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

宿舍是大学生活动的主场所,大学生个体的自我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寝室群体的发展水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因此,重视并创新大学生寝室群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对于发挥高校各个系统的整体合力,加快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寝室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寝室地位日益凸显,不仅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而且是大学生的第三课堂、小社会、新家庭。因此,大学生寝室成为了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场所。可以说,寝室群体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成败。大学生寝室群体是指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所结成的学生生活的基本单位。该群体具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双重性。一方面,作为高校组织管理系统中最小的子系统的宿舍,每个宿舍成员以组织纪律或成员间约定为约束,相互承认对方的存在,并发生联系;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宿舍中可以不受干扰独自处理个人事情,支配时间,选择活动方式,可以没有目的共同活动。通过寝室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寝室群体内部各要素不同的联系、作用方式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态,而不同的结构形态又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形成不同的影响。依据宿舍成员个性发展水平及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大学生寝室群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发展型群体,具有远大理想和目标,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明显的优秀核心人物,宿舍成员整体素质比较高;和睦型群体,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缺乏远大的目标;松散型群体,没有明确的目标,人际关系冷漠;消极型群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矛盾冲突型,矛盾的激化,造成损坏他人身心健康;另一种是反主流目标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凝聚力比较强,但是与社会主要价值观相反,破坏性较强。这四种类型的寝室群体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程度和效应是不一样的。因此,大学生寝室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息息相关。

2大学生寝室群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

2.1落后的宿舍管理体制阻挡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步伐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各高校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绝大多数高校将学生宿舍管理转到后勤集团,管理模式也转变成服务学生、感染学生为主。这种运行机制对管理中出现的违反校纪校规行为执行力度不够,往往出现“想管但不敢管,该管但不管”的现象。同时,该管理模式还会出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与后勤集团、管理者与服务人员间职责不明、互相扯皮等现象,学校认为学生在生活区的一切事情应由物业部门负责,物业部门认为他们只对生活区的物业管理负责,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应是学校的事,即使各高校已采取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等措施,但这样的做法只是停留在表面,相互间的配合度不密切,治标不治本,迫使高校宿舍管理处于弱化、软化、散化的被动状态,再加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经费、活动场所、宣传栏、广播、影视、报栏、专刊等宣传舆论阵地的缺乏,导致育人氛围不浓,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步伐。

2.2薄弱的宿舍管理队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开展大学生宿舍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学校许多部门,但高校往往片面地把学生宿舍看成是单纯后勤服务,重点解决学生生活服务问题,忽略学生高尚品质、良好情操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主要来源于农村或下岗工人,文化水平较低,政治素质不高,再加上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培训,导致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高,基本上只起着门卫的作用,很难承担突发性事件、学生矛盾纠纷的处理,更谈不上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甚至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放纵学生违纪;而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由于受时间和培训的限制,仍主要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法,停留在“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层次上,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无法把全局性与战略性、先进性与层次性结合起来,无法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学生错位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新的困境由于受社会经济、家庭结构、西方价值观和网络的影响,近年来,当代大学生中错位价值观有所抬头,具体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社会责任感不强,人际关系淡漠,自我过分关注,迷恋网络诱惑,乐于信息吞吐,明辨是非、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较缺乏。从高校发生的案例来看,学生有时会出现被骗丢失财物、自杀、因缺乏自信退学、宿舍成员关系紧张、忽略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私拉乱接电线、使用违规电器等现象,这些都增加了宿舍管理的不安全因素,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3大学生寝室群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3.1更新观念,发挥积极的寝室群体规范的作用长期以来,各宿舍有相应规范。在这些规范中,有学校正式规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也有大家在交往中形成的所认同的潜在规范。这种潜在的规范作为公认的力量一旦形成,就会内化为同学们的心理尺度,成为对各种言行判断的标准。积极的群体规范有利于引导和约束同学们的行为,增强群体凝聚力,而消极的群体规范则起反作用。这种规范和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密切相关。针对宿舍管理上的推诿、扯皮,处理不好“责、权、利”的漏洞,各大高校必须“以生为本”,处理好优化整合和相互配合、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关系,实现由“分割管理”到“整合管理”的转变,建立一种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学生宿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而为各寝室建立前进发展的群体规范提供条件。

3.2改善队伍,营造宽松的宿舍氛围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阵地。要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宿舍管理员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招募具有责任心、爱心、耐心的管理人员,定期、不定期对管理者进行教育培训,充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时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鼓励其与学生同住,学会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技术,针对寝室群体的特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公平、公正,营造一种既民主集中、心情舒畅的宿舍环境,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3.3关注教育主体,建立发展型寝室群体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2]但随着招生规模扩大,生源广泛多样,在一些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明显的弱点,因此优化群体结构,建设富有生机、富有活力的发展型寝室群体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要帮助学生营造向上的政治气氛和学习气氛,有意识地让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担任寝室负责人,组成讨论小组,以寝室为单位积极开展各种党团活动和学习活动;要重视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既要了解学生的出生地域、家庭背景、个性、兴趣、爱好,为学生合理安排寝室,又要利用寝室群体开展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改造消极型寝室群体;要培养并发挥寝室群体核心人物的作用,通过寝室核心人物及时掌握群体成员思想动态,同时通过其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信息传达给寝室中其他成员,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作者:刘晶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