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管理与人性假设浅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McGre-gor)提出了管理人人性假设理论,包括X-Y理论,归纳起来有四种,即“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必要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在实践中体现为各种不同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而教育管理则更是人的管理,更应该在管理观念与管理行为中重视人,重视人的发展,更应该运用人性假设的理论来进行高效的管理。
一、我国传统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
人性假设理论虽然始于西方,但究其实质,我们不难看到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渊源。人性假设理论研究的重点在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和对人性何以塑造的问题上,对此,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人性问题是儒家始祖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论及了人性的先天性、统一性,又指出了人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同时,强调了通过“习”的过程,人是有向善的可能性的,即指出了人性塑造的途径,依此提出了“德治”的思想。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之道、管理之法在于任人、任德、任贤而不仅是任法。〔1〕由孔子“性相近”,孟子提出了“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而对于不善的人与事,孟子认为是后天环境使其失却本心,因此孟子也对人性的塑造极为重视,这种见解,强调了人心向善的主动性和社会性,提出了“仁政”的主张。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在认同孔孟人性论的基础———人性的同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并提出“化性起伪”,在肯定人之性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后天的教化达到导人为善,人人为善的目的,也就是认为人性是可塑的。西汉扬雄提出了人性有善有恶论,告子又提出人性无善无恶论,西汉的董仲舒则主张性三品说。无论对人性如何解说,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后天努力,在人性可塑的观点上是一致的。
二、人性假设理论与现代教育管理
我国学者张复荃在《现代教育管理学》一书中提出: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有效地育人,因此,育人也就成为教育管理不同于其他部门管理的显著特点之一。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尤其是客体决定了教育管理的独特性。在这种独特性中,人的地位得以凸显。现代教育管理的现代性体现为强调“有效的管理”和“整体优化管理”,因此,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激励教职工的自觉性和首创精神,采用心理引导的方式,让教职工自己追求完善,由外部激励深化为内部自我激励。对学生这一管理的中心,提倡他们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对于这些目标的实现,人性假设理论为现代教育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和行为依据。
人性假设理论中的X理论是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的,荀子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认为人之性恶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办法将之变成“善”的,因此必须进行教育,用礼义对一般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化,使之向善、从善、为善,进行赏罚分明的治理。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制定礼义,提供必要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百姓,治理国家。X理论就认为任何管理都不可忽视利益机制和动力机制。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以赏罚分明来实现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但这样的管理忽略了人的社会需求层面因素,本质上背离人性,因此虽然建立了有序的管理,但因其对人的主动性的忽视而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是会引起在工作中有积极乐观心态和取得一定成绩、享受工作乐趣的人的强烈反感,使管理低效甚至无效,难以实现整体优化。Y理论与性善论一脉相承,认为“仁政”就是要“以德服人”,强调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运用道德的教化,从人的内在因素中去提高人们的自律性,使各方面和谐统一,达到管理的目的。Y理论认为作为人不仅追求经济方面的满足,而且需要友谊、安定和归属感。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人们的“士气”比单纯的严格管理和经济刺激更为重要。强调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多层而需要、良好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应当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下,鼓励士气,激发热情工作的意愿和潜能。X理论与Y理论是互为联系补充的,一个强调他律,一个强调自律,有机地结合,才可以实现“高效的管理”和“整体优化管理”。
“经济人”假设下的人的本质不能自律,采用传统的任务管理对师生指挥、管理、控制和激励。管理的重点就是建立严密的组织,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程、规章制度,制定适当的奖惩机制。对那些具突出表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给予他们充分肯定和奖励,促使他们再接再厉。对一些不负责任的教职员工和违规的学生采取惩罚手段,并注意在保障他们合理、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施惩罚,才会使被罚者甘愿接受被罚,改正错误。
“社会人”假设下的人看重和周围人的友好相处,满足社会和归属的需要。管理者要重视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学生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重视教职工和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在不同程度上让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学校改革的研究和讨论,让全员“参与管理”,使他们与管理人员处于平等的地位,有效地发挥其自身能力,并更好地建立和谐关系,增进集体的凝聚力。
“自我实现”假设下的人的特点是有主见、渴望展示自身优点,实现自我的价值,这就要求管理者明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师生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减少他们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从而使他们显示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成就。一切管理工作都围绕着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来展开。建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规章制度。教师特别注重以德育人,以身立教,耿介拔俗,为人师表,从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复杂人”假设表明,管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采取灵活、变化的、多元的方式,在建立完善学校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新的更合理的管理方法。在“复杂人”假设的基础上要充分地给人以胜任感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因素,会比一切物质因素更切实可靠。在教师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把说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主动内化所接受的教育信息。
现代教育管理应针对教育管理的独特性,结合我国儒家传统中的人性管理思想,深入研究人性假设理论,更好地运用科学、先进的理念,实施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