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课改后计算机教学有效性讨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今年我区教师参加了“三新一德”的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新课程教学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学习更加引发了笔者对自己所教学科——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到底什么才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从产生至今,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和实践者的视野之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学的转型,而新课程的推行也的确导致了教学观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对有效教学的内涵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教学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全客观地标准来判断,实际上对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是一个价值负载的活动,它取决于人们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目标观。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教学有效性的不同判断。新课程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最近一段时间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是“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这里就有文件夹/文件名的命名的问题。在这方面,笔者尽量用一些英语单词来给文件夹/文件命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巩固或学习新的英语单词。比如要新建一个文件夹,就将该文件夹的名字定为“student”、“teacher”、“study”等。虽然这些单词很简单,但是笔者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机的同时笔者们也可以学习其他的知识。
2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
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但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因此,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中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1.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允许冒险,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不会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2、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保证学生的任务时间;组织并提供广泛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进行认知示范,让学生学会思考;精心设计支架,并在适当时候撤去支架,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3、创建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
同时还要促使学生学会学习:(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并参与评价,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习有内部动力的支持,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2)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任务,精心组织活动,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互动;鼓励学生负责地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并努力促使小组其他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促使小组成员建立并维护相互尊重与信任,有效地解决冲突,实现共同发展。(3)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心向;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质疑他人的知识与观点,探究知识的个人意义;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支持并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3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
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底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有效教学强调时间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呼唤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在08级计算机班上“文件编辑操作”这部分内容时,设计的练习题有4个,由于每个练习题中有一些相似的操作,学生用不了一节课就完成了全部练习题,剩下一半的时间学生没有练习可做。这节课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所掌握的知识容量就相对较少,造成了种时间上的浪费。这样的课,对于教学来说应该是效益不高的课。对此,笔者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下调整:在学习“文件夹复制、移动操作”时,就增加教学容量和练习题量。到下课了,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完成了所有的练习,只有几个比较差的学生还在紧张地练习。这节课为了能完成所有的练习题,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投入,而且那几个操作较差的学生也不停地举手向老师请教,学生练习有一种紧张而又有所得的感觉,效果很好。课后经过比较发现:前后两次课上,知识容量不同,单位时间内容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都有很大不同。前一次课上,学生有很多的空闲时间无事可做,知识是掌握了,但是学生觉得这太简单了,没有一点难度。而后一次课上,学生完成练习时紧张而又高效,学习的结果是完成了所有的练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练习中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很明显后一次的效益远远大于前一次课。
4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
有效教学必然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与探究。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比如,笔者在上初一信息技术时,因为每周有两节,分别在周一和周二,每次周一上完课后,笔者都会根据学生的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让下一个班的课上起来更轻松。就像在周一的一班的信息课上,前十分钟笔者让学生在进行打字(英文)测试,但实际上用了二十分钟。后来的复习练习中,因有的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没有能很好的掌握,因此一节课下来,学习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对此,笔者做出调整,在周二的二班笔者就应该改变策略:前十分钟进行定时测试但不做记录,测试完成后马上进行后面的练习,这样就能保证后面练习的时间。另一方面,对于练习的内容容量也要做出调整:内容不能太多,以免学生完成起来有难度。做出这样的调整后,二班学生完成练习情况比一班要好的多。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到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