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软抵抗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引导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动机
中小学教师是成年学习者,其学习的可能性已经被教育学者的研究所证实,但其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影响。之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是为了完成学历提升,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已经转变为侧重专业化发展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这种培训强调参与性,但没有强制性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和明确的考试导向,所以受训教师容易产生懈怠和对立情绪,从而影响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和培训活动组织的严肃性。同时,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深受外部动机的约束,常常是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决定参加某个层次或类别的继续教育。针对成年人参加培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动机,既包括外在动机,也包括内在动机。从当前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来看,主要侧重于外部动机,教育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而对于继续教育活动的效果却没有什么实际的约束。即使采用评估的形式,也不能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活动的实际效果。作为成人学习者,中小学教师学习动机的形成,特别是要转化成为改进自身的行动,还与其对继续教育活动的期待,以及学成之后的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提升有关。因此,端正受训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动机,重点在于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和明确专业化成长的方向。
二、优化继续教育内容的设计
原有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的选择,主要是由培训授课专家和培训管理专家设计。这种培训内容的设计并非一无是处,突出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培训授课专家和培训管理专家,了解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但由于直接听取和吸纳一线教师的需求较少,常常让教师觉得参加的学习与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吻合,影响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产生“软抵抗”。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继续教育组织者和管理者注重增加和吸纳中小学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教科研工作者参加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的研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工作也势在必行,应运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掌握中小学教师在职业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设置和培训内容设计,提升培训内容的适切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应发挥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在培训项目内容设计中的作用和主动性,赋予中小学教师在适当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和内容的权利。
三、创新继续教育(授课)的组织形式
中小学教师对于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产生“软抵抗”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培训组织形式不合理,而这种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培训授课组织形式的单一性,及培训班级组成人员的混杂上。中小学继续教育活动中传统的授课形式是讲座,这种形式的培训可以接受的参与人数多,成本低,组织工作便捷,讲座授课的培训形式在学历教育提升阶段面向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面向专业成长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讲座授课的不足日益显现,如授课教师水平直接决定了讲座效果,授课教师与参训中小学教师互动较少导致课堂学习氛围沉闷与单一等等。所以,引入主题研讨、案例分析、反思与分享、工作坊等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体验的授课形式是现实的需要。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通常是以学科、专业来编制培训班级(项目),造成了不同年级、不同从教年限、不同类别学校的教师混合在同一个集体中。实际上,不同类别的中小学教师除了共通的需求之外,在面临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专业发展的个性需要方面都不尽相同,中小学教师复杂的需要无法直接获得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以个人的方式展现的“软抵抗”便出现了。显然,考量更深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学习的需要,创新培训项目设置,可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和提高中小学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四、推进继续教育管理的转型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在我国一出现就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特别在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阶段,这种管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非脱岗的继续教育目前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主流。从培训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一直都采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设定项目,师范大学、各级政府直属的教师培训中心来实施继续教育的传统。随着继续教育活动的侧重点从学历提升向服务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由政府单一机构管理束缚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也造成了中小学教师的“软抵抗”。所以,继续教育管理转型势在必行。除了培训组织机构的单一性和封闭性,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统一包办体制也是中小学教师产生“软抵抗”的现实诱因。因此,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扩大参与提供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机构,改变主要由师范大学和教师培训中心独占的局面,吸引社会培训机构根据自身优势提供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参与竞争。同时,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努力增强中小学教师任职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能力,让校本培训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起点,进而在此基础上考查(考核)遴选中小学教师参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专项培训。在中小学继续教育进入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阶段之时,应尝试赋予中小学教师一定的学习选择权力。原有的提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机构由于一直持续提供培训,给参训的中小学教师带来学习倦怠。所以,在中小学教师和任职学校共同对专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改变只能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培训项目的传统,让中小学教师通过个人申请、学校审批,自我选择相关机构去学习一定学时数的课程,最后以课程结业证书的方式来证明和评价参加培训学习的效果。这不仅可以调动中小学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给提供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院校(机构)带来良性竞争,从而为继续教育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改革继续教育经费的拨付方式
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是一项权利,更是一项福利。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基本是不用交费的,越是级别高的继续教育项目越是如此,所以很大程度上就成了福利。正是因为继续教育活动成了福利,由此,享受这项福利的不均衡性也就显现无遗。越是高职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越容易获得参加高层次的继续教育项目的机会,越是重点学校的重点教师越容易获得参加高层次继续教育项目的机会。这造成了继续教育优质资源流向的不均衡,让较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一再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项目是一种浪费,这种不均衡会造成非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和非重点中小学校发展的双重困难。显然,教育主管部门设置的继续教育项目中对于参训中小学教师的遴选,应当体现“弱势教师和弱势学校”补偿原则,让高水平、高层次的继续教育项目确保普通中小学和中小学教师参与的比例。此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拨付,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也是自上而下的统一包办。如果能够在拨付时专门以“人头费”的形式落实到中小学教师个人,单列为个人可以申请使用的继续教育专项费用,而不局限于教育主管部门包办设置的培训项目,那么中小学教师自主选择并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便会增强。继续教育经费拨付可以尝试由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教师和任职学校三方合理配置,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个人,中小学校获得的经费应当固定为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专项费用。只有充足而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使中小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培训活动的稳定性、高质量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
六、善用中小学教师已有的经验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被培训”的倾向非常突出,继续教育管理者、培训项目设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授课教师、培训经费等各个环节,都要求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被动接受及被组织安排。从作为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忽视中小学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过于强调培训授课教师的权威,是中小学教师以“软抵抗”的形式对待继续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学教师从教的实践和经验应当成为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的重要资源,“遗憾的是,我们受到了一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课堂模式的影响,结果使学习看起来像是一种不实用的、缺乏相关性的并且是很枯燥的事情”。所以,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要帮助中小学教师了解自身的基础和需要,有意识地将新知识、新技能与中小学教师的原有经验联系起来,主动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继续教育活动中提供平台和各种机会,鼓励并组织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交流,促使教师的个体经验开放成为集体的学习资源,从而达到相互触动、分享、提升和化解问题的效果。要在概念和理念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鼓励中小学教师从“做中学”,学会在实践和行动中观察自己的转变与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单方面的课堂学习或是书面知识的学习上。要将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的重点从“学科中心”转变为“问题中心”,构建“情境化”和“虚拟现场”的继续教育课堂。每一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将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对比,从而形成对继续教育活动是不是学有所用的判断。由此,应关注中小学教师已有的经验,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鼓励中小学教师将在继续教育活动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以问题解决来评价继续教育活动的效果,吸引中小学教师更深切地投入学习中,在继续教育活动结束后实现由单向的学习向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化。同时,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应当强调“自导式学习、情境性学习和现实性学习”。“软抵抗”常常是微小的,一般表现为教师个体的、非强力的反抗和不配合,在继续教育管理者面前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和迷惑性,所以容易让人忽视,但其隐蔽性和聚集效应带来的危害却不可小视。中小学教师以“软抵抗”形式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从经费角度来说也是莫大的浪费。
作者:王宁单位:南京晓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