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等教育管理新模式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世界各国在推进教育管理改革的进程中,均将教育管理观念的变革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必然。学生参与型高等教育管理新模式倡导的理念有:
(一)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发端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古代就有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校管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过于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和制度规范的严格性,压抑了人的发展。现在重提“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管理思想,是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提高对“人”的重视程度,而非反对科学管理中的结构和制度。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讲,人力资源可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实行参与型管理模式,不仅提倡高校管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提倡高校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参与高校建设,提高高校的管理效能。这需要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冲突,加强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形成和谐民主、团结合作的校园文化。
(二)重在合作参与
高等教育系统里,最为活跃的两个因素是高校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管理的质量。高等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需要传递各种信息。加强管理机构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使他们之间的信息渠道畅通,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此外,高等教育管理者也充当了利益协调者的角色。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学生是最大的利益集结点。因此,让学生参与管理是最佳的选择。
(三)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在现实的教育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人自由发展的“异化”现象,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参与型管理模式提倡管理的服务职能,强调参与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这些管理观念都是为了改变现有的束缚教师和学生自由发展的“异化”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并将其落实到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让学生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提升能力与扩宽眼界,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外增长社会实践能力。
二、高等教育学生参与型管理的价值意义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截止到2012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达2536.5647万人。从数据上看,中国在成为世界教育大国的同时,其内部教育管理能力并没有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而增强。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成为亟须解决的新课题。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合作参与,实行学生参与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在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与教育体制的时代适应性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权益的保护
实行强制性的、偏刚性的教学管理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模式。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学生一般只有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发言、建议、申辩的权利受到限制,其权利得不到尊重。《高等教育法》第1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充分显示了国家的重视程度,将相关的原则理念制度化、法律化。高校本身应该充分响应国家的政策指导,把这一科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的原则融入到高等教育中,强化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有利于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
高校管理中对学生处分而引起的纠纷问题。一方面学校为维护良好的校园管理秩序,必须对违反规定的学生实施处分;另一方面,这种处分可能会造成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的紧张,甚至可能会造成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纠纷。究其原因,学生的缺位导致了学生与高校管理者之间沟通的不畅。因此,参与型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首先,高校处分标准在制定、修改过程中要有学生的参与,以保证处分规章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其次,在处分过程中要充分满足受处分学生陈述、申辩、听证的权利;最后,及时给予各种救济。参与型管理搭建了一个多元的参与管理平台,在平台内可以实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有利于培育新的校园文化
当代西方参与型民主理论认为:对政治的参与能够强化人们的政治责任感,培养人们对公共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对政治事务有更大兴趣的公民。以此类推,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强调参与,能够提升参与人的责任感。在高校中,学生参与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加快了学校民主管理的进程,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起,参与的积极性也在无形中提高,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民主的风气,进而形成新的独特的校园文化。
作者:毛梅芳于苏建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