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信息技术教育原则涵义剖析范文

信息技术教育原则涵义剖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息技术教育原则涵义剖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教育原则涵义剖析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值得关注和研究。我在文章中提出了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的方法:构建实验教学模式、发挥虚拟实验室功能、构建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科课程、整合

一、引言

在中学阶段有必要增开信息技术课这门新的学科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中学阶段的课程设置是以基础教育为主,科学实验为辅,要求学生在掌握各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而绝不要求中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技巧。而信息技术正是数学与物理交叉学科而孕育而出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二、当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1统观信息技术课

就目前而论,许多有条件的中学都开设了此课,但是效果是很差的,这个差并不是说同学们无法掌握此技术,就掌握而言无需专业培训只要认真抓好劳动技术课或多玩游戏、多泡网吧,即可很快上手。但要问什么是信息技术?它是如何产生、如何计算、如何组合、如何传递,今后应如何发展等问题,则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而这些恰恰是信息技术的基本所在。如连这些基础都没有,只有玩游戏的技巧,聊天的能力或充当别人的帮凶攻击别人的网站的能力,我认为太可悲了。因此我提议改革中学基础教材的构架,使它更适合于素质教育,而不是盲目地增开新学科来加以解决。另外信息技术课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高、升级快,学校难以满足。

2.2信息技术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在中学领域里活跃已不是一天二天的事了,就拿某中学而论,它已有八年的历史。自打一九九三年开始,此校就以26台286的微机组建了一个Novell的局域网,对全体学生展开了全校范围的微机普及教育。八年过去了,此校的这项工作一直未间断过,而且越来越来壮大。从286到386,从386到486,从486直到今天的586以上微机,目前又一次面临再次换代的困境,历经了3次大的换代。从过去的25台286Novell无盘工作站,发展到今天由175台586以上微机组成遍及全校的Windows。教育部于2000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和征集意见之后决定: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我国中小学的必修课,并将从2001年至2010年,用5-10年时间,分3个阶段在全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因此,探讨和研究这门课程的教育目标、学科特点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措施,以此提高其教学质量,实乃当务之急!

三、信息素质教育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教育目标和任务

3.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

众多教育专家和学者认为:21世纪教育的新命题是信息教育,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从记忆型教育转为信息教育,即培养学生从记忆信息转向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这正是从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社会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接班人的信息素质”。所谓信息素质是指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和主动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21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吸引、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善于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和开拓进取的应变能力”,“既讲竞争,又善合作、协调共进的组织能力,但无论哪一种能力都应从青少年开始培养。能力的南昌市、素质的形成是不能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要经过耳闻目染、亲自体验与实践的过程。

3.2信息技术的核心

计算机是一种通用智力工具,同时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拟订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某市已在1999年的城镇初级中学的新初

一、初二年级率先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这是某市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3.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模式

针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这对比较年轻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来说存在不少困难。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以自己多年从事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体会,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我国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原则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目前受各种因素制约,不能一概而论,但应不违背以下原则。

4.1理论课

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4.2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已被列为高中一年级的必修课。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日常教学实践,提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首先,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4.3涉及内容的综合性

与其他课程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他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涉及知识与领域广。俗话说广积方能薄发,为了能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得不“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4.4教学内容的发展性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明显的时展性特点。同时也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4.5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学科有很大一部分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充分、有效的上机操作是学好这一学科前提。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好课程管理好学生就摆在信息技术课教师的面前。

4.6教学过程的协作性、自主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机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自学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手段,学习和探索新知识。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呢?新晨

4.7注重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五、总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发展无疑将为新的教学理念的实现开辟出美好的前景。在这个过程中,粉笔和黑板的作用要逐渐淡化,代之而起的将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被重新定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局面将被改变;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课程.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信息技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