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转型发展的继续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改变传统学术型继续教育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发展壮大,各高校继续教学质量、经费投入极不平衡。教育质量差、生源结构不合理、录取公平等问题非常突出。首先,教育结构极不合理;其次,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培养过程管理不到位、教学效果不好,人才质量较差。2010年以来,我国各类高等学校每年毕业各类继续教育学员近210万人,约占全社会总劳力人口的10%,规模非常庞大。继续教育简单的学历提升,没有将学员所学的知识用于工作实践,没有对学员的工作能力有所帮助,存在巨大的人才浪费和经济损失。一些继续教育为什么学无所用,根本原因,并非培养的学员过剩,而是继续教育结构、教学计划不合理。就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而言,基本上走的是学科型、学者型的办学思路。然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仅仅需要单一学术或者学科型人才,大量需要的,是懂得实际操作、具有实干精神和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的继续教育模式,要与时俱进,及时分门别类地调整学校办学目标、方向和定位,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培养结构,深入改革继续教育模式,为提升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要实现从人对人到人机传播的教学模式转变
CNNIC(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15年1月,全国网民规模空前庞大,已经达到6.23亿,网络普及率为52.1%,移动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58亿。报告还认为,上网人数增长、普及率都进入了稳定阶段。智能上网手机、各类移动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普及,无线网络快速升级等因素,进一步促进了移动上网人数的急剧提升。中国已经进入新型物联网时代,青少年是物联网时代的主力军。借助物联网终端平台、电脑、手机,就可以和6.23亿青少年网民产生联系。继续教育是以函授、面授为主要形式,以在职人员为主体的高等继续教育形式,物联网无疑会为继续教育提供最为主要的教育教学平台。继续教育应该顺应时展,由传统人对人的教学形式,转向人对机的继续教育教学形式,实施教学服务的个性化、招生营销的精准化、学费支付的网络化、学习终端多样化的新型继续教育,以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以教与学的继续教育新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继续教育学员学习内容微量化、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形式移动化的新要求。
继续教育必须转型发展,然而问题不在于转不转型,而在于要怎么转———是全部专业都简单地按照一个模式转型,还是区别对待各专业、各层次。如果简单转型,就陷入了一刀切式的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的传统套路当中,说明我们各继续教育施教机构仍然习惯于行政化老思维,习惯于搞运动式推进。如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命令和指标,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各类继续教育机构应该怎么做,完不成任务就如何如何处理。这就更加违背教育规律了。笔者认为,高校继续教育各专业、层次办学定位,应该根据本地市场情况和学校实际能力,不能硬性规定得过多过死过细,应该让高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灵活办学。
四、继续教育以学校为主体转向“产学研”共同主体
在目前新的继续教育发展形势下,继续教育要从其自身基本属性———教育属性和市场属性出发,在办学理念上及时相应地进行自我调整。要把三个面向即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学生作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三个面向既是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也是今后继续教育发展道路。继续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就应该实现教师主体的转型,由之前以学校教师单一教学为主体,转向“产、学、研”多主体的教学形式。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聘任有各类行业实践背景的实践人才,聘请有研究院所背景的资深研究人员加入到继续教育教师队伍中;要建立有机结合的教学主体队伍的平台及机制,积极实现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转型。国家各行业的建设和各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专家学者型人才,需要培养这类人才的研究型机构,也需要那些务实、高效,掌握一技之长的实用型蓝领,需要大批培养这类蓝领的应用类培养单位。继续教育既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要使我们的学员学之则有效、学之则有用。这样,继续教育就能在实现社会功能的同时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如果无视社会和市场的现实要求,闭门造车,被现实市场淘汰就会成为必然。对高校而言,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不应当是一种被动的无奈选择,而应当是一种自身主动的出击,只有抢占转型先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春平单位: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