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群体基本上都是属于“90”后,这些“90”后大学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追求个性,思想活跃,对其进行教育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不能再按照传统的那套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管理。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理念、以鼓励个性与创新,加强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理念、模式以及方法都提出了挑战。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工作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构建与新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体系,有效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树立新的育人观念是实现学生管理创新的前提
(一)确立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思想指南。在学生管理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学生管理要始终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要实现由以管理为本向以学生需求为本的转变。在管理中,我们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落脚点,在管理中育人,在管理中服务,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三观”教育,确立道德品质规范,打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树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学校与教育者都要为学生而存在,要为学生而服务。“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使学生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学生不仅是管理的对象,也是参与管理的主体之一。工作中我们努力改变过去学校与学生间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对应关系,改变灌输式的思想传达,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提高学生对学院、对专业、对班级的认同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推进柔性化管理理念在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化的同时,树立人性化与民主化管理的理念,积极推进柔性化管理。当前我们国家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公众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权利意识更是不容忽视。在充分认识作为管理对象青年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在强调制度化管理的同时,我们格外注重人性化与民主化管理。人性化与民主化管理,有的学者亦称作“柔性管理”,强调在研究学生等受动者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在他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受动者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方式。由于它注意人的情感和内心感受,突出个性化,允许个性差异,因而能从内心深处增强人们的认同感,激发人们的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开发和挖掘人的潜能。如针对学习困难生,尤其是部分江苏省外学生,学院进行党员、老师与学业困难生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进行谈心交流,方法引导,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增强信心,特别是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及早提醒,工作前移,利用后续时间进行补救。
(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理念学生自我管理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育管理中要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理念。在自我管理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角色转换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了主体意识和责任感。首先,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激发其内在的追求高层次认知的驱动力。学生在中学时代之所以勤奋学习,其驱动力主要是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后,大多数学生的驱动力在头脑中很容易减弱,甚至产生满足,部分学生学习无动力,往往就会出现经常旷课请假、过多的谈情说爱、睡懒觉、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等表现,学业上不求上进,成绩上满足于及格过关。通过生涯引导,让学生认识自身,认识社会形势,明晰未来发展方向,明确自身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在学习工作中,增强自我管理意识,自觉主动地将自身发展与学院的发展融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既推进了学院的工作,又使学生自身得到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做为我要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渴求自我提高和自我创新的内驱力与潜力。其次,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好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如通过成立学生代表大会,推选学生自治组织等方式,可以在教育管理中,极大地增强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实现把学生单纯作为受教客体向成为教育主体的转变。
二、构建新的管理机制和模式是创新教育管理的着力点
学生管理是针对在校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在倡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等观念理念下,通过组织学习研讨,完善管理内容、改进管理方法,逐步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和谐的民主、平等、全员育人、精细化管理的机制与模式,这是创新教育管理的着力点。
(一)积极推行导师制学院实行辅导员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制度,导师由院长、书记牵头,系主任、专业课老师全员参与。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专业课老师主要负责学业指导,既有侧重,又密不可分,共同推进对学生的生涯辅导工作。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在选课、重新选择专业、课程学习、未来人生发展思考等过程中,将面临更多的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尤其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后,一些省外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学业、生活等方面与省内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他们面临的困惑更多,更需要老师的指点和引导。学生导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发展前景,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参与研究讨论,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立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以自己的学术态度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培养学生,并与辅导员一起努力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天赋、能力以及人生目标来进行职业规划与职业选择,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为切实提高生涯导师制的实效,学院注重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职业规划的能力,提高他们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增强导师育人的责任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搭建平台,善用资源,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1、凝墨轩书画社学院与盐城市老干部书画社合作,于2013年成立凝墨轩书画社,旨在用中国的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的认识了解,提升其文化素养。至今已发展会员百余人。每学期由学院聘任凝墨轩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进行授课,并定期开展联谊活动,已创作形成近200余幅书画作品,第一批40余幅书画作品已成功入驻学生公寓11号楼。2、动态评估与互助学堂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是实现教育管理创新的关键。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便提出了多重智力理论,智力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和数理能力方面,每个人的智力特长是不同的,因而不能用固定统一的标准来测试、要求不同的学生,教育者必须以学生的智力特点为基础,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及环境。依据多重智力理论,承认人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就不能用单一的学业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和管理学生。改变“统一化”的教育评价模式和“工厂化”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大量涌现提供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环境,是实现学生管理创新的关键和保障。经学院学工组研究,决定以学生获奖、常规管理和课程学习等情况为依据,实施学生学业综合能力动态评估计划,选树学生能力标杆,引导全院学生在技能训练活动和常规管理中拓展综合素质、合理规划大学生涯。自2014年秋学期开始,又组成互助小组若干,根据学生兴趣、专长,进行技能分组,并定期举办成果汇报展示,此举和动态评估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提高技能和提升综合素养的兴趣,也增强了自信心。3、奉献者讲坛、铁军大讲堂成功举办3期奉献者讲坛,邀请数位中国好人徐兆学、王利民、田士华等来院做客,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邀请到原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国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曹明做讲座,用铁军精神、中国好人的道德风尚引领学生,传递正能量,进一步感受社会正气。4、青春观察2012年2月,《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学院青春观察》小范围试刊,观察旨在围绕当代青年学子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充分发挥学院历史和管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观其所以,察其所由,分析社会,思考人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如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邀请学院的院长从20期开始,共计用了六期专门进行了系列解读,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3]。
(三)培育与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培育与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是创新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凝聚、育人等重要功能,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文化育人、创新管理非常重要的环节。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高素质的人才必然关心人类命运、关注社会发展,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学院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历史纪念日、时事热点问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挖掘素质教育的新载体、新内容,贴近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如2014年12月份举行南京大屠杀公祭纪念仪式,真实的史料展板、南京大屠杀的视频播放一下子将同学们带入到了那个令人恐怖震惊、不忍回首的岁月,沉痛的记忆提醒同学们勿忘国耻。2、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开展文化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愿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优秀校园文化,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组织形式。学院社团活动,形式多样,成果丰硕。新四军研究会、大学生赤子学社承办的新四军歌曲大合唱比赛、“中国梦.铁军魂.青春行”主题演讲比赛、走进新四军纪念馆等活动的开展,使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不断在盐师校园生根、发芽、开花,越来越多的盐师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铁军精神的内涵。社团活动被中青网、大学生网、红色坐标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今年学院大学生新四军研究会发起的“寻抗战记忆扬铁军精神——盐阜抗战历史遗迹传承与保护调研团队”,也已在暑期蓬勃开展。
2012年11月,廉洁协会发起的“追寻新四军廉政足迹团”出征,团队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充分挖掘盐城部分地区的红色资源,利用校园主阵地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此外,协会举办的“党旗飘扬”征文活动,多份优秀作品发表在省级期刊《铁军》上;协会成员撰写的《重建军部前后的新四军研究》论文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2013年由协会成员申报的盐阜《铁军魂》动漫作品设计获批大学生创新实践国家级项目;2014年开展的“追寻铁军足迹,传承红色文化”的创新实践项目在评审中以一等奖获批立项。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本科生科研项目课题申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与其他重要赛事等等,将社会实践与创新实践项目的孵化进行了有机融合,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对专业教学的有效拓展,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提升,促进学生发展知识兴趣,尝试学术探究,培养理性思维,增强理想信念、拓展实践与创新能力。夜市流动小车大排档摊主生存生活状况调查。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实践创新育人体系,也是为了真实反映并努力向社会呼吁改善夜市流动大排档摊主的生存和生活状况,2012年学院管理协会发起组建了江苏省13市夜市流动小车大排档摊主生存状况调研实践团,调研活动以生源地为基础进行分团实践,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整合资料思考研究后在老师指导下形成调研报告,并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博爱青春照亮遗忘角落。2013年社会学院大学生暑期志愿服务团走进盐城市麻风病康复村,通过为老人们建立健康档案、帮助老人干农活、与老人一起钓鱼、制作相册等方式为麻风病老人们送去了温暖和关怀,大学生们深感这些老人生活不易,自发赴市区商业网点为麻风病人宣传和募捐,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这些遗忘的角落,帮他们实现生活的梦想,让他们感受爱,感动爱,共筑美丽中国。
分类保障播普惠,别样花开同芬芳。孤困儿童是社会上最柔弱,最无助的群体,也最需要全社会人们去关爱与呵护,2014年盐城市被民政部列入全国第二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地区,是江苏省试点地区中唯一的地级市,构建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就必须了解儿童的权益需求状况,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及其家庭,他们更是服务对象中的优先保障对象,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学院联合盐城市民政局和儿童福利院,以学生为主体,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对盐城市孤困儿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入户摸排调研,获取了市区困境儿童生存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基础性的依据,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其内心感悟——我们的爱行走在路上,人民日报全文登载,该调研项目也获得了江苏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的荣誉。教育管理创新是教育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我们要继续探索将教育管理的自主化、多元化与人性化、柔性化的理念贯穿到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去构建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机制,去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只有创新教育管理,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作者:仇华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