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继续教育实践论文3篇范文

继续教育实践论文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继续教育实践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继续教育实践论文3篇

第一篇:继续教育硬件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1信息化平台硬件系统构建的依据

1.1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应用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宁波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我校要加快发展网络教育,建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体系和远程学习系统,为成人夜大和函授、培训项目学生服务。为此,我校立足宁波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当前实际工作需要启动了宁波大学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建立一套适应学校组织机构、符合工作流程、支持学校管理方式、操作性能和数据需要、适合学生远程学习的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一方面能实现成人教育招生、学籍、考务、财务和毕业等工作环节信息化;另一方面建设网络课程资源,能采用远程教育手段来辅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学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初定规划:未来5年内课程存储量到达5000门左右,满足最大5000登录并发,能支持一个以课程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服务平台。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硬件系统的建设也围绕这个规划进行。

1.2信息化平台硬件系统构建的原则

根据建设的规划和要求,明确息化平台硬件系统构建的原则。规标性。信息标准是信息共享和利用的基础。加强平台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平台内各种信息的结构化标准,统一平台应用接口标准,建立和形成本系统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先进性。注重与学校特色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技术路线上,采用行业先进成熟的技术和国际标准体系架构,以实用性为前提,集成先进的硬件环境,使设计更加合理、更为先进。安全性。在安全设计中全面考虑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安全。遵循系统及数据安全性的原则,采用高可靠性的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该系统运行的安全策略和机制,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良好的数据恢复能力,保证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扩充性。面对信息技术和未来用户数量可能的高速发展,系统的硬件设备和应用系统都具有非常好的扩充性及平滑升级的能力。在系统设计中保证了系统软硬件平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支持系统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扩展,能满足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并能在不更改系统的软件结构和网络结构的前提下,方便地支持系统扩容。稳定性。一般稳定性包括系统的正确性和健壮性两方面,要求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运行时具有系统管理的数据量大、数据的使用并发性强等特性。因此,一方面系统需在上线前进行反复测试,把错误减少到最小程度,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系统具有足够的健壮性,在发生意外情况下,监控系统及平台本身能很好地处理并给出错误提示,并能得到及时的恢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开放性。为适应将来业务和技术发展的需求,系统建设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要求系统基于面向服务的理念构建,将底层的接入与业务的处理分离,实现服务的封装、重用,在增加新业务时无需更改系统的软件结构和网络结构。除具有标准的开放式技术接口外,同时易于被异构系统所引用集成,能完成与现有具有标准接口的系统完全对接,充分利用已有服务为未来新业务拓展。

2信息化平台硬件系统的构建

2.1信息化平台硬件运行环境的设计

为了构建一个面向成人学生系统学习课程的服务平台,必须通过多种技术融合把各种课程资源放置到学校内部资源池并允许获得认证的用户访问,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并构成统一的用户认证及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使平台有效集成并达到性能要求:安全,可靠,稳定,易扩展。对硬件系统的运行环境设计如下:由于各业务子系统采用J2EE多层B/S结构,所以子系统服务器端采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3层结构,采用Java技术实现。

2.2服务器应用功能划分

信息化平台硬件系统的构建关键在于服务器的选择与集成。从未来在线并发用户的规模及系统的并发承载能力与容错性及可靠性出发,按照服务器应用系统构建的原则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应用规划,服务器按用途分为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其他应用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和存储。按照表1进行应用场景划分服务器的部署及功能,以确保系统未来在线用户满足测量时可靠的接入与反应。

2.3存储的配置

根据应用需求,将15块600GByte、15000r/min高速硬盘和15块1TByteNear-lineSerialAttachedSCSI(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大容量硬盘配置RAID5或更高的容错级别并划分成几个大规格的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文件存放盘及逻辑单元,然后根据实际需求满足网络附属存储、internetSCSI和CommonInternetFileSystem以及网络文件系统(NFS:NetworkFileSystem)等传输协议,将其按照一定权限和符合特定的一种或多种文件传输协议共享给各个服务器,以满足软件平台的数据交换能力。目前考虑600GByte的硬盘按照7+7+1节省方式划分两个高速盘,15块1TByteSATAII盘划分成6+6+3节省方式的大容量盘。4个盘既满足高清课件存放的需求又满足标清课件存放的需求,还能满足系统及数据库备份的需求,且预留的第4个盘可以跟据未来的课件和数据的扩展随时扩容使用。

2.4服务器应用的构建

目前用户的IT基础架构中应用服务器大约为21台,用户的应用系统包括Oracle数据库,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数据库,远程教学应用以及各类邮件、办公自动化等文件类的应用。出于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考虑及随着学生注册人数和并发人数发展的需要,服务器应用系统采用集群的方法,即Web服务器采用2台以上,前端有一台负载均衡的服务器根据各个Web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地分配访问量;而存储器与各台Web服务器相连接,用户上传的文件与网络课程资源都存放在存储器上;多台数据库服务器通过Oracle自带的集群功能达到集群的目的;此结构无论是Web服务器还是数据库服务器,可扩展性都好,可以在以后需要时另外添加,以适应不断增加的负载。

3信息化平台硬件系统的实践

基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应用规划及考虑整个应用实际环境情况,提出了硬件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器系统全部选用联想2U或4U机架式服务器,3个Intel千兆网卡,支持iSCSI连接,支持虚拟化技术;服务器采用冗余链路互联,主干数据从存储到数据交换机采用主备方式(配合NAS协议为主)的冗余万兆链路,数据交换机到各种门户、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采用双网卡、双链路的千兆互联,服务器上2块在线网卡采用主备模式+互为负载均衡应用交换,其余一块网卡做Standby状态。两台数据交换机的千兆光口通过尾纤连接至核心交换机上的千兆光口上形成双交换Internet互通,对数据交换机可以采用端口控制及AccessControlList列表控制方式对服务器进行外网访问控制。所有的服务器、交换机、存储之间的连接全部保存冗余链路,保证绝对不会因单物理连接损坏而导致网络及数据的断路,双机或多机热备以防范单机故障。交换机采用两台万兆上行千兆互联的3层增强型交换机,选择华为H3CS5500-28C-EI。交换机的万兆端口各连接到存储的每个控制器的万兆端口,互为主备兼顾双活模式的IPSAN(StorageAreaNetwork)及iSCSI协议数据交换。千兆端口双链路互联至各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配备有3块以上千兆网卡,其中两块千兆网卡连接到交换机做主备及负载均衡,一块网卡或串口线与其余同应用服务器做双机热备或多机集群。存储系统选用EMC(ElectromageticCompatibility)存储,EMC作为国际一流的存储厂商,其完善的功能及技术支持保证了本平台数据存取的速度、数据存放的可靠性。本次网络教学平台多以学生在线远程访问课程资源及教学互动环节的数据交换为主。本次存储配置的方式以文件读取NAS为主,兼顾非块状性数据交换IPSAN(通过IP网络,将SCSI区块数据转换成网络封包的一种传输标准)完全性存储。学校课件的类型按视频分类可以分为微课程、标清课件、准高清和高清课程,容量上满足5年内课程存储量达到5000门左右。存储的净容量选取20TByte左右,由于高清课程的压缩率比和文件较大,所以采用15000r/min的高速硬盘做RAID5存放高清课件。采用高速的NLSAS7.2kG的硬盘做RAID5存放标清等课件,同时在两组RAID里各保留1个或以上的HOTSPARE盘作为备份热替用,即使每组同时坏掉两个硬盘,也不会导致任何数据丢失。以上数据库服务器均和存储进行双链路主备链接,通过备份软件进行三级安全备份保护。读写分离服务器原则上不需要和存储连接,考虑备份的必要性也一样以数据库与存储的连接方式与存储互联,由networker备份系统进行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备份及恢复策略避免因集群损坏而导致的系统数据丢失。采用一套EMCNetWorker备份软件和一台专用备份服务器,将前端应用服务器的数据通过网络备份到EMC的存储器上,从而实现各应用服务器的数据保护;对整个IT基础架构和网络结构不做任何更改,并将EMC的存储最大限度利用起来;同时NetWorker基于容量收费的模式,考虑到将来的扩展的需求,在用户业务增长,需要增加备份客户端时,不需要再额外购买许可,可以最大限度保护用户的投资。备份服务器的Nagios+Cacti架构可以针对网络和服务器的全面监控解决方案,可以监控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等,也可以通过插件方便地定制化用户监控内容,实现功能扩展。在实际应用中,Nagios+Cacti网络监控方案具有强大的运行维护监控能力和强大的运行维护服务容量,支持服务模块的即插即用,支持多种客户瑞,能很好地实现网络服务的监控管理。

4结语

通过对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构思设想以及征求远程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团队的建议,此硬件系统完整的构建方案最终予以确定并实施。实施后整体的架构描述如下:网络设计采用应用数据、内部服务与外部服务分离的原则,应用系统Web服务器布署在防火墙的DMZ(DemilitarizedZone)停火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内部办公服务器等布署在防火墙的非军事区,严格设计访问规则,并配备入侵检测系统,以确保系统的安全。通过测试和运行,符合信息化平台硬件系统构建的原则,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为学生的网上远程学习、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条件。

作者:王立达单位: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第二篇:继续教育制度建设的实践

一、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有利于不同教育形式相互衔接“立交桥”的搭建,实现不同类型教育的沟通

终身教育揭示的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各个具体的、业已存在的教育领域互相连接、互相融合而成的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体系,其中最显著的一个标志就是体系内部各种类型的教育可以相互贯通。这一构想的实现需要在继续教育范围内建设并实施一种灵活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不同教育形式间建立一座能够互通的“立交桥”。也就是说,不管是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能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为全体人民创造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以及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方便。正如顾明远先生指出的:“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终身教育,整个学校制度应纳入终身教育的体系,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以外,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包括正规的与非正规的、长期的与短期的各种培训班、训练班应该在新的学制中有一定位置。”。所以,《纲要》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可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为每个人提供多次选择的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从性质和功能来说,最适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建立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具有学分认定、学分存储、学分积累、学分转换、学分转移和学分结算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既可以将各种教育活动进行整合,也可以将各类教育形式予以贯通,进而形成一种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体系,搭建起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因而,从实践价值上讲,它是促进全体人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

二、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有利于适应社会成员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每个人的自主学习

《纲要》提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充分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从继续教育的服务宗旨和学习者的多样化来说,更应该如此。继续教育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经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且学习基础、社会背景、家庭状况和工作实际各有不同,对学习产品的诉求也会体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点。建设并实施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有利于适应社会成员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每个人的自主学习。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并实施的基本前提是具有完善的“学分制”。在完善的学分制体系中,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产品是其显著特征。每一个继续教育的提供单位都应该有依据自身特点、培养培训目标开发和建设的学习产品(课程),每一种学习产品(课程)都具有相应的学分值。这种课程结构可以通俗地称为“课程超市”。“课程超市”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多层次的课程,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并参考学分值自主选择。这样既可以适应社会成员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使学习者各取所需;还有利于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能力提供足够丰富的学习产品供学习者选择,也是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标志之一。生命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学习者个体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的最高价值就是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继续教育已不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习者,而应该是创造适合学习者的教育,更应该在“人的发展”上下功夫。“无论是国家希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还是家长希望孩子成才,首先都要尊重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人的个性只有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才能成为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有利于强化教育与管理的服务职能,贯彻学习者中心理念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还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这是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不可偏废。教育是服务,教育管理更是服务。在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中,从教学模式到管理模式,服务学习者的理念突显不够,主要表现为以教育机构为中心、以管理者为中心;在入学制度上、在学习内容上、在学习时间上、在学习成果转移上、在学习经历认定上等,都没有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与管理的服务职能体现得都不够充分。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与实施的宗旨正是从发挥教育服务功能、体现管理服务职能这一点出发的。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在入学制度上,实行无条件注册入学制度,不进行入学考试,没有门槛;在学习内容上,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在学习年限上,没有年限限制,学习者只要注册一个个人“学习账户”,就可以终身使用;在学习时间上,可以依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自行决定;在成绩管理上,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异动,进行学分转账;在学习经历认定上,承认学习者过往的学习经历,通过认定可以转换成标准学分存入“学习账户”中。学分银行制度以人性化的管理体现管理的服务职能,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学习化社会有两大基础,一是社会在任何时候都能为任何人提供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学习机会,二是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自觉、主动地为获取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而学习。建设并实施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有利于遵从教育的基本规律,强化继续教育的服务意识,健全继续教育的服务功能,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学习者个人发展服务,为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大的自由,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灵活的体制机制。

四、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有利于促进继续教育的改革,推动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是发展继续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立适应终身学习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之所以说继续教育建设并实施学分银行制度有利于促进继续教育的改革,推动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让继续教育提供者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强化服务意识。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各类成员特别是在职从业人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在整个教育服务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学习者”这一中心,促使继续教育提供者强化服务意识,否则就会被学习者所“抛弃”。

(二)能够促使继续教育提供者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在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学习体系中,学习者是真正的主人。他们会对所要学习的产品自主选择,会对所要达到的效果“百般挑剔”。继续教育提供者只有切实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才会具有吸引力。

(三)能够促进继续教育提供者改革培养模式,发挥服务职能。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促使继续教育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学习主体的多元性、学习产品的选择性、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必然会促进继续教育提供者不断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成人学习特点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其更加完善地发挥服务职能。

(四)能够激发继续教育提供者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能。不同类型教育形式相互沟通与融合、不同学习成果的评价与认定、学分转移与“结算”方式的个性化,都将激发继续教育提供者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人性化,进而提高服务效能。

(五)能够引导继续教育提供者增强市场观念,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继续教育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对所在地人力资源的持续开发是其存在与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学分银行制度体系中的学习产品开发需要有市场观念,需要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提出的新要求。市场的针对性越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其自身的发展也就会越健康且越快。

作者:宋永则刘林单位: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第三篇:中医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与实践

1分析基层医疗队伍现状,了解培训对象特点

江西省11个设区市大约有13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4千余名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而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人员总共不到200名,中医药在社区服务站临床运用比例低于10%,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距离国家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标准相差甚远。因此,尽快从基层中医医疗队伍中培养一批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输送到社区医疗机构,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扶持基层医疗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基层100名中医工作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特长、学习经历等情况的调查显示,其中只有8人是正规大学本科学历(占8%),大专学历76人(其中78%为成人函授或自考毕业,占76%),学徒16人(占16%)。总体特点为有一定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但缺乏正规培训,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普遍偏低,而对于全科医学的理念可谓全然不知。

2针对社区医疗特点,创新培训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具有立足于社区,以社区为基础面向社区全体人群提供以健康为主导、以预防保健为重点、以身心健康及环境和谐为目标的“全方位”综合性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要求其工作人员对辖区内人群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熟悉,以便适时对服务对象提出合理的卫生干预和指导。而基层医疗工作者对社区医疗工作任务和全科医学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光凭现有的医学知识很难胜任全科医师的职责;又因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作为基层一级医疗单位,缺乏大型的诊疗设备,医疗工作者没法依赖现代化诊疗手段工作,现实要求他们运用四诊知识和技能对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作出判断和处理,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又使他们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为此,我们在培训中重点设计了3个教学环节:①强化全科医学知识尤其是中医全科医学知识的教学,让学员首先建立中医全科医学理念,明确中医全科医师的职责;②进行中医四诊理论强化教学,提高学员对一些小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临床辨证和管理能力;③注重训练学员应用中医药方法与适宜技术等手段对诊断明确的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在实践教学中注重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实训,教会学员如何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中医辨证论治当中,为社区居民服务。集中培训结束后,按照拟定的实纲,安排学员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临床实习,学习社区卫生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六位一体服务方法,切实提高临床服务能力,以利回单位有效开展工作。

3配套管理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实践表明,严格配套的管理制度是我们进行中医继续教育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中最难的是学员出勤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除了在教学安排上力求将教学内容丰富完善,尽量使课程吸引学员外,还在培训工作中建立起一整套管理制度,汇编了《继续教育培训手册》,内容包括:项目简介、报到须知、学籍注册、学员守则、考勤制度、考试考核成绩管理办法、进修(实习)管理规定、结业审核条例等,在开班典礼上组织学习,由班主任负责实施。例如结业审核制度规定:学习结束,学员必须3项达标:考勤、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实习考核,方可颁发由江西省卫生厅签发的合格证书及江西省级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书(可作为晋升和聘任职务、职称的有效凭证)。我们还争取到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支持,与学员工作单位适时沟通,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这些举措无疑对学员认真扎实地学习起到重要约束和促进作用,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力保证。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相关追踪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经过培训,学员对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职责有了充分认识,懂得了如何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而不是单纯地作为一名医师给病人诊病。90%以上的学员反映,经过学习,弄清楚了中医全科医师的含义与职责,而且中医药知识得到更新和加强,中医临床能力大大提高,担任中医全科医师的信心大大加强。

4体会

对于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方案设计,我们认为关键要注重以下方面。

4.1加强政策解读

培训对象来自基层,他们的信息来源相对缺乏,对国家医改政策了解不深不透,尤其是国家对中医药人才参与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政策缺乏足够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培训中加强这方面的政策宣传和解读。实践证明,学员对专家的政策解读课非常重视,学习热情高涨,踊跃参与讨论,我们注意到,相关政策解读大大提振了学员的执业信心。

4.2树立牢固的全科医学理念

培训对象习惯于传统临床思维,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服务对象是病人,所以只注重于对疾病的诊疗。而全科医师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社区居民。服务对象的变化,决定了服务者的职责必须随之改变,他们应该明确自己必须对服务对象进行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全方位的健康管理,而不仅仅是疾病,要给学员建立起这种全新的思维模式,需要培训者下足功夫,让学员明确该干什么,怎样干。

4.3针对社区特点,注重技能培训

在培训中,应重点突出中医药特色,注重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诊疗技术培训,理论课程应结合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病例分析讨论,避免枯燥乏味的教条,以吸引学员学习兴趣。在突出中医药特色方面,尤其要注重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在技能培训中加强实操训练,多给学员动手机会,切实提高学员技能水平。

5小结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队伍的现状,建立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提高基层中医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是进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如何提升中医药在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社区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是中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为实现这一让中医药为广大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的目标,我们于2012、2013两年对全省11个设区市基层中医药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了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的探讨,并精心设置了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且针对性强的中医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制订了严格配套的管理制度,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模式对于开展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中医临床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效果,并为中医药在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同时也为全日制医学毕业生进行职前岗位系统培训提供了有力借鉴。

作者:钟天张文博徐晓英罗国顺袁胡军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