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远程教育模式下继续教育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为了更加合理科学地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为社会不断地大批量培养理论知识丰富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文章探讨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远程教育如何在继续教育中进行创新应用的可能性、必要性、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描述。在思维方式的转变、优化学习模式、建立健全学习体系和政企校共同协作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远程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实践学习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变革驱动我们生活质量的快速发展,国民对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和知识技能的意识愈发强烈,对于通过不断接受教育和学习来改变个人前途和命运有着前所未有的渴望。因此,继续教育在这个时代的意义远超从前,而远程教育是为继续教育服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无论现代远程教育其广义或狭义的含义如何,它都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灵活自主且可持续不断接受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文章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新形势、新内涵以及新手段模式,希望探讨一下远程教育模式下继续教育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远程教育模式下继续教育的思维方式
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函授教育;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方式,也在当时培养了很多人才;第三阶段就是90年代至今,大规模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逐渐形成的现代远程教育。当前远程教育的实现手段主要依赖的是IT和互联网技术,这些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令我们应接不暇,新方法、新思维、新模式层出不穷,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我们不否认的确有很多接受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是为了继续提升个人知识和技能而加入到远程教育的学习中,但也有很多人一直认为远程教育仅仅是获取文凭的一种短平快的手段,无需走进课堂、无需潜心学习和研究、无需在意究竟收获了什么。因此,远程教育的学习成果往往被认为是廉价且不可信的。因此我们应积极转变,从外延式发展(规模扩张、空间拓展)到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远程教育模式下应充分体现有教无类理念的公平的教育,体现因材施教理念的多样化的教育,体现人尽其才理念的高质量的教育。我认为远程教育首先是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而出现的,很多教育落后、教育资源缺乏地区的人通过参与远程教育,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因此,远程教育应该是那些真正想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渴望充实和丰富自己、希望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人在基于自身条件的充分考虑下,所采用的一种对他们自身而言最为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追本溯源,远程教育模式下的继续教育应不仅做到“与时俱进”,更要“回归教育的本分”。无论是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或是接受者,都应本着这种心态来发展远程教育。
(一)真正严肃地面对远程教育,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学习个别化的特征,学习由学习者控制。因此,首先要有比较详细的学习指南,突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指导如何控制学习过程,有效地分配学习资源的时间。其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不同的内容宜采用不同的学习技巧,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再次,帮助学习者学会自我调节,及时调整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使学习更符合个体的特征。虽然不是面对面教学,但教育的实施者更应该设置科学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与学习者之间虽然分开但却不割离的互动关系,紧密监测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学习偏好、学习态度,并不断指导其学习习惯的改进。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必须是灵活的、弹性的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同时在教学模式上要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同步与异步相结合,主讲与辅导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研讨相结合。我们要厘清线上教学的公益性与营利性,做好线上课程的课程标准与认证方法,积极进行学分转换、学分互认的有益探索。
(二)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保证学习成果更加科学切实有效
远程教育应该愈加受到重视,它的学习内容应如面对面课堂中的教学一样,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跟知识发展步伐、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技能,使学习者所掌握的学习成果是科学有效的,能够切实服务于大众的。同时我们要厘清线上教学的公益性与营利性,做好线上课程的课程标准与认证方法,积极进行学分转换、学分互认的有益探索。同时要做好系列化的建设,避免大规模资源库建设,忽略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流程性,造成人力和资源巨大浪费。
(三)学习者要端正心态、转变观念,真正实现接受远程教育的价值
学习者对面对面集体教学具有依赖性,还未体会网络学习的优越性,为此,提高大众的认知率,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互、协商、沟通、达成共识、分享成果的能力,好好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克服远程学习的孤独感,发挥远程教育便捷、丰富的优势。珍惜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学习便利和自由,在远程教育看似松散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应基于自身对知识技能的真实需求,主动、积极地探索和钻研,而不是被动、漫不经心地接受。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继续教育学习模式
随着信息化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日渐形成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高校的远程教育面临着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应对挑战、深入发展的问题。本节将着重探讨新兴的慕课(MOOCs,英文全称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意为“大型在线公开课程”)应用于远程教育模式下的继续教育的情况。自2013年慕课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其发展势头迅猛,其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思维的影响可谓翻天覆地。慕课有其自身特点:它与传统在线课程的区别在于它是将一系列课堂活动呈现在网上,而不仅仅是课程;它包含了课程学习、小组讨论、测试、总结评估等学习活动;另外,它基于学习过程的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水平,它有一个对教学的反馈过程。目前,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未纳入学历教育体系中,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免费的。但是有些课程在学习结束后会颁发认证证书。高校在慕课的开发和整合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拥有强大优秀的教育人才、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环境。这种新兴的在线学习方式如果应用到高校的远程教育中,会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慕课应用在远程教育中帮助学习者完成继续教育,需要以下几点的配合:
1.高校利用已完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育规律,基于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内容结合各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课程和体系。教学内容应需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不可全盘否定中国教授的价值,然而在一些基础科学和新方向研究方面,国外的资源会优于国内。当然,远程教育的学历肯定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名牌大学在远程模式下进行继续教育,所以中国的慕课不会走得太艰难,但是慕课真正成为一种改变未来的教育方式,还需要更长的一段路。
2.需要完备成熟的慕课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顺利通过远程方式进行在线学习、小组讨论、测试、作业提交、与教师互动等学习活动;高校应安排专门教师参与并指导、组织这些学习者的学习。虽然是线上学习,但高校仍应按照传统课堂方式为各学科课程配备优秀的专用教师,并且教师应能够完全胜任慕课模式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与传统教育方式如出一辙。
3.需要完整成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够设置更有效的方式控制学习质量、测评教师工作,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4.需要有完备的学分和认证机制,保证在慕课课程的学习中更具有权威性和认可度。
三、建立实践基地,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体系
“远程教育必须有就业意识”,提高人才的就业质量,通过远程教育将我国的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更新和丰富,更需要有实践操作的环节。而远程教育的一个缺陷就是仅有线上教学活动,缺少线下实践学习,所有教学均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完成,这对于远程教育在继续教育中的发展是很大的约束。以慕课为例,虽然这种学习方式优势明显,正处于蓬勃发展中,但其自身仍存在缺陷:慕课的学习中缺少实践环节,也就是学习者在接受慕课课程后,只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而无法实际应用。开展远程教育的高校应积极努力针对此两点进行改进:首先,可以建立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供校内学生使用,也可以让接受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有来校进行实践练习的机会。将实践课程集中安排在教学体系内,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并针对实践环节的质量进行监控及学习成果测评。其次,应在每学期中至少安排两次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参与学校真实的集体活动,鉴于这些学习者自身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上的限制,无需强行规定,但学校应积极组织和鼓励。另外,实践学习的科目应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科学配比,并应给予相应学分。
四、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协作,促进远程教育
在继续教育中的发展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较国外相比,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我们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政府相关部门应在政策上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在远程教育中深入发展,使其更有效地应用在继续教育领域,为国家大批量地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也可以借助这一方式更科学有效地与高校合作,例如,员工可利用高校慕课平台和课程资源来进行学习,而高校发挥其在教学质量监控、学分认证、授课内容上的优势,可以考虑由学习平台对员工所学课程的进展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企业将慕课学习成绩与员工绩效挂钩,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员工能够在职通过慕课课程的学习获取合作高校的认证或者学历;而企业应在资金上支持高校进行慕课等远程教育方式的建设,达到互相推动、相互促进,加之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进行三位一体的合作,加速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育资源,例如慕课的学习方式,致力于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协同培养高素质教师资源,积极主动服务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国珍.异步远程教学说的理论缺陷及其对实践的困扰[J].中国远程教育,2007(2).
[2]苏辛.聚焦质量[J].中国远程教育,2006(11).
[3]丁兴富.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国际比较研究及其结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4(3).
[4]张美兰.英国开放大学发展的战略关注———十项优先发展战略与十项战略风险[J].中国远程教育,2006(6).
作者:毕晓明 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