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体育教学副修制学分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耗散结构公共体育课主、副修制学分制
论文摘要:在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多年沿、用“同步式”教学模式及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建立主、副修学分制管理的构想,并运用耗散结构原理对之加以探讨,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多年来,高校体育课教学在其总体上要求学生不论基础优劣,接受能力快慢,均要在统一时间和进度,统一范围和内容,统一标准与要求中进行体育课学习。这“同步式”教学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体问存在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影响丁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对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作为体育工作者,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值得深思与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本文提出在高校公体课的教学中,建立主、副修单科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构想,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1体育单科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设想及其实施“方案”
1.1培养目标及要求
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适应终身体育和满足生活娱乐的需要。要求: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有关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原理和学习规律,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人际关系。
1.2课程设置与安排
依据高校体育教学纲要,拟定指导性教学计划,结合体育教材的短期与长期效果对学生的影响,将教材内容分为主、副修两种。主修教材是每个学生必须修读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以现代体育教学追求多维目标为主要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文化、身体素质,趋于个性化发展。这类教材安排在体育课内进行,主修教材内容详见表1。
副修教材内容则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及再认识,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并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体育运动技能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以及有关知识为主要目的。这类教材安排在课外体育活动,以专项辅导班或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组织,其教材内容有篮、排、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健美操、体育舞蹈、轮滑(旱冰)、武术等。学分要求为8分。一至四年级学生每学期每人副修其中一项,每学期每项均为1学分(共剐修8个学期,总计8学分)。副修学分占总学分的42.1%。
1.3学分的制定和计算
学分是“测量课程量的计算单位”,是课程内容深浅难易的量化表示,也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时问的反映”。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制定学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体育教学特点,把总学分计算为两个方面,主修课学分制定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总学时/每学期上课周数,结合各教材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重折算得出;副修课学分制定以每学期课外体育活动的总学时/每学期上课周数/8×每周副修课时数×副修学期数。
为了客观地反映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质量”差异和便于提供学生体育学习的实情,在取得学分的基础上,可采取计算学分绩的方式对之加以区别,公式:学分绩=该教材学分×该教材绩点;平均学分绩=各教材学分绩之和/各教材学分之和。见表2。
1.4课程管理的组织形式和教师安排
主修课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授课,在每学期第一次课,将本学期教学计划、考核内容及标准、技术要求、各教材顺序及其学时,学分分配等有关情况向学生通报。对体育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好,并已在某教材规定的学时内提前掌握的学生,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确认,将有关情况提交教研室或下一教材任课教师,该生即可提前进入下一教材的教学班级上课,其任课教师由教研室视学生人数和教材,安排该年级组教师且实行递进式结合跳跃式进行定位教学,教师对这部分学生以个别指导为主,集体辅导为辅。对规定学时内未提前进入下一教材上课的学生,视各班人数采取逐班解体,插班上课,余下类推,各班以25—30人为宜(男女分班)。
副修课以专项辅导班的形式安排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并与主修课交插安排,
一、
三、
二、四年级分别按单、双周安排,且开课周每周两次,每次课时间为9o分钟,教研室按教师依据其专长分别建立专项辅导班,各班人数以各学年第一学期注册时所填写的“副修专项志愿表”,教研室根据学生选择的志愿顺序。按第一项目(最喜欢)、第二志愿(次喜欢)和服从志愿,结合各专项辅导班实际人数进行编班,每人每学期副修一项,学生在开课后遇有特殊情况,本人可提出申请,由教研室视情况予以词整。
2讨论与分析
耗散结构的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系统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信息、能量,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就能形成稳定而有序的动态结构,耗散结构总有功能、结构、涨落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系统存在,就体育教学而言,其“功能”就是使学生掌握“三基”,向多维目标发展。“结构”是指有关运动技术的动作概念、原理和学习的规律等。“涨落”是指教学环境、条件(场地、器材、上课次数及时间)的变化程度,所以,体育教学也有其“功能、结构、涨落”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体育课实行单科主、副修学分制就其影响如何?分析如下:
2.1采用上述学分制教学管理,将在教学过程中一改过去“同步式”教学弊端。在一定意义上讲,对那些体育基础、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实施不受原教材、课时限制可提早进入下一教材学习的“弹性”教学管理。能使该年级上课班级某一层次的学生相对集中并维持动态平衡,这样教师可抽出较多时间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向他们传授有关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原理、学习规律,并使其之加以理解与掌握,为后续教材的学习做好超前准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而对体育基础、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组织教法、手段,以对其正确技术的强化与错误动作的纠正,并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指导达到加速教学进程之目的。这样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过程,学生为了尽早取得学分和高学分绩,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主动和奋发的学习精神。此外,同年级学生的多层次教学,可有效地缓解与分散某一场地上课学生的容量和对器材、场地的需求量,使练习次数、时间增加,这些潜在因素的存在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等无疑都将是有益的。
2.2主副修单科学分制这一教学管理方式,在原有体育课学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副修学时,并对其时间、师资、组织管理、敦材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增加副修课是很有必要的,它的目的就是使现有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教学与训练能有机地溶为一体,使课外体育活动具有较固定的时间和场地,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实体”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教育与学习。它一方面可使原先在体育课中有些趣味性和延伸效果欠佳的教材,能妥善地安排在副修课中进行,这对解决体育课学时与教材数量、教材的短期与长期效果等之间的矛盾,避免“蜻蜓点水”之弊端将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各取所需”趋于个性化发展的“弹性”教学环境和条件,增加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摄入量。
2.3在本文所述主、副修单科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模式中,教授体育基本知识的学时有大幅度的增加.能学生在运动实践与理论上保持卡口对的“同步”增}乇.以利于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及扩大学生对体育全方位再认识的视角,明确体育在现实生活巾的地位、作用,从思想上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
由此可见,由于主、副修单科学分制能为育敦学“提供”较充裕的时问。使现有场地、器材使用更趋丁合理,因而在体育教学环境、条件上较之现在能形成一个较大幅度的“涨落”。与此同时,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以及教学中某一层次的学生相对集中。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教学.从而加速了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概念及原理和学习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原理,这必将使体育教学的“功能、结构、涨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即形成稳定而有序的动态结构(图1)。并最终使体育教学不断地向更高一层发展与提高。
3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实行主副修单科学分制不仅有理论上的科学性、而且还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因此,它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便于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能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造就合格人才和提高体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了使主、副修单科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顺利实施和充分发挥其功效,几点建议如下:
3.1指定学分制教学管理方案和选择副修课教材内容,应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设置与安排。力求剐修课教材内容多样化,组织形式多维化,以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需求。
3.2加强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使教学既有相对的活性,又不乏必要的组织纪律性,避免“放羊式”教学。
3.3适当增加必要的师资、场地、器材以满足主、副修课的教学需要。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