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支架教学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中是我国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或者是家长,对于此阶段的学习都非常的重视。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英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老师对于英语教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英语实际教学的水平提升依然十分困难,尤其是在读写教学方面。其实,从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来看,大部分老师都在强调英语学习系统的建设,但是在具体的系统建设中,学生们的实际知识水平比较缺乏,所以系统建设能力较为薄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积极的利用支架教学理论意义重大。所以,就支架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支架教学理论;高中英语;读写教学
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英语教学必须要重视的一项内容就是读,因为通过阅读的强化,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英语语感,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从现实教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有着明显的应试化倾向,所以对于英语的写作必须要进行重视。其实,无论是英语的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一个提升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利用支架教学理论进行基础的构建意义重大。基于此,全面深入的探讨支架教学理论在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便有了突出的现实价值。
一、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现状
(一)过于追求结果
过于追求结果是目前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一大现状。目前的高中教学,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要迎接高考,所以大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高考为最终目的,进而进行结果的追求。其实,英语学习从根本上而言是对一门语言的掌握,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但是目前的这种结果导向型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理解英语学习的真正内涵,而将其作为了一种应试的手段,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知识的系统灌输比较强,这就造成了学生吸收和消化方面的困难。
(二)对于教学的规律把握不准确
从目前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的规律把握不准确。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应该遵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规律,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忽略基础的构建,直接进行阅读目标和写作目标的布置,这让学生感觉到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其实,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是从字词句开始,最终才会实现完整篇章的理解。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字词句的掌握和搭配还要符合语言的语法规范,所以说语言学习切不可性急。目前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因为对规律掌握不准确,所以教学的循序性比较差,学生的基础稳定性不强。
二、支架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
(一)支架教学理论在阅读当中的应用
支架教学理论在阅读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利用支架教学理论可以实现英语阅读的难点分割。在英语阅读的教学中,因为学生自身水平限制,无法快速的大范围理解文章,所以利用支架教学理论,对文章进行拆解,这样,不同的内容会落入到不同的篇章或者句段中,通过小范围的问题解决,将阅读需要具备的能力进行强化,这样教学支架得到建立。第二是利用支架教学理论,可以将语言教学和语法习惯进行更加充分的结合。英语学习需要在英语语法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而众所周知,英语的语法规范具有零散性,对其进行系统强化往往达不到效果,所以在支架教学中进行语法习惯的一点点渗透,这样,语言教学和语法习惯的结合性会显著增强,阅读教学的水平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支架教学理论在写作当中的应用
支架教学理论在写作教学当中也有着充分的利用。就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而言,两者具有相逆性。因为阅读是进行拆分,也就是通过拆解将支架教学的理论进行运用,而写作是进行组合和搭配,通过单词与短语的重组,实现支架教学理论的体现。其实,所谓的支架教学理论就是将原本完整的东西进行拆分,然后将其划入到具体的细节中,通过学生不断的学习,将这些拆解的部分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写作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将英语的知识点融入到字词句当中,通过其组合与搭配,实现英语理论的全面掌握。简言之,英语写作的训练其实就是在构建英语学习的系统,而随着写作的不断提升和完善,英语学习系统也得到完善。
三、结束语
支架教学法在目前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此种教学法可以将系统性的东西进行拆解,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理解。所以,全面的分析支架教学法在英语读写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英语系统基础,这对于其学习完整性的提升帮助巨大。
参考文献:
[1]雷占萍.浅谈兰盖克语法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4,(08):72.
[2]冀盈.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236-238.
[3]刘宏清.语篇分析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示例与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14,(31):66-69.
[4]黄琳.浅谈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6,(11):77-78.
作者:任淑梅 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