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系统研究范文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系统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系统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系统研究

进入新世纪,中国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的大规模引进。摆在高校管理人员的面前是,如此多的人一下子涌进了狭小的校园,高校的教育管理应该以怎么样的一种方式去实施和进行以及学校怎么处理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这几者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管理者是不是应有更具现代教育理念的管理方式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重大话题。而随着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人为本的理念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然也延伸到了高校的教育管理上来了。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我们先追溯一下它的历史脉络。“以人为本”这个词语当然不是胡书记最先提出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管仲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其后的孟子也有民贵君轻的说法。而在西方虽然没有明确“以人为本”的概念。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管理学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学说。从经济人、社会人再到复杂人,西方管理学者对于人作为一个主观能力性开始更深入的思考。他们就认为,人始终应该认为管理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认个人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认为个人依赖和归属于组织群体而组织和群体的发展也依赖于个人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管理应该根据人的需要采取灵活、有针对性的方式。一句话概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延伸到高校的教育管理上,就是以人为中心的高校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活动。就是要围绕这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管理人员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来展开,以实现学校工作目标,保证学校有效的正常运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缺乏“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

在最近的数年里面,由于高校不断推进教学教育改革的步伐,高校教育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近些年来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进行的教学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强化了教学教育的管理工作,不少的院校也相应地提出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由于受到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影响,这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2.1以人为本的理念未能深入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提高,高校的教育管理也在社会的关注之下,有条不紊地改变着,正在发生着提高和升华,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也逐渐被社会所接受。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受到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传统的过分依赖的主从管理的模式,教师服从学校,学生服从教师往往还是存在。而且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由于学校的管理者对于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所需求的东西没有深入的去调查,没有真正的了解。以及教师和学生也没有对学校的教育管理目标有足够的热情。这就导致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难以深入到教育管理实践中去。

2.2传统的制度化的管理制约着人的积极性

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还是主要采用制度管理,它是学校以培养目标和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基本依据。比如利用量化指标体系来考评教师和学生的成绩,教师每年的论文数量,职称的评定都是有量化指标的。学生的奖学金也是按照学年成绩来衡量。这种规范化管理是一种刚性管理,这样就会严重阻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是必要的,但不能是唯一的。现代高校各个学院的专业性质、专业特色、教学过程各不相同,因而用同一种量化指标并不能如实反映不同教师的工作实绩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老师们功利化地、急躁地去发表各种论文而忽视了教学,学生更进一步学会了只是在考前突击,抄袭之风蔓延。

2.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的课堂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仍旧是传统的,旧时的填鸭式的教授。老师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上完课后自行离开。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老师不管学生能不能听懂,学生也不会主动地寻求咨询。严重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不知道学生到底想在课堂上学点什么,需要什么,而只是按着自己的思路和性子去教课。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论高校教育管理中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张晓蕊(新乡学院新闻与传媒系河南•新乡453000)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0-0038-02的隔阂,这样下去教学情况只能是很差,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同时老师也没有去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去。一方面是学校没有给他们这些机会去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也缺乏足够的热情积极地加入到学校的教育管理队伍中来,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事情都一大堆,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处理那些事情了。

2.4学生缺少自主管理,自身发展受限

学校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多大的改善,往往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式的管理方式,由于科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过多地被强调,学校一般也只是注重事和物的管理,学校只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达到高水平。至于课堂之外的东西一律不管,也不过问。但是往往在课堂之外的东西更是缺乏也更需要,比如说心理问题,比如说情感问题。这些东西可能更能决定他以后的发展,但是学校管理者却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大行其道下,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发展和进步。学校的管理模式是一层管理一层,学校管理老师,老师又管理学生,又在学生这一层面又被学生干部所管理。任务往往是上行下达,按照学校的目标去完成。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使得他们缺乏创造性和自主发展的能力。这样使得培养的学生如同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都差不了多少,以至于学校的氛围也比较的冷静,出了校园,走进社会后也没能有更大的进步。

3加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实践

不管是从学校的角度、管理者的角度,还是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来说,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都对于高校来说有深远的意义,努力完善教育管理方式,注重人的主观能力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共同推进高校教育管理的革新,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创新能力,使其快速发展。

3.1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十七大上被写进了党章,规定了党和政府在从事任何活动都要以人为本,当然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也应该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体现在具体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去。首先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应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努力向下传达,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管理者本身也要主动成为以人为本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二是在校园形成学习以人为本理念的氛围。促使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要在学校的高层中体现,同时包括了老师和学生自身,从而使他们也能够去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这样的理念成为学校的文化的一部分,让这种理念深入人心。

3.2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打破原有的传统教育管理方式,改变那样的一种单一、刚性的管理制度。应制定出弹性的、创新的管理制度。一是在激励制度上,改变以往的量化标准的激励模式,教师的职称评比和升迁不再是以论文的数量为要求,转而以论文质量和教学能力双向评比,从教师本身出发,切实提高教师科研和教学同步的积极性,更好地产出成果。而在学生评优评奖方面,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衡量标准不仅仅是学年成绩,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社会工作等等综合考虑。二是学校制定的制度和策略都应该围绕如何培养更好更优秀的人才出发,要知道人才才是保证学校正常发展的强大的动力,老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将是至关重要的。

3.3教育教学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理念

在以人为本理念的主导下,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方式中,它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再是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收的局面。反过来,老师需要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按照课程目标来调整自身的教学进度,同时教学手段也应该多样化,除了正常的教授,也应该包括课堂互动开放式讨论,甚至是学生自己讲授的方式。反正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对于教师来讲,应该有更多的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的机会。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献言献策,可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满意度,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和决策的失误。同时也可以满足教师成就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学校的管理者也可以广开言路,适当的赋予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3.4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其全面发展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践道路上,学生作为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有着最广大的基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往往是高校教育管理者要面对的最大的口号。但是现在,他们不仅仅要停留在口头表达中了,很多教育管理都要向学生放权。从学生的角度上说,就要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其实在马克思那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体现,或者是需要通过以人为本理念的形式来实现的。一方面是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管理者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学会自我的心理调节。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励约束自己,实现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校氛围,相信学校在努力完善制度和老师自身能力的充分发展下,学生的自主管理氛围也就形成了。当然自主管理并不是制度实现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希望自己能够提高,希望学习好的东西,有更好的成果,能够更好地控制自我。我们相信这是一种主体意识的实现和提高。

4结语

总的来说,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作为一新兴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地被广大高校所接受和认同,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实践着,笔者有理由相信这不再只是管理者口头上的几句戏言,更愿意看到拿出具体的策略和措施出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以老师为本,以学生为本,这才是管理者应该做的。在切实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这个为导向,具体的行动措施可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要充分满足老师学生需要,确立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引导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潜力。真正地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使得以人为本不是一纸空文,让他更富人性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