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文章基于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结合当前高校管理现状,提出“爱、严、细”三字管理原则,从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探讨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进全国各地各级各类高校学习。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壮大及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有较大的特殊性。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在内地高校求学的适应状况,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表现情况
(一)汉语应用水平低,在校学习成绩差
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较内地的发达地区,他们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基础教育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多数存在知识基础不牢,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而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的听力和口语表达上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公共基础课如计算机和英语的学习上。少数民族学生走进内地高校求学,所有的交流和学习都是通过汉语进行,有些老教授讲课甚至是带有家乡口音的普通话,这给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汉语应用水平低不仅表现在汉语表达能力差和沟通能力不强上,还表现在对于所学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不强以及对深层背景和原因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较弱
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基本做不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不到带着问题去学习,做不到自觉钻研某个问题,更做不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这个是他们从小的学习状态,不会因为进入大学就迅速改变,有些学生适应力比较强会感觉勉强能跟上节奏,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吃力,影响学习效果。
(三)经济条件较差,多靠国家和学校资助
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很多是来自于偏远山区,本身家庭经济条件就差,而且所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少数民族家庭一般孩子较多,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供养一个或几个孩子上学的负担确实很重。所以他们求学,很多都是办理国家生源地贷款或者学校校内贷款,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送温暖补贴、勤工助学等各项资助政策。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
(一)“小团体”现象突出
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己熟悉的民族语言和文字,而进入内地高校后汉语成为沟通和表达的唯一工具,这让他们经常出现听不懂和说不清楚的尴尬。另外少数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与汉族有很大不同,所以少数民族学生更愿意和自己本族的学生交往。虽然在高校基本上是民汉混住,民汉合班,但是由于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同,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与自己本族同学在一起。这样少数民族学生的交际范围就十分狭窄,逐渐形成自己民族的固定活动圈子,汉族学生较难融入,逐渐出现“小团体”现象。
(二)文体活动能力强,多才多艺
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和耐力比较好,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组织的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社团、元旦晚会、迎新晚会等文艺汇演中载歌载舞,尽显少数民族多才多艺的风采。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学生也是内地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家庭和区域带来的宗教和民族意识强烈
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充满宗教色彩和特有风俗习惯的区域环境和家庭氛围中,逐渐积淀形成本民族特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民族有着特殊的感情,期待汉族同学尊重自己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虽然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但是期待能够相互尊重,尽快融合。
(四)竞争意识不强,就业与创业能力较弱
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普遍较弱,停留在比较简单的识记、操作层面上,缺乏深层的思考和研究,而汉族学生往往在这方面比较擅长,所以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基本不具备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就业和创业想法也很单纯,就业渠道少、就业信息不通畅、创业思路狭窄、创业行动力差等都是他们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第一,大部分院校都会为少数民族学生设立清真食堂。严格进货渠道,保证原材料的清真。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很多高校实行民汉混住,民汉合班管理方式,利于相互学习和民族融合。第二,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还存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情况。害怕出问题,担责任。另一种是把少数民族学生做为特殊群体,一些老师面对部分学生的不合理要求,一味迁就和满足,总是特殊照顾,容易助长不良风气,最后让学校没有退路。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一)走出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宗教认识上的多种误区
第一,“我一出生下来就是穆斯林”。这是很多少数民族甚至是汉族同胞的认识误区。任何信仰包括宗教信仰都是一个社会属性,绝非自然属性,不能遗传。按照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不是说出生在宗教家庭就必须信教;公民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第二,“在新疆的少数民族中,几乎全都信教”。这种说法不对,新疆信教群众约800万,占新疆总人口的56%。所以我们的少数民族学生中一定有不信仰宗教的,了解真实信仰信息,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新疆宗教信仰只有伊斯兰教”,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现在新疆宗教主要有六种,包括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其中伊斯兰教占多数。
(二)坚持“爱、严、细”三字管理原则
1.尊重和爱学生
首先,尊重少数民族习惯,淡化民族意识,强化融入和平等。他们与汉族学生的不同就在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就是吃的不同,所以高校须建立清真餐厅。其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渠道多方式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常与少数民族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才能更好地管理和服务学生。添加少数民族学生的扣扣和微信,不仅能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同时也可以看到他们在网上和朋友圈里的各种帖子。发挥学生骨干及少数民族学生所在宿舍舍长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异常行为给予及时反馈。再次,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三史教育。“五观”包括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三史教育指的是对少数民族地方史、民族史和宗教史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必要的课程设置强化这方面教育,让他们了解“四个认同”和“三个相互离不开”,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宗教认识上的各种误区,
2.严要求
首先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坚持与汉族学生一样的衡量标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足,学习能力较弱是实际情况,部分院校会根据他们的特殊情况,在期末考试时给他们单独命题或者降低及格线。这样做看似少数民族学生挂科率低了,实际上学生会更加不努力,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都会直线下降。其次对于学校的校规校纪少数民族学生也必须严格遵守。如有违反必须严肃处理,决不能因为是少数民族而放宽尺度。遵守校规校纪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也有利于他们培养法律、纪律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细管理
首先,学习上做到“一对一”帮扶。根据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自信不足、学习能力弱的情况,安排学生干部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助学,同时开设具有针对性的文化课强化班,帮助他们真正了解所学内容。同时做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正确分析他们学习上遇到的多种问题并给予合理化建议和实时帮助。其次,生活上积极资助困难学生。学校根据国家“勤、贷、助、补”政策,积极做好贫困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针对特殊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减免学费、勤工助学岗位安置等方面可以适当倾斜,减轻就读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使在读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再次,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庆祝古尔邦节、参观博物馆、举办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既能增强少数民族学生自信又能推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还能激发大家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应坚持“爱、严、细”三字管理原则,用爱守护学生的灵魂,用严矫正学生的行为,用细深入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尊重民俗,强化融合,在日常活动中建立相互欣赏,互相帮助的民族关系。
参考文献:
[1]宋天华.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2]赵瑜,白罡.浅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学生工作管理[J].前沿,2012(10).
[3]刘晓东,曹玉霞.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高校学生群体的途径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作者:王晓静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