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班主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如果说学校是人的肌体,那么班级就是构成肌体并使她显现生机的细胞。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而班级管理的好坏又直接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其行为首先表现出的特点是:有理想,爱学生,能为学生的成长奉献出身心,具有做好自己班级工作的各方面的才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多种多样,或因时而异,或因地而变,或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区别施法。但不管怎么千变万化,要想使班主任工作获得成功,要想创建一个良好和谐的班集体,使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最好能达到三种境界,即勤境、爱境、人境。
一、勤境
勤境,是班主任工作的最其本的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到“五勤”,即手勤、嘴勤、腿勤、眼勤、脑勤。手勤,班主任要勤动手,为班级建一个班级日志,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随时记载每个人的各种表现。班级日常的很多事情,班主任也要动动手,比如,打扫卫生,班主任带头来做,哪怕仅仅是一次、几分钟,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班主任的行为能感化学生,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是明显的。嘴勤,优秀的班主任无不与学生有大量的语言交流。经常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情况,家庭状况。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每周的班会,每一次班会都应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多表扬学生,少批评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和风细雨的谈话取得的效果可能比严厉的批评要好。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在班上亮起来。当班级出现不好的现象时,班主任要及时的讲,防微杜渐。言传而非空洞的说教,其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多方面而巨大的,切不可等闲视之。腿勤,现代社会很多学生家长因为生活所迫,工作往往很忙,没有时间到学校向班主任及其它任课教师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或者一些家长虽然有时间,但又担心到学校老师有课没有时间接待,因此班主任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家访,班主任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全方位了解学生和他的家庭情况,也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情况,家长和教师共同沟通,一起探讨对学生的教育。班主任主动上门家访,学生家长会十分感激,家长能切身感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和重视,一定会配合老师和学校齐抓共管,使其在学习和思想品德方面都有良性的发展。在学校,班主任也要经常走到教室、食堂、宿舍等学生可能出现的场所,了解学生上课、自修的表现,知道他们在食堂、宿舍的生活情况和有无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掌握了学生的具体情况,班主任开展工作就有针对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眼勤,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班主任要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就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比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注意状况、情绪表现、答题的正误和角度、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在家访中观察学生的家庭表现、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班主任还要认真阅读每个学生所写的周记,因为不少学生心中的许多事情不愿当面和班主任说,但他们愿意写在周记中,班主任从中可以知道不少从其它方面无法了解的情况。班主任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反复观察学生相同与不同的方面,才能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从外部的种种表象中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本质,也才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进行“长善救失”的教育。“脑”勤乃“五勤”之核心。班主任要将班内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生生的人,塑造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全新的人,就要付出最具创造性和高度复杂性的劳动。因此,开动机器,勤于思考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班主任需要思考的内容十分广泛,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出不同的范围。以班主任工作过程为线索,既要思考如何在自然状态下掌握学生的感性材料,分析、研究其隐藏着的本质特点,又要思考通过怎样的途径、手段、方式、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以教育对象为线索,既要考虑全班的共性特点,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教育目标为线索,既要考虑班级目标的远景性、整体性,也要考虑近景性和局部性;以教育内容为线索,既要全面思考学生必须明白的“大道理”,又要考虑到各种具体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可见,班主任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大脑的积极参与,否则,其教育只能是僵死的、教条的,或者是主观的、随意的、缺乏科学和艺术的。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班主任只有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做到左思右想、三思而后行,才能找到打开每一把“锁”的“钥匙”,提高班级工作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二、爱境
爱境,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保障。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多么重要啊!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首先用爱教育学生。俗话说:“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半岁寒”。良好的师生语言交流氛围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华剂,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作为班主任都不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语言。要处处用积极和语言鼓励引导学生,教师要处处以情感人,以言“诱”人,接近师生间的距离,创建融洽、愉悦的氛围。班主任如果能经常用赞美的话来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用亲切的爱来教育学生,必定会定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次用爱感化学生。“差生”是班级中最容易受伤的花朵,所以更需要我们班主任的格外扶持,格外关心,倍加爱护。班主任不经意的冷淡、讽刺、训斥、歧视,往往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永远“差下去“。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道出师爱的重要意义。即使由于智力的关系,成绩差点,班主任也应该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放出耀眼的光芒,这会给他们带来自信,不在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所以班主任爱学生,要热爱所有的学生。没有界限,没有等级秉公无私,一视同仁;没有偏爱,没有偏恨。教师眼中的学生,不能有"掌上明珠"的高才生,也不能有"下饭小菜"的劣等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让全体学生亲近你。“亲其师,信其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用爱润物,物会感化;用爱育人,人会感动;用爱奉献,终有收获!还要用爱培养学生。有句名言说:“世上最宽广的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在人的心灵中,教师的胸怀是最宽阔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成为爱的传播者,唤醒学生爱的意识,引导学生如何去表达爱,培养学生爱的能力。“知心姐姐”卢勤二十多年来致力于少年儿童以及家长心理健康的研究,它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语言激励孩子,用爱的渴望跳动孩子,用爱的细节鼓励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用爱的机会还给孩子……”;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言传身教——用爱去培养学生的爱。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以人格魅力、言谈、举止等行为为孩子树立一个完美的榜样。并且还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让孩子懂得不光要爱家人、爱朋友,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还要爱生活,爱动物、植物,爱我们生长的这个地球,爱所有值得爱的一切事物,拥有一颗博爱之心。最后用爱点燃学生。爱是什么?爱是责任和宽容;爱是什么?爱是关心和理解;爱是什么?爱是一支点燃的火把。当你用爱心点燃学生这支心灵的火把的时候,你会收获满园的成功之果。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孩子都是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热情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学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多一些爱心和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从而使他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热爱学生,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实践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他们用自己的突出成就证明了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有人说:“一分严格之水,要加九分感情之蜜,才能变成甘露”。只有用这含九分感情之蜜的甘露去滋润“幼苗”、“病苗”他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所以,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用爱才能点燃孩子的心灵。
三、人境
人境,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优良班集体得以形成的重要举措。班级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学校的基本单元,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体,班主任老师只是其中的一员。首先班主任摆正位置,演好角色———这是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前提。“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对学生管理的人性化,也就是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看成是与教师平等的主体,班级工作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扬民主,不能每件事由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任何时候都不能割“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一来,自然就会收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这是以人为本的需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明确一个观念: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学生依赖性普遍较强,缺乏班级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淡薄,甚至出现不会也不愿行使民主权利的现象。因此,在班级中给学生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一是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首先让学生参与讨论,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然后一起制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者,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为班规的实施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一段时间后,让学生通过班级评议的方式对班规进行完善,让学生体会到自我管理的快乐与“参政”的魅力。二是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坚持自我管理。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的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1.让学生选举产生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2.“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3.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通过这一行为,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还要靠“班主任”来创设。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作学生知识上的良师和生活上的益友,使他们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这样就可创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从而使班集体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