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创新国家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21世纪世界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国家人力资源的建设和发展,人才的建设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动力,而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所在,是创新性国家建设发展的能源支撑。当前,我国大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教育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完善以及教育体制的行政干预。故建议转变政府管理大学科技活动的机制和方式,通过政策调节大学科技创新活动。
关键:创新型国家、人才、教育制度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2005年党中央提出,要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政府根据国际竞争态势和我国具体国情而做出的重大科技战略选择。那么,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就应该得到合理的定位。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科研型和创新性的大学体制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举措,是促进创新性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教育在创新性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为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共同的政策选择。在新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发达国家主要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本优势占据领先地位,特别是通过技术控制市场和资源,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发展中国家要想在这种国际性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只有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扩大比较优势,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步发展,否则将会被世界的发展步伐所拖累,远远的落后与世界其他国家,甚至被边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在某些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还处于原始状态,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驱动,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科技供给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因此,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任务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只能走创新主导的发展道路,通过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的大发展,实现发展的新突破。所以,通过自主创新增强国家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去的竞争优势的必然道路选择。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必须依赖于合理的国家创新体系。其中,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载体,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虽然明确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由于体制制约和技术进步等原因,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担当起科技自主创新的重任。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现代大学新的发展任务和科技战略需求已经将我国大学历史地推向科技自主创新的“前台”,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大学,而创新型大学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大学体制和推行大学科技政策加以支撑。
二、我国大学体制的现实状况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教育的发展并没有促进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我国仍然处在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过度地消耗着社会和自然资源,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因数都影响着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但是沿袭了几千年之久的传统教育却是影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现代教育仍然受着传统教育的很大影响,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着我国教育的创新发展,束缚着教育线上的广大人员的思想解放。目前,我国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对学生的理论灌输上,教育中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表现和注重对学生个人知识的积累,在教育中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受教育人员的广泛兴趣爱好和发散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教育的发展战略。所以很多从这种教育体制中走进社会的人员,在社会生活中并不能很好的发展创造型思想。另外,我国的大学教育还存在严重的体制问题,就是对大学的行政干预,在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中领导大学建设发展的核心是政府,大学成为了政治制度中的一部分,受制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创新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政治行为对大学干预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是,政治的干预严重的制约了大学自由思想的发展,大学的教育成为了政府或者政党宣传意识形态,控制社会思想的一种重要工具,大学的自由之风不能形成,所以大学的创新思想就受到了政治制度的严重挤压,创新型的大学建设的思想空间被政治形态占用。所以,要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就要对我国的教育体制和观念进行合理的梳理,并在教育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发展。
三、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发展路径探索
教育是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的重要支撑,教育的创新发展能够促进国家的创新发展,一个国家教育思想创新程度在很大范围内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状态和发展空间。而,目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之一就是教育观念和体制的落后,甚至可以说我国的教育制度和观念是阻碍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目标实现就不能离开对教育制度和观念的改革,而,对教育的改革应该集中于教育制度和观念的更新,还有就是改革大学的科技创新政策。
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对大学的期待以及功能定位不同,政府关于大学的科技政策导向也不相同;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制度基础、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科技政策在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自然有所区别。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显现的大学科技政策问题,涉及大学科技改革与发展的许多方面。有的是属于世界各国大学科技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反映了大学科技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现象;有的则是由我国大学科技的体制、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情况所决定的特殊问题,反映了我国大学科技发展的特殊矛盾。当前,我国大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资源分散与重复设置等问题,归根结底源于大学科技发展存在政策性障碍,是在政府新的科技战略格局中大学科技政策的缺失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中队大学的科技政策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综合现达国家创新思想的建设,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创新型思想的建设就是把对大学的科技政策规划到国家整体科技战略规划之中,并通过具体政策鼓励大学科技创新活动。从根本上来说,大学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是由大学的本质特点决定的,源于大学的学科、人才、信息、国际交流等优势,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科技政策导向和制度支撑。美国之所以能在三十年的时间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的体系就是得益把美国的大学规划进国家整体的科技战略之中。当前,我国大学科技政策存在的问题的实质,就是政府对大学科技政策的供给不足与大学科技活动无序运行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科技实力的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相适应,大学科技政策也经过了多次变革和调整,但由于计划体制的“惯性”和对大学自主活动空间的限制,在政策的结构和安排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与集权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科技活动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旺盛的科技创新需求,面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新的科技战略要求,现有的大学科技政策显得越来越被动和无能为力。因此,必须及时改革我国大学的科技政策,进一步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发展。
随着我国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科技政策的转型,大学科技的供应模式开始受到冲击,科技需求的主体也渐趋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还陆续出现了一些需要加强自身竞争力的企业和其它类型的机构。因此,原来政府指令性的、封闭的科技供应模式要逐渐向自主性的、开放的科技需求模式转变。这种模式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大学与企业以项目为核心开展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或高科技园区。其中,关键是要解决好大学与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责权关系,建立有利于调动大学科技创新积极性的体制和机制。改变原来政府控制教育的制度体系,放松政府对大学的管制,政府应该对大学进行适度管理,还大学一个思想自由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大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发展不可避免地引入效率标准,效率和责任之间的制约机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才能解决,以保证大学科技活动的方向、功能、效益、质量等方面协调发展。现实中的关键问题是转变政府管理大学科技活动的方式,主要运用政策调节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第一,通过立法加强对大学科技发展的宏观调控。从美国大学科技扩展的历程可以看出,政府立法和相关政策支持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通过经费调节大学科技活动。政府有权通过财政拨款、税收政策等调节大学科技经费,鼓励市场和企业与大学合作研发项目。特别是要改革行政性拨款和内部资源分配模式,采用竞争申请和合同管理的方式,以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保障政府科技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三,通过信息和质量管理引导和规范大学科技活动。政府可以通过科研项目规划调节和引导大学科研方向;通过评估、检查等途径监督科技活动运行状况,通过改革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方式保证大学科技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型国家建设在教育中需要改革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对教育制度和观念的改革。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校的迫切要求,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高校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不多,缺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识、方法和环境,科研和教学活动结合不够,培养模式陈旧。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速教学改革。
教育观念上,我国目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以继承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以知识观作为理论基础,认为知识是对经验、事实、规则等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的真理性是绝对的、唯一的、静止的、甚至是终极的。因而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性的练习,这种传统教育观念反映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简单地说就是以继承教育为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中心观念。”继承教育观念的最大特征,是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传授知识,教师是注入知识的注射器,学生是吸纳知识的容器,于是知识越多越好就成为一种成规。不要认为知识越多越好,而应该服从于应用,要与自己驾驭知识的能力相匹配,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他的物理知识并不多。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都注重学生的独力思考,鼓励大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重复所谓的标准答案。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双重力,对此高校教育必须作出抉择,适时进行教育观念的改革,使之能够很好的服务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对教育观念进行改革的同时,还必须对我国的教育中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教学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与一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的教育应该在普遍发展学生各种智能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其个性、特长,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2)探求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不在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方法,而是更多的培养学生对事物和问题的观察、思考、索能力,在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3)把研究引入教学过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当从过去的书本知识传授转移到以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使学生成为探索者。开展研讨式学习,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养成科学探索精神。加强实践教学。学校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实际,开展教学实践,并把实践中提出的具体问题带回课堂研究,使实践教学不仅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而且成为提高创新能力的手段。(4)开辟第二课堂。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组织和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形式。第二课堂包括科技、文体、社团、调研、试验等活动,要让社会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大课堂。(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创新意识。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动、静态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紧跟时代,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廷奇.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大学科技政策创新.教育与现代化.200803.
[2]赵奎志.高校教育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重要作用.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2.
[3]李津.中国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化[J].新华文摘,2005(22):121-124.
[4]姜军,武兰芬等.发达国家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启示[J].科学学研究,2004.
[5]肖广岭.国家科技政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美国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
[6]史秋衡,冯典.转换政府调控方式优化高校分层分类[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
[7]高强,顾云华.论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与措施[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1.
[8]阿瑞提(美):《创造的秘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