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三篇范文

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三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三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一)

一、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问题

1.设定目标偏离。目前,大多数开展远程教育的单位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不断增设教学网点,以达利益的最优化,进而忽略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的主动性降低,不能更好的吸收知识,时常出现考试作弊、作业不按时完成等情况。对于一些开展远程教育的单位来说,虽然硬件设备较为完善,但在软件方面,缺乏专业的授课教师,教育资源紧张,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教学。他们的目的就是收缴学生的学费和管理费用,进而获取较高的利润,对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学习,考试时学生作弊等情况都视而不见,认为对于社会责任来说,和他们无关。

2.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目前在我国教育市场上,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发展阶段,缺乏一个健全的规范管理制度,使得学生在选择远程教育单位时无法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考量,形成了一种盲目跟风的现象。一些单位也是利用这一点,为了自身的利益只收取费用不进行教育管理,随后发一个没有含金量的文凭,使得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文化知识,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进而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3.远程教育资源缺乏整合和共享性。在大部分远程教育单位中,在硬件设施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虽然知识课程的安排大体一致,但是教师传授的知识各不相同,使得资源分离化。加上教育单位以个体经营,只允许学生选修本校的课程,达不到资源的共享,造成知识的单一化,无法促进学生知识的提高,阻碍了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4.监督管理不足。目前,在远程教育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以致学生自主学习很差,不按时上课,不上网听课,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时常发生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大大降低了学习的质量,达不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5.远程教育单位软件方面匮乏。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远程教育不断普及化,大部分远程教育单位认为远程教育不是精英化教育,他们不会出高薪聘请专业的授课教师。由于远程教育的不断普及,学生的年龄出现层次化,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地教育,发挥最大的资源,这需要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涉猎较广的授课教师进行远程教育教学,满足各年龄层次学生的需求,使远程教育体系不断地壮大起来。

二、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措施

1.要纠正各远程教育单位决策层的办学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组织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前进目标。我们要纠正远程教育单位决策层的办学经营理念,就应该让他们懂得单纯的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是一种阻碍当代教育发展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将教学质量作为开展远程教育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才是组织教学的正确思想。通过决策层思想的转变,逐步使得更多的远程育单位步入正规化。

2.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尽快出台一些规范远程教育市场的规章制度。现代远程教育就是缺乏一定的规章制度,一旦相应的规章制度出台,将会对远程教育行业有一定的规范,对于想要进行远程教育的单位应定期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行业规范的应该取消其营业资格。而对于想要跻身于远程教育事业的单位,也应该设定一定的准入门槛,对其师资力量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核。这样就能够使得我国的远程教育管理体系得到一个有效的保障。

3.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实现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各个远程教育的高效应该互通有无,并且建立一个比较权威的远程教育管理中心,调配各个远程教育学校的资源,使得资源能够整合和共享,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教师的课程,这样不但节约了很多资源,也更有利于远程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

4.利用网络手段,有效的监督学生课业情况的完成。虽然在网络监督上我们目前没有什么可行性的方法,但是我们可以先从监督学生的课业情况抓起,比如说,远程教育单位可以建议一套课业习题库,让学生们每天随机抽取进行考核,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抄袭的弊端。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建立一些网络自习室,方面一些没有上网条件的同学进行学习。

5.加强远程教育单位软件方面的投资力量。部分远程教育单位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投资,选用一些资历高,见识广,并且有一定科研能力的老师来担任教学工作。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远程教育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面对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不断加强远程教育单位软件的投资,提高师资力量,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不断督促学生学习,建立一个远程教育管理中心,以达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为社会培养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促进远程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张拯凡单位:中共贵阳市委党校

(二)

一、高职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部分新生在报到时其档案材料上反映的是党员身份,但没有能够提交组织关系的转移证明,学校党委组织部也没有获得其相应的档案材料。如果高职院校党组织不加以重视,则很容易造成这部分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出现空白,对其教育管理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其次,高校的扩招及对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造成许多教师的教科研任务繁重,教师倾注于发展党员工作的精力明显削弱。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的工作缺少必要的指导,学生入党前缺少必要的培养教育,发展程序不够规范,资料因仓促补做而出现许多漏洞和错误。有些学生入党前的党性认识比较模糊,组织观念淡薄,平时较少与党组织联系,但因学习成绩好,出现了所谓的表现不错而“水到渠成”地成为预备党员的现象,未能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

第三,部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预备党员没有安排一定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人也不能定期地对其现实表现进行考察,其预备过渡期任其发展。有部分学生预备党员认为仅仅需要按季向党组织提交书面思想汇报,按规定向党组织提交转正申请,到时党组织一般会按期转正,有的甚至连上述基本的要求需要提醒才能做到。由于他们缺少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缺少目标上的约束,不能主动锻炼与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其现实表现甚至远不如发展前的状态。这时基层党组织如果没有按规定对其实施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期的话,容易使之“蒙混过关”而顺利转正。这样的学生党员其素质和表现将会令人十分担忧。

第四,受高职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预备党员预备期有较长时间在用人单位度过,他们处于分散和流动就业的状态,这就加大了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

二、加强高职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路径

1)建立有效的党员发展机制,把好质量关。高职院校应由学校党委组织部牵头,根据上级党组织有关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发展学生党员的实施细则,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明确学校党委、基层党总支、基层党支部、入党培养人和介绍人等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职责、程序和要求,确保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规范、严谨。专业基层党支部通过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党的知识学习小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及专业教学活动,对本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有了逐步了解。开展“党建带团建”活动,帮助团组织培训团员干部,指导团组织开展活动,由于专业教师党员对提出入党申请学生的思想情况和现实表现比较了解,这样可以严格按标准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学生推荐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在入党动机、理想信念、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群众基础以及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等方面,设置量化指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核,把真正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

2)建立系统化的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体系,实行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的过程控制。新生预备党员虽然数量较少,但如果教育管理缺失的话,则影响其健康成长,影响其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可以从组织、制度、学习实践活动等方面加强管理与过程控制。基层党组织可以与新生预备党员毕业的原中学党组织联系,了解培养发展的情况并帮助新生党员及时归队。建立专业教师党员与新生预备党员结对帮扶制度,严格要求他们参加组织生活。探索不合格党员“出口”机制,对不合格学生预备党员实行延长预备期和退出机制。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预备党员,着重加强其流动状态下的教育管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预备党员有较长时间在用人单位度过,并且处于分散和流动就业的状态,更需要从组织、制度、社会实践、模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对其开展系统化的教育管理活动。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做好为学生预备党员离校前上好一次党课,过好一次组织生活,结好一个帮扶对子、设置好一系列考核目标的工作。通过和他们一起重温党章,让他们进一步明确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党性分析,给他们主动交任务、压担子,设置任务目标,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由专业教师党员与他们结成对子,对他们今后的所作所为主动关心与指导。在他们进入用人单位后,延续开展好系统化的教育管理活动。首先,探索设置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对于流动预备党员比较集中且距离学校比较远的单位,可以设立临时党小组或临时党支部,由学校直接对他们进行管理或者委托所在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进行管理。对于流动预备党员比较分散的用人单位,学校党组织可为其开具流动党员活动证。学生党员持证参加用人单位党组织或社区党组织的活动,专业教师党员及时跟进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保证他们能够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与监督管理。专业基层党支部要定期检查学生预备党员相关量化指标的实现情况,加强其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反馈,积极引导他们在用人单位主动参加生产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在各方面发挥好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创新教育管理的形式与方法,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学生预备党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党校政治理论培训和思想汇报”的形式上,要结合对他们量化考核的目标,开展诸如“创先争优”活动、读书讲座、主题报告、知识竞赛等主题文化教育活动,选树典型,用身边事身边人对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等专题党日活动,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学生预备党员亲自参加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及科学技术创新项目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顶岗实习与预就业成果汇报会等活动形式进行教育管理,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的形式。搭建流动党员专题教育管理网站,设置诸如“党史之窗”、“政策法规与理论动态”、“网上党支部与党校”、“思想及成果交流”、“就业动态”等特色鲜明的板块,使学生预备党员能够随时登陆,按照网上党支部和党校的活动要求,及时自觉地安排个人的理论学习和参与组织生活。还可建立QQ群、微博、微信等信息联络沟通的平台与预备党员进行交流沟通;学校党组织还应当主动与企业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共建;通过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离退休老同志、工人技术管理人员与学生预备党员结对帮扶等形式拓宽对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路径。通过设立多个评价主体、多维考核指标,对其进行全面、科学、公正的考核。除了学校党组织,还可以通过共建的企业党组织,社区党组织,顶岗实习或预就业单位以及志愿服务机构的党组织对其进行考核与评价。此外,在考核评价时,除了听取培养人的意见外,还要全面地听取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用人单位指导老师、帮扶对象的评价和意见。多维度考核主要是对学生预备党员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表率作用、服务群众、创新进取、廉洁奉公、转正答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从而实现对学生预备党员的思想状况及现实表现科学、全面、公正的评价。

作者:张震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三)

一、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弱化的原因

目前,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其个性较为独立、开放和张扬,思想和行为更加趋向开放、现实和功利化。社会上盛行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管理、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历练的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也导致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弱化。当然,除了以上因素之外,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弱化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学生在校受教育时间相对较短

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校外实训基地或见习(实习)单位。有研究者指出,一般情况下各类高职院校实践环节的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有的院校和专业甚至达到了70%左右。如果减去见习、实习的时间,学制仅为三年的高职高专生实际在校的时间只有两年多,那么,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教育和考察环节就有可能没有彻底落实到位。此外,一部分学校还会出于促进就业等因素的考虑,在发展党员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赶”“分指标”现象。

2.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不可否认,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较低。而且,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掌握某一专业或岗位知识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培养成厚基础和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得他们大多数人的知识素质等方面相对较差。同时,这些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就业单位也相对较差。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说,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对党的认知和认同感较弱,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

3.党务工作队伍相对薄弱

由于机构设置的限制,高职高专院校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数量相对较少。从学校组织部门的组织科室,到院(系)具体分管学生党建工作的(兼职)组织员,普遍要比本科院校的数量少一些。而且,院(系)组织员一般由辅导员兼职担任,自身业务繁重的辅导员很难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党建工作上。此外,由于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因素的限制,高职高专院校党务工作队伍参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在业务知识方面也稍逊一筹。

二、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策略

笔者认为,不结合学校中心工作而单纯抓党建是空洞而不务实的,无异于无本之木。为了使党建工作在更大程度上趋向务实,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及不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建立了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设岗定责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1.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学生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多,从关注个别学生的思想动态到整个班级的管理,从班级文化和学风的建设到学生的安全管理,从宿舍、教室等的卫生检查、评比到贫困生的认定、国家奖助学金的评比等,这些琐碎的事务使许多学生管理工作者感觉压力不小。据此,我们针对每位学生党员的特点,设立了文明宿舍岗、文明教室岗、劳动标兵岗、党员班干岗、青年志愿岗、辅导员助理岗等岗位,在抓好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例如,指定学生党员为本宿舍和教室卫生的责任人;让学生党员承担工作任务较重的班干岗位(如劳动委员);让学生党员作为新生班级辅导员的助理,协助辅导员管理新生班级等。同时在教室、宿舍门口张贴学生党员岗位信息,发挥普通学生对(预备)党员的监督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

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而严格的教学管理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然而,教学管理工作也是非常琐碎和繁杂的,从学生上课的考勤管理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从学风建设到教风建设,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到见习(实习)时期的管理等,都需要教学管理者做到有条不紊。与学生管理工作一样,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设置了一些学生党员岗位,实行各种责任先锋岗制度,通过学生党员岗位作用的发挥来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如设立学习先锋岗,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党员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形成结对帮扶的风气;设立教学信息员岗,随时向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汇报有关班风、学风、教风等情况,使教务处直接了解到各系的教学工作情况;设立天天练示范岗,针对各专业开展一些职业技能练习活动,如师范专业开展“三笔一画”天天练活动等。

3.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一般而言,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具体涵盖了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学校的办学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秉承70多年积淀下来的“艺术兴学”的办学特色,每年都会举行科技文化艺术节,内容涵盖了音乐、舞蹈、书画、摄影、朗诵、英语演讲等10多项比赛。在各项活动的准备和参与工作中,我们对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预备)党员进行了分工,指定1-2个学生党员作为每一项活动的组织者或主要参与者,使学生党员在艺术节活动的组织协调中得到锻炼,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4.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和使命。高校的服务社会功能,除了在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之外,还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形成常态化的服务社会活动。2012年6月,习在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要把社会实践情况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依据,这一论断说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在党员发展中的重要性。学校历来重视社会实践经验在学生党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规定了成为预备党员的条件之一是完成20个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时间,让入党积极分子以青年志愿者的形式服务学校周边的社区和企业,如看望敬老院、清洁社区等。同时,学校还结合艺术专业特色开展文艺展演活动,积极引领学校周边社区文化的发展。例如,音乐系在社区文艺展演活动方面,对学生党员进行了分工,设置了展演组织岗、活动策划岗、对外联络岗等岗位,使学生党员带头服务社会。对每个学生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党员都能够做到“居其位、谋其政”,为他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学校结合学生党员在各自岗位的表现,对每位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组织纪律观念、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年度考核,以党员自评、支部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分别按照30%、30%和40%的比重计入考核总成绩,并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党员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预备党员能否按时转正的重要依据。

三、结语

从密切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和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角度,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学生党员的服务义务和职责。最终促进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当然,本文是对各方面处于弱势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所提出的观点应该也适用于各方面处于优势的本科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作者:伍辉燕蒋彦忠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