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运用教育理论提高教学质量3篇范文

运用教育理论提高教学质量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运用教育理论提高教学质量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运用教育理论提高教学质量3篇

(一)

一、教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1尊重、信任和期望是学生乐学的前提

语文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礼仪,这一方面的目的主要是为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二是让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语言以及文字来进行日常教育的交流以及学习,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习到的大量知识运用到实际,快速的融入到社会中去,这一方面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提高对基础知识的利用程度并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老师在实际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让所有课程都紧密的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教导。

1.2营造良好氛围,活跃学生思维

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语文提不起兴趣,甚至开始厌烦语文课程。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为此,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注意调节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一些游戏、文人轶事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一些提问,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提问的问题也需要带有要一定的趣味性,由浅入深,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信心,并由此来提高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3正确调整课堂教学目标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掌握能力,包括语言的听说读写,以提高其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基于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应该积极正确的调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严抓重点,细讲难点,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散,不能简单的只认为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走就可以,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适当改变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1.4以学生为主体,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法和学法

(1)订好教学目标

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即在规定的教时内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方法等;二是达标程度,即学习这些内容应该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教育效果。

(2)实行分层教学

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层次,引导学生不断接近目标。分层的数量、设多少台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原有水平为基础,跳一跳,能攀登,这样的“级差”是合理的。一般来说,一堂课分三、四个层次是适当的。分层教学中要贯彻“举一反三”的原则。集中精力教好典型范例,再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先集体训练,由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率先独立尝试;然后可分小组训练,由骨干带动小组成员;最后让全体学生各自独立完成。这样由“点”到“面”,点、线、面结合,教得扎实,学得巩固。

(3)强化语文素质训练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自讲解占了统治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而许多知识要牢固掌握,要转化为能力,则非学生亲自实践不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强化语文素质训练。要扩大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面,使人人都有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结语

综上所述,成功教学理论应用在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但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更加的轻松,还能够极为有效的提升教学所产生的效果,并且对于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来说,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对实际教学观察后发现,我国的教学制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这导致成功教育学理论并没有被完全利用起来。因此,我们在未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对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者:何伟锋单位:黑龙江技师学院

(二)

一、教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1尊重、信任和期望是学生乐学的前提

考虑到语文是一门综合运用型学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提升其文化水平,培养其礼仪道德,这一目的重在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二是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和学习,以便帮助学生出校园以后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这一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运用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两个中心点,利用合理、科学、有效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

1.2营造良好氛围,活跃学生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由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枯燥无味而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甚至不愿意学习。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当然,职业院校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课程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语文学科就是单纯的读读写写,听听背背,对自己的生活起不了实际性的作用;有的是因为在初中或者基础教育阶段所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导致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缺乏;还有的则是因为语文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误,或者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更偏爱成绩较好学生,造成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心理不快,所以对语文课程不再感兴趣等等。对于最后一种由于教师所造成的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缺乏的问题,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从事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尽量改正和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1.3调整教学目标

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总是会参差不齐、跌宕起伏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万不可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存在偏心现象,而是应该平等对待班上的所有学生,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古人云“师者,授业解惑也。”又云“亲其师,信其道”,简单两句话,便将教师应尽的义务和教师的伟大道了出来。教师是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人,同时也是指导学生,让学生信服自己的人。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在学习中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和学生做朋友,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1.4以学生为主体,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法和学法

(1)订好教学目标

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即在规定的教时内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方法等;二是达标程度,即学习这些内容应该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教育效果。

(2)实行分层教学

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层次,引导学生不断接近目标。分层的数量、设多少台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原有水平为基础,跳一跳,能攀登,这样的“级差”是合理的。“级差”太小,学生不用花多大力气就能“上去”,缺乏挑战性,难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积极性;“级差”太大,学生几番跳跃,撞得“鼻青脸肿”,依然掉将下去,这当然是教学的失败。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开始阶段以“小步子”“、多台阶”为宜。一般来说,一堂课分三、四个层次是适当的。分层教学中要贯彻“举一反三”的原则。集中精力教好典型范例,再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先集体训练,由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率先独立尝试;然后可分小组训练,由骨干带动小组成员;最后让全体学生各自独立完成。这样由“点”到“面”,点、线、面结合,教得扎实,学得巩固。

(3)强化语文素质训练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自讲解占了统治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而许多知识要牢固掌握,要转化为能力,则非学生亲自实践不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强化语文素质训练。要扩大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面,使人人都有表现(成功)的机会。

(4)及时进行反馈调控

如果学生学得好,教师可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学得不好,就应采取措施,调整教学进度,重新安排环节,设法当场补救。以往学生学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问题、困难不能及时反映,教师教得盲目,学生的问题则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因而学习一再失败,于是,这些学生也就成了学习困难学生。

二、结束语

由此可见,成功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在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成功教育理论并没有完全利用。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的探索,才能有效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作者:葛慧敏单位:黑龙江省医药技工学校

(三)

一、教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与学生交流和互动不够

一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并没有体会到和老师的互动和交流,也没有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有的学生谈到:我们每次上教育学课都是好几个班级二三百号人坐在一个大教室里,大家都在听一个老师讲解,那么多人一起上课,老师怎么会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我感受不到与教师的交流,也就体会不到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够,有教师本身的原因,也有大班教学的原因。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反映,在教育学课上,老师也会经常组织同学们进行课堂讨论,同学们会按预先设定的小组进行讨论,但是大多数的课堂讨论都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这说明,公共教育学课教师已经意识到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上还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多数教师仍然采用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问题,另一方面也与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评价方式有关。

3.教学内容有待优化

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虽然并非一味地照本宣科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依据理论结合当前的一些实际问题组织教学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过多的关注了自己所认知的一些实际问题,而很少关注学生对教育学课内容的实际需求,如在教育理论方面的疑惑、对一些教育现象的不理解,等等。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缺少对学生知识背景和知识需要的了解,也缺少对中小学教育实践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4.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学生反映,当前,对《公共教育学》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全校统考成绩,考试内容也是局限于教材。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去关注教材内容,而忽视学生的需求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对教育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职业取向和学习目的不明确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职业取向不明确,没有明确表示毕业后要当教师,有的学生虽然说毕业后当教师,但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做为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对教师职业也没有真正的理解。因此,他们很少会有意识的去培养和优化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进而影响到对教育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调查还发现,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教育理论对于以后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性。在访谈中,很多学生表示并不明确学习教育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学习教育学有什么用。

2.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不积极

调查发现,当前师范生对公共教育学课还不够重视,一些学生表示不喜欢上教育学课,多数师范生并没有认识到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性。学习行为上表现出较多问题,如上课时不认真记笔记、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与教学、不注意扩充自己有关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来上课。如上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与公共课对学生的专业影响力不够大有关,同时与公共课教师的教学也有关系。因此,无论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还是从学生学的方面来看,都可以通过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中反映出的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我们以改变教师的教来影响学生的学,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积极性考虑,对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参与教学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接受你所教授的知识,才能达到教育之目的。一般来说,学生接受来自教师方面的知识取决于学生愿不愿意接受和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接受主要受制于学生的情绪因素。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背景、社会经验和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进行引导型教学。教师还要树立师生平等交往的意识,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居高临下”的传统观念。接近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愿意学习自己所教的知识,即解决学生愿意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自由民主的氛围是师生交流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表现出自我意识、独立探究,才会不断克服内心对权威的讳忌而主动大胆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体验学习探求知识的乐趣。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直接从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教师所创设和支持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个体建构才能获得。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是一种教学主义方法,教师通常用说教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强调学生对既定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记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对教育学这类具有实践特点的基础理论课程来说,单纯采用说教式教学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现代教学倡导建构主义课堂教学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要求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互动来主动完成知识建构过程。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1.组织学生讨论,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讨论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组学生在讨论中共同提高。讨论式教学法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由谈论、共同分享,不仅能够使同学们集思广益,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还能够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自始至终发挥引导作用。

2.深入分析教育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向学生呈现现实问题,要求他们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这就为学生锻练专业思维提供了机会。案例分析没有学科的界限,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因此,对于大量不可预测、没有确定性而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作出判断的案例分析,是将学生引入其中的理想教学方法。在教育理论中,其本来存在的杂乱性往往被人为抽象出的规律性和秩序性所掩盖,而通过案例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模仿思维要比简单的理论说教更能达成教学目标。因为,没有什么理论比案例更容易让人理解了。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识别案例中所暗含的基本原理。因此,案例成为说明或检验教育原理的有效工具。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案例分析是除讨论之外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这是因为教育案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生动故事。在教育案例情境中,往往隐含着一个或者多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并且包含着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分析和解决案例中问题的过程,就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过程。经常运用案例法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了教育问题时,就会认识到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就会提高他们学习教育理论的积极性。

(三)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考虑师范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需要,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在讲解中要深入浅出地结合教育实践讲述教育基本理论,突出教育理论的实用性。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师范生不愿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讲那些没有针对性的、空洞的教育理论,他们愿意学习那些能直接用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因此,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应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减少脱离教育实际的单纯理论讲授。单纯传授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的理论世界与经验世界相分离。学生脱离了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实际感受,就会因为失去对教育理论的亲身体验与思考而降低学习效果。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育学大部分重要的内容是经验科学,由经验提炼出来,和生活有直接密切的联系”。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教育的原则是来自于教育生活本身。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应该密切联系中小学教育实际,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公共教育学课中,清晰、明确的评价目的可以使教学主体准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教学评价能够使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对策加以改进;另外,灵活恰当的评价方式可以调动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明确的评价目的、灵活恰当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对于改善和提高公共教育学课的教学效果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学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应该明确。公共教育学教学评价目的主要是促进师范生形成和提高从教素养。鉴于此,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应该对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其次,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在公共教育学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建立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比如,教师可以将书面考试与学生平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专题论文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再次,除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还应该进行学生互评。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教材的某个单元为教学内容,展示每个小组的课前准备、课堂教授、课后练习与思考等教学情况,其他小组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和意见,教师在综合各个小组的意见后给予综合点评。在这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会为了小组的荣誉而认真准备、努力学习。这不仅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学把枯燥的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了,而且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反馈,学生对自己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能力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对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作者:课题组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