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管理中的激励理论研究2篇范文

教育管理中的激励理论研究2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管理中的激励理论研究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管理中的激励理论研究2篇

(一)

一、实施激励机制的方法

在日常的班级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掌控适当的教育时间,有区别地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手段,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进行相关活动时,吸取同伴所展现的优秀表现中的营养,感受和掌握积极健康的正向刺激或者正能量。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更高级、更新颖的目标和结果,教师的要求就被学生内化为自我的心理需求,这样的激励效果是卓有成效的,坚实有效的激励效应。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被用来激发学生。

1.1信任激励法

信任就像润滑剂一样,使得人们可以和谐相处,它也能够让学生爆发自信心。从某种角度来看,和努力程度相比,学生的自信心对成长更加重要。例如,刘备通过“三顾茅庐”,终于使得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诚”;魏征执意进谏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对他的“信”。信任是最为常见的激励方式。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理解和信任彼此。它可以带给彼此强大的精神动力,也可以使得班级中的成员产生和谐共振,这样一来,就能够让班级获得良好的凝聚力以及积极、奋发、向上的优良班风。教师要在班级管理获得中充分信任学生、依靠学生、还要让学生具备班级管理的主人翁精神。教师要切实听取和尊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意见建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让每个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班级管理中的创造性。

1.2情感激励法

情感可以直接而有效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做法,因此学生都渴求和需要表达自己的多种情绪。根据心理学解释,情感被划分为利他主义、好胜以及享乐主义等等情感类型。“感人心者莫乎情”,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需要与情感间的合理性规律。教师可以借助满足学生某些需要和要求,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唤醒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精神参与进来,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从这方面来看,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群体的需要,切实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情感。如果教师成功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则学生就会产生集体归属感,这就会带来情感共鸣,自发地跟着教师的步奏和想法前进,或者根据教师的引导,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1.3目标激励法

按照期望理论的观点,人要预期自己的行动能够取得某些成果或者达到某目标,他才会开展积极主动的行为,进而获得充分而有效的激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擅长领导学生设定各种目标,这样班级中的众多小目标就慢慢累积成了大目标,开始了从近景目标到远景目标的不断迈进。在领导学生设定各类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要开展三观教育,让学生看到更为光明的远景目标,还要切实联系自身实况,设定诸多近景目标,更好地发挥目标激励的巨大作用,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1.4评价激励法

心理学家詹姆士认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他渴望自己被别人肯定。从动机来看,人都都需要自我肯定、争取荣誉。有学者将两组学生当成被实验者开展心算作业实验,在第一组的实验过程中,只是要求他们尽可能做到最好;在第二组的实验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评价他们做的结果。结果显示,第二组的成绩比第一组的成绩高出了16.5%。从这个方面来看,评价也是某种形式的信息反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的行为活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使用评价激励来鼓励和激发学生,首先,教师要有针对地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其次教师要做到及时评价,这样就可以最快地激励学生;再就是要注意评价过程中的艺术特征,多讲肯定性的话语,在私下进行否定评价,这样才能保存学生的尊严。再就是要开展多种多样的评价,坚持书面、口头、语言、非语言,定期和随机方式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好评价管理工作。须知有时候,一个眼神、动作的效果比苦口婆心的说教要好得多。

1.5行为激励法

示范作用的效果和号召力比单纯的理论说教要更加有效,也更加生动、鲜明和灵活多样。在开展行为激励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和领导教学活动,教师的言行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举止和言行。所以,教师们要切实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水平。这样学生就可能从老师身上学到认真、诚实、奋进以及进取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追求,也会让学生非常感动。教师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地介绍榜样和他们的先进事迹,这样就可以激励学生赶超榜样的追求和愿望;再就是要让学生从两方面来对待榜样,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机械地和形式地模仿榜样;然后,教师还要不断地关心和帮助榜样,促使其快速成长和进步,获得更快的提高与进步。

二、结语

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使用激励方法来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班级和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热情和信息,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潜能,也有助于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拥有积极向上的班风和校风。

作者:舒野戴欧琳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二)

一、激励机制应用于研究生科研

1.1有利于激励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具有创新思维才能有效进行科研。创新是实现高水平科研的前提,因此在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中,要注重对研究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鼓励其投人新理论、新技术的科研中,鼓励其加强对技术、方法和工具的创新。比如,学校可通过制定相关体系、制度、恰当的奖励方式,提倡研究生踊跃参加导师课题的研究,鼓励研究生在发明专利、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等方面提高自身技能。

1.2有利于激励研究生投人学术交流活动

研究生踊跃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对其扩充知识面、学习他人方法、借鉴他人经验具有很大好处。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尽可能地为研究生创造条件,鼓励其多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交流,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其创新思维与灵感才能迸发出来,所以应积极鼓励研究生多与专家学者、老师及同学多交流。研究生管理部门可设立适当的学分制与学术奖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多参与到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

1.3有利于优秀学生积极导向作用的发挥

在高校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中,为了加强优秀研究生的积极导向作用,以使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进而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学校应该建立一个恰当的环境激励机制。所以,学校除了设立学术奖,还可设立“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党员”等奖项,并完善优秀研究生等相关的评审制度,保证评奖的公平、公正、科学。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优秀研究生的积极导向作用就能得到有效发挥,为高校研究生树立榜样,互相学习,互相竞争(指良胜竞争),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氛围闭。

1.4导师对激励机制的应用

导师对激励机制的应用,主要是指导师的垂范作用,总结起来有两方面的作用:①利用不同方式激发研究生科研胆识,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逐步培养;②让学生做人的品德在激励环境中不断升华。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肩负着指导与引导的重担,占有重要作用。导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但同时也是研究生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的导航者。导师平时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导师的积极进取、勤奋工作的行为会激励学生也拥有热情、饱满的科研态度,进而使其更加认真、热情地投人到科研中。

二、奖学余应用于研究生管理

合理的奖学金制度能够增加研究生对科研的热情,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所以学校应该设立合理的奖学金制度并采用合理评选的方式激励研究生投人科研。基于这个认识,近几年,中央财政在高校的助学金、奖学金方面加大了资金投人力度,许多地方财政也增加了这方面的支出,这对发挥奖学金制度的激励作用十分有利。研究生的培育,最注重的是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进行研究生的评定中不应该只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定的唯一标准,而应该把研究生的德育、科研成果、学习技能等可以反映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每个方面均列人评定标准,这样才能使评定标准合理化、科学化,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奖学金的积极作用。此外,学校应对奖学金制度进行后期管理,延长奖学金的激励时间,以便奖学金制度能够长期具有激励作用,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正确应用负面激励机制

据相关调查统计,约有70%的研究生认为当前管理制度对其没有约束力,所以高校在进行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中,还要加大力度规范管理制度,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负面激励指的是管理组织通过采取批评、处罚等方式,对研究生犯下的错误施以相应的惩处,从而达到减少或抑制其犯错的目的。正面的激励机制是对研究生的正确行为进行激励,负面的激励机制则是对错误行为进行惩处,以实现扶正驱邪,促进良好科研氛围的形成。目前,许多高校对犯错的研究生并未施以严厉的惩处,长期下去将十分不利于研究生的成长。所以,在进行研究生的培育中,要正确应用负面激励,使其价值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研究生错误行为则必须予以严肃惩处,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使犯错的人受到教育,还能对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并能使研究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错,同时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批评与自我要求等自我教育活动,有利于高校教育管理效果的提高。

四、小结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研究生人才,既要具有强大的师资队伍,还要有一股强大的支持力量。在进行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与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指导与引导研究生保持高度的科研热情,促进其创新思维与技能的培养,使其拥有认真、积极向上的科研态度,以保证研究生培育质量的提高。

作者:幸莉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