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创新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创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创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管理队伍不够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形式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多方面的协调配合,进行管理内容和形式创新加以应对。应通过引导家庭对学生进行适当教育、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挥高校党委的积极带头作用、发挥高校教师的引领作用、建立新的教育平台、采用新的教育内容形式等路径,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创新思想

政治教育管理是“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用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和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当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实践教育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学生、学校、社会、国家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当前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相对薄弱或明显滞后的环节,不能完全适应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

我们应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明确指出,“‘应该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增强了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努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点及着力点。”[2]不论是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还是基于广大群众的主观体验认知,我们都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在学科建设、人员配备、内容方式、实际效果等方面,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和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着复杂外部环境高校的学生在学校中并非完全与社会隔绝封闭,其处于相对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之中,受社会影响的频率比以往更加频繁、程度更加深入、方面更加繁复、领域更加宽广。社会的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等塑造了个人的思维背景。而父母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等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手机电脑等广泛流行应用,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社会的开放使得不同的价值观和不良文化向学生群体渗透有了更便利的条件,特别是西方国家有意识地加大了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和渗透,以多种方式诱惑广大受众,给大学生认同、接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对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

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复杂,不够专业化、精细化当下在诸多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人员岗位杂糅、来源广泛、背景多样,不仅包括专职的辅导员和党、团书记等,还包括既从事行政管理又从事教学科研的“双肩挑”人员。后者往往是实际管理的决策者和推动者,但他们由于肩负着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多重任务,担子过重,分身乏术,有些管理难以落到实处。对学生的管理,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汇集和多重的体验感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管理的技巧艺术涉及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而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和党、团书记由于没有受到过专业的系统知识训练,对于管理相关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有所欠缺。部分管理者自身理论政策水平和管理经验不足,难以对管理活动加以宏观调控。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出身于教育管理专业、深谙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不断来补充进专业管理队伍,以往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才可以逐步解决。

3.管理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方式方法过于陈旧一些高等教育管理者仍用以往的、当下已经废弃不用的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与时俱进。一些教育管理者受制于自身成长的独特环境和经验教训,将师生关系仍旧界定为管控者和服从者角色,随意对学生进行语言训斥,如果学生稍有不满,动辄以学生试图挑战教师权威相威胁,其思维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师生平等关系的共识,不符合社会时展对民主管理的追求。即便是在课堂教育的形式上,部分教师仍沿用单向度的“我讲你听”的灌输模式,非常刻板严肃地以所谓师道尊严来维持个人独自讲授学生只负责听讲的“满堂灌”模式,不能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双向互动交流,这容易引起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致使管理效果甚微。在个体教育方式上,部分管理者不愿意沉下心去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认真调研,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而是以形式主义的路径,以防微杜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召集全体学生泛泛说教,集体的、无差别的、滞后的训话模式还相当流行,而分众化、个体化、差异化、即时性的教育理念方式还没有广泛地被接受被推广和被应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制度的变革,新思想、新理念不断地涌入,都需要思想政治管理方式方法做出及时的改变。

二、新时代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路径方法

要真正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必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的先进性和实践的有效性,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创新探究和路径革新。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有着诸多的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协同推进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更新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1.引导家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人格形成及德行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最初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早可以学习的榜样。有关社会的为人处世、情感表达、事物分类、是非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性追求等首先是通过父母传递给子女的。因此,有必要引导家庭对学生进行适当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表现在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要树立一种正确意识(至少应排斥社会所反对、所不容的各种观念),在平时生活中一言一行都应以积极理性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应当以平等、开放、理性的态度与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敞开心扉真诚地展示自己,不隐藏、不撒谎、不欺骗,培养良好的品格,迈向人生正确的方向。其次,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多方面正确指引。父母和孩子之间在生活阅历、知识背景、能力素质、情感意志、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意义界定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父母通常有着强烈的意愿试图以自己的理解、经验、追求来示范、影响、把控自己的子女,但年龄的领先和经验的丰富并不意味着认知的正确性、实践的可行性、道义的合理性。因而家长应当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想法,不要轻易对之加以贬损、否定、排斥。家长可以提供特定的建议,但不应强制孩子必须服从、接受、遵行。

2.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有极大效果的事情。因此,学校应当修改完善那些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塑造良好品格的制度规定,避免将一些学生引向不切实际且片面狭隘的目标之中,应通过多种形式的熏陶来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首先,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品格教育培养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将特定品质的培养细化为特定习惯的培养,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慢慢地由外在的强制“要我做”转变为内在的自觉“我要做”。其次,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可以通过身边人物的励志故事、名家逸事等激励大学生向他们学习。经常地邀请社会多领域的名人进行讲学,邀请从本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回校做讲座、做报告,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并要敢于超越。学校要支持鼓励校内各种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纳更多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通过学生对各种活动的具体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与人交往能力,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后,采取启发式针对性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受到教育感染建立良好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有针对性,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强烈自豪感、自信心为重点,让他们努力奋进、敢于超越。学校应当开设一些通识性课程教育,如廉洁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等,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特别是对于那些理工、医学等非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更应有针对性地、有侧重地弥补人文素养知识不足的短板。其次,发挥高校党委的积极带头作用,高校党委是学校领导工作的核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新时代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就是要确立党委对学校各个环节的把关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党委要持续关注意识形态的动向、主流舆情的转变,牢牢把握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学校各种舆论主阵地,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意识的渗透传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推广。贯彻立德树人的宗旨,选择好、使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支持学校社团自主开展特定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校生活中感受到关怀的温暖,能力得到提升,素质得到锻炼。再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师资建设,发挥高校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大对现有管理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定期学习充电,提高理论水平,增强管理的科学性。鼓励相关专业及岗位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常到其他学校参加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交流会,学习借鉴领会其他学校、个人的新颖理念、路径,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引进具有相关知识背景、善于与学生交往、有耐心和责任心的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补充到管理队伍中,利用其新颖的思路方法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局面。积极开展不同学院、学校相关领域人员的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好的管理经验,增强对新问题、新形势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任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希望,“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3]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学生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指出,教师以其自身的对待他人、社会、国家的态度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影响学生。教师的观念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对学生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因而教师必须以比较高的标准约束自己,力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但课堂讲解有纪律,站稳、坚持正确的立场原则。教师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建立新的教育平台针对不同的群体建立不同的数字群。现实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欲求,面对着个别的、独特的、不同的困惑和问题,学生的不同性格、情感等特征使得部分学生更容易接受特定的教育形式、特定的教育内容。因而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建立不同的数字群,借用不同的素材规划设定不同的谈心方式就很有必要。教育管理者应当本着对学生负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则,随时关注群内的动态,及时了解群内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差异化、精确化的疏导。管理者应尽可能使数字群处于活跃状态,应及时上传丰富的特定题材的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资料,尽可能将多种素材分门别类加以归档整理,让读者获取便利、使用方便。这一教育平台私密性强,值得信赖。构建利用多种数字网络。开发利用如校园论坛、BBS、QQ、微信、微博等公共交流信息网络平台,各种相关通知公告,汇集历史典籍中记载或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优秀人物事迹,具有启迪意义的热点新闻,提醒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开展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构筑全方位的媒体阵地,加强正能量的弘扬和传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内容要求适时推出不同主题的活动,如征文、摄影、诗歌朗诵、书画比赛、舞蹈、郊游等,进行问卷调查,为特定事项点赞,分析群内学生所表露的思想倾向、问题困惑并及时给予安抚化解。师生之间保持线上与线下经常交流,虚拟与现实多重互动,必要时直接与特定对象面对面加以沟通,协调多方面力量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机制的构建。发挥多层次优秀同学的示范效应,促进互帮互鉴,互相鼓励、互相促进,“通过建立校、院、辅导员多层次的自媒体网络平台,发挥自媒体意见领袖的核心领导作用,形成自媒体网络平台互联矩阵。”[4]发挥学生自我相互教育的作用。开展网络教育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对网络舆论加以正确引导,努力营造文明包容、理性自律的网络环境,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借助于网络征集服务信息,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净化校园环境,整治清理那些明显违背公序良俗、法律法规的活动。

4.采用新的教育内容形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根据时代特点和社会实际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合网络化时代呈现出的新特点,采用新的教育方式。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特定的意识观念能够在学生那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完善教育的内容,汲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对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进行更新,其中之一便是深入开展底线思维教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稳步推进,社会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对正当物质利益追求的认可,提倡在激发调动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人的人生目标的异化。一些人将对金钱的追求作为目的,为此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经济领域的坑蒙拐骗掺假用假、文化领域的抄袭剽窃欺世盗名、政治领域的阳奉阴违贪污受贿等,严重冲击了社会的法律、伦理底线。一些人通过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迅速获得大量不法利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通过翔实例证、数据统计等说明获得好生活的应有路径,分析非正当路径的短期收益和长期危害,让学生从内心里不去羡慕嫉妒那些一时投机得利的人,潜意识里自觉地给自己划定符合通常规范不可逾越的底线。要通过辩证理解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等关系的讨论、演讲、征文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知道思想行为的底线所在,实际践行时的边界在哪儿。进行符合时代特征的理想信念教育,避免精致利己者出现。大学生作为知识面较宽、能力素质较高、受社会滋养较多、被家庭亲人寄予厚望的一个群体,应当成为服务他人、报效社会的主力军。但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人,他们知识水平较高、能力出众,但却精于世故,善于表演,一切的行为选择都围绕着个人私利展开。与自己有利的就会不择手段去争取,认为与自己利益关联不大的就避而远之、推诿逃避。尽管这些人可能会在某个时段或某个领域获得成功,但却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层面的提升和国家的进步。应当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激励更多年轻人将自身的愿望追求与之相结合,在投身祖国、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入世理念,培育学生勇于担当、爱护弱小、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等意识,克服自私自利、为利忘义、民族虚无等不良意识,对学生加强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与人为善、自强自立、遵规守纪等品质教育。同时,学校也要以实际的惩戒措施扭转部分学生通过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和行为来获利的思想与行为,比如针对那些只唯辅导员、班主任、科任教师、学院领导等马首是瞻,而对班级同学之间的友谊、学院无奖励的公共活动、社会的公益慈善募捐等不感兴趣的学生,要通关过完善评选表模、奖助学金评定、荣誉授予、选拔程序等制度对其行为加以限制,比如增加同寝室、同班级同学对学生在升学入党、荣誉获得等方面的话语权重,促其明白行为的正确方向,与社会提倡的相向而行,促进自身健全人格的形成。扩展教育的形式路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教授和考核的方式,改革原有流行的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教育说教,转变师生互动式的探究。通过探讨式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参与对特定话题的讨论,鼓励学生就特定主题收集尽可能丰富的资料发表个人观点,鼓励教师学生之间彼此相互辩论,加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对某些规则的接受由被动倾听者、接受者转变为探究者、体悟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的主客体关系,也即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强制与被强制的关系、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转换为一种平等的、可沟通的、可协商的、可相互影响和相互调动的关系。”[5]对于某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由注重应然性、诱导性标准答案的记忆背诵改变为注重科学性、表述性的探究式、精进式的观点升华和感悟提升。如改革特定课程考核的方式,变期末的书面知识的复述为注重理解感悟的开放式的小论文撰写和不同时期的网上答题,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特定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的实践调研,用以了解社会实际,提升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的过度保护而对社会实际缺乏理性认知,以理想化、绝对化、片面化的视角审视复杂多样的社会。当学校或社会中出现的实际状况与心中所设想的情境不一致时,有的学生要么彻底否定以前的想法,要么退回个人自我的狭小空间回避与社会的交往,这些都是有害的、片面的。应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理性客观地观察社会、乐观辨证地分析社会,从而培养健康的认知心境,不极端、不盲目,不自卑、不逃避。要努力克服部分学生思想中的社交恐惧症,构建理性的正确的对异性、他人、社会的认知,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使之能适应进入社会以后工作、生活的需要。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社会实际与文化愿景、文学描述、心中理想等的差异,激发学生通过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来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当下,实现心中的期盼,造福他人,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的探索和创新是一个需要长期总结、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地深入思考,在实践中大胆地探索,不断地积累新经验、新方法。同时,构建多种长效保障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效果真正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6-12-07.

[3].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5.

[4]孔文军,黄体锐.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28.

[5]赵志君,魏纪林.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转换与方法创新———以社会工作介入式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8(1):194.

作者:吕冬云 单位: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