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社团教育引导管理范文

大学生社团教育引导管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社团教育引导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社团教育引导管理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等院校学生社会团体(简称为学生社团),是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它是在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锻炼、展现才华的主要场所。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参加人数众多。

以成都某大学为例,在校5911名本科学生中,就有近4060名学生参加了由学校团委审批的21个社团,占全校四个年级学生总数的68.9%。如果加上一些仅凭共同的爱好、兴趣观点自发聚集、联络、以聚会形式的团体活动,可以说学生社团活动在广大学生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虽然学生社团一般是由本校在校学生组成,但是,其活动往往突破学校的界限,在活动中建立起此社团与彼社团的联系,进而与社会其它行业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成为大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纽带。

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功能的多样性。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但使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多数大学生从进大学校门那夭起,就把它作为了走向社会的起点。他们在读书期间,不再是简单地追求课堂知识和成绩单上的分数,在自我培养和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增加了社会需求人才的参数,更加注重自身知识、素质、能力等全方面的培养,因而各类大学社团应运而生,有学术类、科技类、语言类、新闻类、文学类、艺术类、体育类、应用实践类、服务类等等,全面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学术、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这不仅使大学生在学校因为课程的压力而局限了的空间得以拓宽;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渴望交流的愿望得以实现;也使大学生各自的爱好专长得到施展;还使大学生在发挥特长、服务同学的同时,既领略到了社会实践、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又获得了经济上的收益。因此,社团活动从多方面促进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的多种交流。

高校学生步入校园开始走向社会,再也不是以单元式的家庭生活为主,饮食起居都要广泛地与同学、职工和其他行业打交道,都要独立地处理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学生社团因而成为大学生心理、身理等多种需要的反映。表现在:

(一)它是大学生在情感依靠方面的需要。虽然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群体一般需求的反应,而这种需求表现在大学生身上则是对社团的积极态度。大学生们进校后,离开了母校,离开了家乡,从衣食住行一向由家长、老师们、亲友操特,一下子进入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角色,思想上和生活能力方面有一个实质性的变化。曾经有人把这阶段称为“断奶期”。为了寻求心理上的依靠和获取信息、结交朋友,自然热衷社团活动,尤其对那种情感依赖、排解乡愁的活动尤感兴趣。

(二)它也是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需要。大学生从17岁左右入校到22岁左右离校的四年,要经历一个思想不断成熟的发展过程。由于受社会阅历、思维能力、批判接受能力的限制,理想化与各种社会现实的统一和矛盾常常在思想上交织。他们追求理想、关心国家大事、疾恶社会丑恶现象,又无力制止腐败和不良行为,常常陷入迷惑、仿惶之中,有的苦闷,有的情绪偏激。而学生社团正适应了大学生反映心声、发表个人意见,交流思想、建立友情,探索问题、掌握理论武器、提高理论水平,排解烦恼,寄托情感、寻求帮助的需要。

(三)它还是社会对大学生课余社会实践的要求。大学生们随着思想的成熟和对社会的逐步了解,渐渐地把社会对人弓的要求与目我培养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使大学生们扩展了视野,广阔的信息来源使他们了解了社会对人才的挑选不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包、揽、配,而是必须具备高素质、有专业知识和社会活动能力等多方面择优。加之近几年高校毕业供需见面、自主择业,即实际上竞争下的择优录取,使他们自身高要求的紧迫感得到强化,促使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努力去锻炼才干、增强能力。而在时空条件和环境等方面最适合大学生从事社会活动的学生社团就成为众多学生竞相参与的组织。

因此,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在高等院校这个特殊环境条件下,大学生心理、生理、学习、生活以及社会需求的综合反映。而且,随着高等院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学生社团将会成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培养的重主要渠道而得到发展。

二、遵循学生社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加强引导,强化管理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改革开放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生社团由初始阶段比较单纯的兴趣、爱好的自发性、聚会性,经过教育、引导和管理,已经向着有目的、有方向、形式多样方面发展,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走上了规范化。虽然大学生社团之外还有一些非组织形式且活动频繁的聚会,如“同学聚会”、“同乡聚会”等,还有些不符合校规、校纪或不健康的小团体活动在小范围内进行,但是,大学生们的课外活动、业余文体活动主要还是由学生会管理的社团在组织、引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内容是其主流方面。可是,学生社团不可能穷尽大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游离于学生社团之外的小团体活动还客观存在。对此,我们必须予以正视和重视,加强指导和管理。由于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它不像共青团组织那样具有先进性,而是以组织的松散性、动态性和活动的多样性、新颖性、业余性为特征。

(一)从发展成员的组织过程来看,一般是在新生入校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后第二学期开始选择社团组织并投入到其活动之中,在二年级至三年级期间,普遍对社团活动较为热心,而到了大四年级,学生的思想观点则转入以毕业、择业为中心的活动之中,有的对社团活动不热衷,有的干脆不参加活动,有的参加社团活动也选择与捕捉信息、选择职业、开辟就业渠道有直接关系和影响的活动。所以大四年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呈现热情明显下降、内容有选择性、目的性强的特征。成员变化呈明显的周期性。

(二)从活动时间阶段来看,春季、秋季是学生活动的旺季。一是因为老生毕业、新生进校社团组织要调整充实;二是因为春、秋两季没有进入考试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小些,有更多的精力参加社团活动;三是因为国家的一些大型活动、纪念日比较集中在春、秋两季,社会上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选择春、秋两季的也为数较多。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十月国庆节”,以及具有地域性的“国际艺术节”、“电视节”、“熊猫节”等等,学校一般也在这两个季节组织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三)从社团成员的思想发展的过程来看,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刚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一般都是按照组织的安排活动,随着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增强,便参与策划、组织等工作,变被动为主动。这是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过程的正常表现。因此,我们要用动态的观点来对待学生社团,把握时机,适时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充滞着学生课外的主要生活,与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成才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好了,激励作用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又促进社团向积极方向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但是,如果不注意引导,出现了颓废消极的思潮,不仅影响到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而且会使社团误入歧途。因此对学生社团的引导要从政治上强调方向性。把稳定、健康、积极向上作为社团发展方向性问题来把握(尤其是在政治问题面前,要把政治稳定放在社团工作的首位),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对学生社团中的不安定因素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要防止学生社团活动中的闹事苗头。大学生活泼、热情、思想活跃,关注社会热点,人员密集、信息传播快,感情充沛、易冲动。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和大型活动中因为激情进发和情绪兴奋,容易出现分不清是非、不能自我控制的异常情况。有的被利用游行、张贴大家报,构成违法;有的一触既发,酿成事端(如在有的高校中学生球迷因为输球就发生闹事的情况),造成危害。因此,对社团的闹事苗头应高度警惕和重点防范。

二、要防止学生社团外的一些柞正式社团活动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除了社团组织、班集体等活动外,大学生课外活动较多的另一种形式是以“同乡”、“同学”名义的聚会,有的还与在社会上办企业的同乡有直接联系。对这种没有组织形式但活动十分活跃和经常的小团体,在思想上要高度警惕,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防止被社会上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

三、注意区别矛盾,加强疏导。在大学生的活动中,还存在社团活动与非社团聚会相互交叉的情况。学生行为也表现出多重性:既是学生社团干部,又是聚会者的朋友;活动中各种消息混杂:有正常渠道的信息,也有流言蜚语传播。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定性和处理,而是要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区别矛盾、疏导矛盾,引导其向好的方面转化。比如,对常见的又较普遍的同乡、同学生日聚会,就可以把社团对成员的祝福与乡情结合起来,使未加入社团仅热衷于小团体聚会的同学感受到社团组织的关心,体会到社团活动的热烈,增加社团的吸引力,淡化学生中的哥们义气和乡土小团体活动。

强化管理是使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学生社团成员多,分布广,活动时间以业余为主,活动地点不固定,活动形式不拘一律,活动内容多样而新颖,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正因为如此,更加显得加强管理的重要。根据学生社团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制定、执行规章,让每个社团成员明确社团的宗旨,了解社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每个成员有了自我约束、规范行为的可循之章;同时,公告社团章程,将社团活动置于广大师生的监督之下,也便于校团委和其他部门规范管理。

二、在社团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把学生社团作为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遵纪宁法自觉性的重要渠道。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用法律武器维护正义、保护自己、惩治违法的能力较差的情况,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必须的法律意识、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在社团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专题研讨等,结合课程开展“三五”普法活动,使广大社团成员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受到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三、密切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有益活动。比如,通过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收广大同学参加;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歌咏、书画、摄影、棋、牌、球类、文明教室、文明宿舍等等),用健康的娱乐活动抵制社会黄、赌、毒的侵害;通过社团开展各种学术讨论,举办学术讲座创造学术气氛,通过社团组织学生勤工助学、设立维修站、组建读书俱乐部等,总之,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工作,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四、针对社会上的“热咨、”、“焦咨、”等敏感问题和国家重大改革措施出台等大事加强引导。同时对发生在个别大学生身_[的具体问题(如失恋、生活困难等),社团组织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大学生在处理具体事情中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五、加强领导、配合,规范社团的组织和活动。校团委是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工作。尤其是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要配合校团委严格社团组织审批手续,防止社团被社会上别有用心的人操纵和利用,防止社团刊物出现不健康的内容;并且主动派员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维护秩序,保障安全,使学校社团活动在安全、文明、有序的环境中丰富多彩,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