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论文范文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论文

一、高校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机遇分析

(一)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赋予新的内涵

检视传统理念,对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理解一直存在着狭隘性,学历观念始终根深蒂固“,教育仅限正规教育”的认识一直如影随形,成为制约教育思想解放的观念桎梏。值得欣慰的是,全社会正在意识到这一危险倾向。就个体而言,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继续教育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从国家层面来看,已经将发展继续教育置于战略地位,特别是“高教三十条”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引导高校面向行业和区域举办高质量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这些改革,无疑赋予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新的内涵。

(二)深化高校服务职能增添新的动力

就实践层面看,高校利用充沛的教育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既承担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为高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869年,哈佛大学率先设立夏季学校,服务社会遂成为美国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2002年,清华大学淡出国内学历继续教育市场,大力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提出“全力铸造中国继续教育第一品牌”的战略理念,成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领跑者。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日渐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成为高校联系社会的“触角”,反过来,服务社会过程中取得的综合效益也为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高校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发展理念,理顺管理体制

理念是认识基础和逻辑起点,要站在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高度,转变发展理念。第一,提高认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统一于高校继续教育的制度框架之内,两者是互补关系。随着学历继续教育补偿功能的弱化,非学历继续教育将成为继续教育的核心。第二,精准定位。非学历继续教育是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利用富余教学资源推出的一种有偿教育,是与市场契合紧密的新型教育形式,要根据非学历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来制定定发展规划。第三,把握机遇。跨入新世纪后,国家对继续教育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是《纲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切入,将继续教育单列专章予以统筹规划,极大地提升了继续教育的地位,拓展了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也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解决认识问题后,还必须突破管理体制的约束。在高校内部,部分二级办学单位以营利为目的,在招生宣传、收费管理、教学实施、质量监控等方面缺乏有效监控,出现了各自为政、良莠不齐的状况。有些办班单位只顾眼前利益,把关不严,无法保证培训质量,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了损害。因此,有必要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由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代表学校扎口管理,在办学行为监管、教学组织实施、培训经费使用等方面全程参与,有效避免多元主体“唯利是图”的短视行为。

(二)引入市场机制,提升办学活力

实践表明,引入市场机制办学,拓展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渠道,丰富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内涵,也提升了自身的办学活力。通过市场机制提升办学活力,必须把握两大要素:

1.紧贴市场需求设置培训项目。

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市场需求是发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必须建立起市场需求导向的动态机制,根据当前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态势,创设切合市场需要的周期短、见效快、应用性强的教育培训项目。如根据WTO规则,入世以后我国至少需要30万名注册会计师,目前仅有5~6万人具备这一资格,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可以成为高校教育培训的目标指向。

2.按照市场实绩健全激励机制。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市场化办学形式,市场是配置这一教育资源的主体,在这一领域落实按市场实绩进行激励的相应灵活的财务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高校可对各举办单位采取项目负责制,坚持“谁引进项目,谁受益”“谁举办项目,谁受益”原则,通过利用经济杠杆去调节和推动举办单位的办学积极性,激发其开发更多更好的教育培训市场项目,将这项工作做强做大。

(三)坚持质量战略,促进内涵发展

质量是教育培训活动的生命线。目前,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培训内容、培训层次以及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发展滞后,2009年的“培训门”事件充分暴露了这一问题。高校应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促进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内涵发展。

1.目标定位起点要高。

紧密围绕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目标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围绕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而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企业“订单式”培训、新知识、新理论更新培训等项目,增强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时代性、应用性、职业导向性。项目的层次定位起点要高,鼓励开展中、高层次的培训项目,避免效益不高的低层次培训对有限资源的占用,建立起由高校、合作单位、受训学员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估制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2.品牌建设特色要明。

品牌建设是提升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之一。目前,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新东方等大公司成为各自培训领域的市场标杆,许多中小公司因缺乏品牌特色而遭到市场淘汰。可见,品牌特色将成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未来生存和竞争的重要砝码。打造品牌,彰显特色,是赢得市场的必由之路。高校要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学科专业、科研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或某一优势,致力于打造本校特色的非学历品牌项目,赢取市场口碑,赢得社会生源。

3.师资队伍建设要精。

师资队伍是提升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校必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力气,花工夫,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的培训师资团队。要鼓励教师根据非学历培训的特点创新教学内容,提倡开展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实行“门户开放”政策,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名师、技术能手、政府官员等生产、管理、建设一线人员作为外聘师资,确保培训内容紧贴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

(四)集聚社会资源,夯实发展基底

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演进,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常态。普通高校要抓住机遇,果断实行协同发展战略,广泛集聚社会资源,共建协作平台以夯实发展基底。

1.深化政府合作项目。

政府要履行其职能,离不开大学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大学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保障和社会支持,大学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前,政府已经成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大客户。《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干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高校要利用好这一机遇,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落实政府培训项目,力争成为政府的继续教育基地。

2.推进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发展。

《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及“推进产学用结合”,引导高校深化与行业、企业的结合,探索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高校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结合非学历继续教育“短平快”的特点量身定制适合它们特点的培训项目,为开发企业、行业人力资源服务。因此,高校要主动深入企业内部,围绕企业的转型升级、管理创新、技术革新开展非学历培训,自觉履行“企业大学”的责任;要强化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借助其专业化资源和业内权威,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为社会成员转岗、换岗服务。

3.建立校际继续教育合作联盟。

“大学是一个知识共同体,知识的无限性与大学机构职能的有限性决定了单个大学难以系统、全面地完成知识的传承、创新和传播,只有大学之间的协作才能较好地完成自身的使命。”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办学特长和优势领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EDP(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早已成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品牌。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要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不同高校通过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的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建校际继续教育合作联盟,这些举措有利于探索实施“学分银行”制度,为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做有益尝试。

作者:吴学松单位:金陵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