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幼儿数学教育范文

幼儿数学教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幼儿数学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幼儿数学教育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教师应更多地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幼儿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每日点人数时,可先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本班总人数,然后再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数,五个、五个数数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轻松掌握数数的技巧,激发他们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又如,孩子们通过观察会发现,汽车的轮胎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幼儿园的玩具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动物园的各种动物有多有少。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在上下楼梯时数一数台阶,进餐时将勺和碗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按形状、颜色分类,散步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户外活动时说说自己所在的位置等。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学习应积极发挥趣味游戏的作用

数学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与乏味。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教学中班数学——守恒教育的内容时,笔者用自制的扑克牌,通过玩“抽牌配对”或“抽牌比大小”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守恒的相关内容。对于水平较低的幼儿,提供给他们的是同一花色的扑克牌,形状和颜色相同,且排列的形式也比较规则和单一。让幼儿彼此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牌大或谁的牌小,对于水平较高的幼儿,则使用不同花色的扑克牌。由于这些扑克牌中花色、形状、颜色及排列的形式都不同,他们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向的思维,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去正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牌中花色图案的数量,使每个幼儿在不同起点上都得到发展。再如,笔者设计游戏《铺路》的主要意图就在于,使幼儿在铺路的过程中,掌握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游戏《逛超市》中,幼儿通过认识超市物品——摆超市——购物的途径,轻松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的数学知识。玩水、玩沙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来感知容量守恒。此外,沙子和水泥合成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抢椅子游戏,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三、数学学习应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几年的教学经历中,笔者发现很多幼儿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数学很难,存在害怕心理和畏难情绪。作为教师,有必要及时发现幼儿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中的障碍,予以点拨排除,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喜欢上数学。如教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中,大多数幼儿由于缺乏经验而难以掌握应用题结构,常常出现编题错误,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绪。此时,笔者改用新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从感性入手,用描述的方式开始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又如,学习描述生活情景,让幼儿不仅要描述情节、数量,还包括描述答案:昨天自然角开了6朵花,今天有开了3朵,一共开了9朵。这样描述,暂时回避了幼儿较难掌握的提出问题这一要求,幼儿比较容易掌握,学习兴趣很浓。接着,再让幼儿学习看图编题,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达到正确自编口述应用题的目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不但不害怕编题,还常常脱口而编,互相纠正编题中出现的错误。对于幼儿的书面练习,也要细致了解,把幼儿容易产生的错误一一做好记录,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如幼儿学习减法难于加法;在加减运算中,逢“7”是孩子容易错的。教师应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平时训练中多出这方面的习题,帮助幼儿排忧解难,增强自信心。

四、数学学习应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内容

各领域的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的内容。例如,在体育活动中,以幼儿熟悉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为基础,改变原有的一些规则,把教学目标寓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还分单数、双数排列,针对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整个活动过程理想地实现了教学游戏化。另外,还可以通过手工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序数。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着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蕨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五、数学学习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应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积极参与动手操作,真实地与物体打交道;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操作中理解数学,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学,使幼儿获得真实的认识与体验,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他们统计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有多少个,8点至9点到园的有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有多少;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有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有多少,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有多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孩子过集体生日时,启发幼儿思考蛋糕应怎么切才能每人分得一份,怎样才能等分,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幼儿教育阶段,数学与科学的有机融合会自然地将儿童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引向正确的方向。幼儿数学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生成,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到幼儿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事物,生成一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或教育活动。这也是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在数学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