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幼儿教育改革创新思维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要进行幼儿教育改革,就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抛弃旧条条框框,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不断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的新目标、新理念、新内涵和新模式。
(一)创建以德为先、德智体美为一体综合素质的幼儿教育新目标
由于我国考试制度、社会上的“学历热”以及“早期教育决定论”的影响,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愿孩子输在起点上,往往竞相进行各种“智力开发”,学前学小学的课程已不是新鲜的事情,各种特长班,兴趣班也举不胜举。这往往会造成学校和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过度重视智力,而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而智力开发往往过多侧重书本知识,由于书本知识只是一种间接经验,不易为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所同化和吸收,长此以往,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厌学情绪。人脑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孩子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学习才能接受所学内容。即使有的学生不厌学,成绩好,但对身体发育也是有不良影响的,因此,过度的智力开发和书本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我们应提倡智力“适度”开发和面向“生活”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立以德为重、德智体美为一体的综合素质的教学体系。提倡以德为重,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因为当今社会高学历者犯罪率也有明显上升之势,如举国震惊的马加爵杀人案,大学生杀害亲生父母案件,不能否认他们是“人才”,更不可否认他们的“业务”和“智商”水平,除了法律意识淡漠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使他们误入歧途的正是道德素质的缺失和人格的扭曲。而幼儿时期因其可塑性大,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时期,如果他们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也许就不会出现如此惨案了。其次,是当今现实生活中,有不少青少年视金钱为原动力和人生的唯一追求,中华五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社会公德、国格、人格等等,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荡然无存,甚至为了金钱可以不惜放弃做人的原则和人格,这类现象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贯彻以德为先、综合素质教育尤显重要和意义深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尤其重视德育,并将以德为先,以德为重融入人生教育的全过程。从儒学一些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倪,德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现今的英雄模范、、雷锋、再到今天的好干部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孺、任长霞等等,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处处都体现着将自己有限的一生奉献给无限的为人民事业之中的崇高品质。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应该发掘历史和当今更多可歌可颂的教育资源,将之融于幼儿教育内容中,以突显道德在幼儿教育中的领先地位。最后,早期教育中重视道德教育是提高德育成效的关键。现在也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小学德育是低效的,因而质疑德育。这种倾向是不正确的,中小学德育低效受到遗传因素、后天德育内容、模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幼儿阶段道德教育,从而错过道德教育的良机。曾有人夸言说:“五岁以前就完成了90%的教育”,虽然这有早期决定论之嫌,但其重视早期教育的积极意义是可取的。早期教育中重视道德教育是提高德育成效的关键。
(二)建立“人本善”的“人性”教育,赋予幼儿教育改革新理念
历史和时代教育的成功范例足以说明:要实现幼儿教育德智体美为一体的综合素质,就应将“人本善”的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理念贯穿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人本善”是儒学的核心,它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使幼儿从小就建立关爱家人、孝敬父母、帮助老人,善待他人,谦虚好学等优秀传统美德。而这一美德为世人所景仰,享誉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在一段时期里以“阶级斗争”取代了“人本善”,使人们从小就养成事事提高警惕、相互猜疑的习性。尔虞我诈、违心处事、政治陷害,上下“说假话”,事事“参水份”等“伪丑恶”现象已司空见惯,反而将诚实有信用之人归为“傻子”。这不能不是社会的悲哀和教育的失败。人们常感叹五六十年代的人办事认真做人讲诚信,大概是他们所受的儒家思想影响较多的缘故吧。因为儒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家喻户晓的经典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刻内涵,至今仍为许多国家所敬仰。尤其在当今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发达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儒学依然作为做人处事和教育子女的启蒙教育思想。至今散落在国内和世界南洋各地的“夫子庙”,就是儒学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的例证。今天,我们不仅要继承儒学“人本善”的优秀文化,更应结合当今时代与时俱进去拓展“人本善”更深层的时代内涵。“人本善”它不仅推崇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且时代和人类的进步更赋予社会和人类在发展中必须相互关爱共同进步、善待生命、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善待地球等时念。人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尤其重要,这本身就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忽视甚至破坏了这种和谐,我们人类就会受到惩罚,这种理念必须融入到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的思想理念中。这也是与今天我们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要把我国构建成为文明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相一致的。
(三)塑造以“勤劳、勇敢、独立”为先的完善人格素质是幼儿教育的新内涵
人格素质的优秀和差异程度决定着人才未来对社会奉献的导向,更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幼儿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勤劳、勇敢、合作、毅力、人格素质,特别是勤劳、勇敢、独立尤其值得一提。因为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家长就不愿让孩子接受艰苦锻炼了,物质生活百般照顾、万般迁就、宠爱有加,孩子往往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有的学校大标语也书写“再穷不能穷孩子”,现在往往是“孩子犯事,大人挨批”,甚至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教育也成了家长“挨批”的理由。难道21世纪我们的青少年就不需要这些优秀品格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这种做法使他们习惯过奢侈生活,从而养成他们贪图享受、自私自利、怕吃苦、意志薄弱、信赖性强、公德缺失、环保意识淡漠等现象,稍不顺心就轻生自杀。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导有的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因生活无法自理或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等原因自杀的事例,事后调查大多与家长的“娇生惯养”及幼儿园工作不重视这些品质的培养不无关系。另一方面,这些优秀的人格品质永远不能丢,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扬光大。更何况我国还有不少农村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在衣不遮体、饥不择食的状况下生存着、上进着,他们中的不少青年甚至考上了名牌大学,却苦于没有学费和路费而失去读书的机会。我们有何理由过度纵容孩子呢?更何况这是不利于幼儿未来发展的。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此方面的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这方面日本的幼儿教育值得借鉴。日本的幼儿进园后必需接受准军事化的夏令营训练,接受生活中的各种考验与磨难,从而培养幼儿勤劳、勇敢、独立的品质。当然,我们要杜绝形式主义的夏令营活动。
(四)重塑中华童谣幼儿教育新模式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受到遗传、教育、环境的影响。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通常也不能选择,我们只能改变教育。洛克的“白板说”与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相似,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虽然有“教育决定论”之嫌,但其肯定儿童可塑性、肯定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可取的。儿童阶段心灵的塑造是非常关键的,往往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对儿童教育起到潜移默化而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童谣这一民族喜闻乐见的幼儿教育形式不失为一良好的选择。结合当今德、智、体、美的要求选入相关内容将《新三字经》和儒家经典中的精华改编为中华童谣篇,作为幼儿教育的必修课之一。童谣要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诵记,融浅显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为一体,融做人公德、自救自助与相互关爱为一体。例如:跌倒了、不哭泣、爬起来、挺着胸、往前走、破点皮、没关系、擦碘酒、涂红汞,没问题;小胖胖、莫捣乱、要学习、做算术、动脑筋、做不来、莫着急、我帮你、加把油、争第一;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卫生、爱环境、爱老师、爱亲友、爱同学、爱真理、最重要。
二、结语
此外,童谣还可将浅显易懂的数理、史地、生物等生活中易于接触理解的知识纳入其中,过去在儿童学习中,不少学校只重视语数外的学习,而忽视了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的内容,试想在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果不懂得历史,就不懂得现在,更不懂得未来。不懂得地理,岂能了解祖国,热爱祖国。我们不但要求青少年懂得XYZ,还要学习ABC,也要了解美元和英镑,但是他们首先要熟悉长城、黄河,了解文天祥和史可清,否则将来如何去热爱祖国为自己的民族做出贡献呢?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存在着知识面狭窄、爱国情淡薄、崇洋媚外等不良倾向,多是由于幼儿教育缺乏此内容造成的。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做旁观者,而应行动起来,而且从幼儿就落实此方面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这样的“人才”才能担负振兴中华的重任,才能从容应对世界经济激烈竞争中一个又一个惊涛骇浪。
作者:陈清莹单位:景德镇商业保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