西为直观、形象、生动,使得学生能透彻理解,系统的掌握,灵活运用。弱智学习者辅导班坚持因人执教,使用统一教材,实行分层要求,分类指导。普通中小学则对就读的残疾学生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实行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使得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残疾学生都能满足智力发展的需要。

2、生活技能实施模式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特殊学习者回到生活中,和正常人一样能够工作和生活。由于年龄和生理心理的原因,他们不可能自发的去寻求信息技术,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手段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口语,手势语。但是对于幼小的特殊学习者来说,不可能通过说服教育,使他们明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客观环境,实际的激发学习者的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积极性和实际需要。学校里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一种环境。应该把学习者的全部生活认真组织好,为他们创造条件。在生活中尽量引导他们使用信息技术。

所以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适时地刺激特殊学习者对信息技术的需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接近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之余能够加深对技术的驾驭能力。新晨

3、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模式

为了使残疾学生毕业后能自食其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对他们不能像正常学习者一样,按部就班的开设课程。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分,强化劳动技能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开设一些技能培训班,例如美工雕刻、缝纫、刺绣等课程,多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信息技术的参与使得这些技能培养更加容易的为学生所接受。例如,学习美工雕刻时,可以用大屏幕为学生展示雕刻师傅做工时的每个步骤,每个动作的细节。

同时多媒体设备极有“耐性”,可以反复播放,直到学生明白为止。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可以制作不同类型的视音频文件。例如,对于盲童,可以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音乐来刺激他们的听觉器官;对于聋童,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刺激他们的视觉器官。

三、结束语

运用信息技术是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是特殊教育深入发展,不断提高的内在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其当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在特殊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原则和实践模式等,仅仅是抛砖引玉,期待着更多人来关注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美)PriscillaNorton.(美)KarinM.Wiburg著.吴洪健.倪男奇译.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朱雪梅《高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总第32卷第9期2003年3月

[3]宋惠兰《论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图书馆论坛第23卷第1期2003年2月

[4]杭国英《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师素质》高等教育研究第24卷第3期2003年5月

[5]王婧《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江苏高教2004第四期

[6]赵树铎.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法[M].华夏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