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围绕一流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目标,以培养适应时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导向,课程组对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系列改革。该课程组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建立多元化教学考核方式等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理论和实验教学长效发展。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旨在履行大学的根本职能,培养卓越拔尖人才[1]。而学科是大学的基本组织单元,学科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大学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地位。因此,一流学科建设则成为“双一流”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3]。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与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课程,是所有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与生理学、病理学、妇产科学等后续学科密切相关。学生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学科的学习。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组织胚胎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修正与创新,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课程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致力于为“双一流”建设中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验技能的创新型优秀人才,提供一个完整的课程培养体系和有力的课程资源[4,5]。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组织胚胎学的教学
内容组织胚胎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其本身的教学内容是较为枯燥乏味的。近年来,教学课时逐步精减,授课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凸显。如何将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确立了“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掌握与运用知识比在单位时间内定量传授书本知识重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比单纯增加学生的知识量重要”的教学理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基础知识和共性规律为教学重点,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对课程内容的知识点进行调整和有机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又兼顾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改革教学方法,把翻转/混合式教学方式穿插到传统教学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课堂上把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讲解清楚、分析透彻,将每一章节中要求熟悉、易懂的内容做成微课视频,上传到在线开放课程网站上,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如上皮组织这一章,我们只重点介绍被覆上皮,将腺上皮和腺的内容制成微课;结缔组织这一章,我们只重点介绍疏松结缔组织,将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与网状组织的内容制成微课;消化管这一章的器官较多,它们都具备消化管壁的一般特点,我们在重点介绍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后,着重介绍胃、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将其他器官的内容制成微课视频,要求学生课后到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自学。这种教学方式既解决了课时不足的矛盾,又保证了组织胚胎学知识的完整性,既让学生理解了重点、难点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课外自学的能力。
2建设优质的组织胚胎学教育资源
2.1共建组织胚胎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也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途径。在学校及课程平台的支持下,通过课程组老师的共同努力,2017年,我们的组织胚胎学在线课程在超星泛雅平台正式上线,已面向本校及其他高校的学生在线开放。同年获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的特点是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学习。我们秉持“教学改革,建以致用”的理念,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创建时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而深入的研究,明确建课思路,实现课程内容的“模块化、碎片化”的设计处理。每个视频授课时长控制在10min左右,内容尽可能讲解详尽、分析透彻、简单易懂,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且每个视频内容又是独立的,方便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复杂的知识点,通过制作动画或从网站上下载动画上传到在线开放课程网站上,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如腺细胞的分泌方式,肾的滤过屏障,胚胎学的受精、植入、心脏的发生等内容,在线课程网站上都有动画供学生课后学习。同时,在线课程上测验题、期末综合考试题的编写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为减轻老师批改的负担,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系统可以自动评分。当然,在线课程平台上也有答疑模块,老师会定期登录给学生答疑解惑。目前,我们的在线课程涵盖了组织胚胎学所有教学内容的教学大纲、教案、讲稿、教学课件、每个章节的微视频、动画、习题等。每个学期期初,课程管理员均会将学生名单导入在线课程,并建立学委QQ群。每个任课老师在第一次授课的课堂上均会给学生介绍在线课程的登录、使用及要求,同时也会把该课程的教学进度、教学计划发放给学生,便于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两年多以来,点击率已达到2181450人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但也是教师授课水平提升的过程。在线开放课程开放之后,还有一个课程资源不断补充、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对学生而言,通过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学习,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永远在路上。
2.2共建在线组织胚胎学实践教学与资源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医学形态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教学环节。该课程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医学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量的切片、标本进行组织结构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正常器官的形态学特征,形式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随着网络资源的普及,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走入新时代,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逐渐呈现,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为此,学校安装了先进的显微数码师生互动教学系统。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平台共有多媒体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5间,每间有32套学生终端、1套教师用电脑。每台学生用显微镜的实时图像可同步显示于教师机的电脑屏幕,教师可全程实时监控,学生可直接观察显微镜上图像,且学生可通过互动系统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对学生观察的切片情况进行了解,利于教师直接指出学生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需要放大任一图像投放于教师机的电脑屏幕或实验室投影屏幕上进行讲解,同时也可建立讨论小组,方便学习,提升教学整体效果。近年来,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切片库。数字切片可以在电脑上进行随意的放大和缩小,并能观测到组织器官的任何一个位置,学生可脱离显微镜随时学习。传统形态学受仪器限制的缺陷迎刃而解。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切片来进行实验小结。如在每堂实验课下课之前,教师针对数字切片设定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并给出中肯的评价,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考及表达能力。因为数字切片便于直接展示,学生能够通过电脑屏幕对数字切片进行观察,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从而有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样,学生也可以利用数字切片进行课后复习。但是,组织学网络虚拟实验室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实验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两种教学方式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目标。
3改革教学方式
3.1翻转/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
我们秉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定规,贵在得法”的理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了穿插式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我校医学本科生人数多,理论课实施翻转/混合式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实验课是小班授课,一般为25人一组,并且硬件设备先进,如多媒体互动系统、投影仪等数码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翻转/混合式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我们对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优化,逐步形成了“教、学、做、赛”一体化的新教学模式[6,7]。我们每个学期开展4次基于临床问题或重点难点解析类讨论课,鼓励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组成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具体方法是:教师提前一周将问题交给学生,学生课后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利用在线课程和网络平台进行微课学习和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学习过程,完成课件制作与试讲。课堂上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汇报和讨论,教师对各小组学习汇报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更正,对讲解深度进行挖掘,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实验课中基于问题或重点难点的自讲自学有效地将学生被动的“看”和“听”变为自己主动的“想”与“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课程结束后一周,我们利用课外时间,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我是小老师”的竞赛;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讨论,并进行评比。翻转/混合式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师在此过程上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授课知识,更新知识点。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临床案例,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早接触临床的愿望。与传统填鸭式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更有利于知识掌握与应用以及临床思维训练。
3.2改革胚胎学授课方式
传统的胚胎学教学是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授课。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大班授课,实验课则是在实验室由学生自己观察胚胎模型和标本。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理论课教师讲解时只有多媒体图片的平面展示,不能利用模型/标本进行三维的立体展示,学生对一些复杂的结构难以理解,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胚胎学时听不懂,甚至出现部分学生放弃胚胎学的学习。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考虑到胚胎发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立体性很强、变化性大,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同时借助模型和标本的三维观察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而把大量的模型和标本搬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难度太大。因此,我们把胚胎学的理论课也放到实验室进行小班上课,先上2节理论课,接下来学生进行实验。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课堂上讲解时可以随时利用模型和标本给学生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小班上课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掌控好教学进度。理论课结束后,学生即刻进行本堂课内容的实验,这也有利于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并及时解决上课时不理解的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后,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加大,以前一个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内容,现在需要4-5个教师同时在实验室进行授课。但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显著增强。
4学生成绩评定多元化
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建立了科学、多元的成绩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含实验课堂中的互动、交流与反馈,在线课程中微课的学习及习题的完成情况)和终结性评价(含平时成绩、理论笔试和实验考核)的有机结合。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实验考核成绩、每次实验课参与度、每次实验报告的质量、每次实验课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及在线课程的学习情况(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为理论笔试(占总成绩的60%)。教学效果评价则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督导评价等形式,每学期期中还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和整改。组织胚胎学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关于人体微细结构的专业基础课,本身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是学习病理学、生理学及妇产科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我们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等措施,切实保证组织胚胎学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媛.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5):324-325,328.
[2]李欣,赵玉红,石建党,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8,8(2):12-15.
[3]汪铭,陈聚涛,胡兵,等.“双一流”背景下的生理学课程建设[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7,7(4):8-11.
[4]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学研究,2016,5:72-76.
[5]李欣,赵玉红,石建党,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8,8(2):12-15.
[6]莫中成,张新华,唐志晗,等.卓越医生培养体系中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优化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2):977-981.
[7]彭慧琴,危晓莉,李冬梅,等.形态学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208-210,306.
作者:李美香 谭思杰 伍代朝 谢远杰 黄欣琼 莫中成 李忠玉 姜志胜 单位: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