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师继续教育思考四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
时代的快速发展需要教师不断进行继续教育。知识的不断更新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继续教育是更新知识紧跟时代、激发创造力、提高创新力、调动个体职业主动性和能动性所必须的、有效的、积极的措施之一。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使者、创新知识的行者、保存知识的善者,更应该站在知识的前沿,掌握知识的动态,传授经典与时代相结合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接受终身的继续教育。同时,教师的终身继续教育也是实现人才兴国、科技强国的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证。
二、加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
加强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不能以庸俗的雇佣关系来对待学校与教师。大学不仅要有大师、大楼,更要有大爱。学校与教师不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不能仅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完全以暂时的经济利益来衡量。学校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实现自己教育理想、成就教育事业的地方,学校与教师应该是鱼与水的关系。学校有责任对教师不断进行培养,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教师也有义务不断提高自己。
第二,从学校到教师自身,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绝不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是关乎高校人才培养的大事。政府、高校要充分重视,建立起相关制度,有效监督,采取多种形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长期有效进行。不能认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有了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未尝不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必须通过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同时,继续教育要具有普遍性,学校不仅要注重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也要对非骨干教师进行培养,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的普遍性、继续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使继续教育成为教师们的广泛共识。
第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师继续教育。高校可将每年的教育经费划拨一部分专项用于教师继续教育,从资金上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在加强教师学历教育的同时,可以积极地通过学术报告、讲座等形式长期、大量地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学院以及系(教研室)教师之间平时多交流。在教研活动时,或通过文化沙龙等形式经常组织教师讲座,将研究动向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很多时候灵感就来自于思想的碰撞。
第四,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工地实习锻炼,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归根到底都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问题总是在实践之中产生,在实践之中解决。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师在实践中提高了实践能力,解决了理论上的疑惑,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来解决。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将极大地有助于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高校教师进入企业实习可以在员工培训、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等领域与企业展开合作,充当企业生产经营的智囊,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促进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能提升自己。
作者:盛玉奎单位:,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二)
一、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图书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数字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运作已从传统手工操作转向现代化的信息化、电脑化、无纸化。换言之,过去那种靠手工、靠人力、单一低效的、封闭式的图书管理和服务方式有些已经过时,有些正在过时,有些即将过时,因为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师生对信息的海量需求。只有实施继续教育,在观念、能力、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上根本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网络时代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专业人才和服务的要求。
(二)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需要
在高校图书馆的各种功能与作用中,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是首要任务之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科间及学科间的知识相互渗透交叉,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新发现、新专利不断涌现,教学科研人员不断增长的信息知识需求与图书馆的信息知识提供和服务水平之间的不平衡显得尤为突出。可见,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网络信息运用能力,为教学人员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使文献信息更科学、更系统、更有学科研究利用价值。总之,使图书资料工作人员的工作价值体现在全方位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中。
(三)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知识更新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数字网络技术引入了图书资料服务领域,使传统的图书服务方式及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性革新。因此,信息时代的图书管理人员为适应网络时展需要和工作要求,应该通过自我或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更新或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即在掌握扎实的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基本而必要的网络及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运用能力。与此同时,具有一定的外语,特别是英语的水平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总之,图书管理与服务人员只有29在更好地掌握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才能提高现代信息管理水平,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宗旨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因此,衡量工作水平与能力的标志应为能否为教师学生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和是否满足师生教学科研与学习的需求。由于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多层次的,对文献的利用是多方面的,需要提供的情报检索和文献信息服务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服务的对象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生活、家庭教育,甚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与限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的扩大、学生成分的复杂化、多地区化、国际化,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即高校图书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系统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更要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以及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同时,还要提高与各类读者的沟通能力,创造和谐氛围,减少误解与摩擦,从而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显然,要建立一支适应信息时代变化与要求的高素质的图书管理队伍,利用继续教育的方式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服务意识、心理沟通等素质提升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二、继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网络时代图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与挑战,而实施继续教育则需要一个科学严谨、系统有序的计划与安排。因此,高校要实现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就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纲要,科学系统的人员安排。继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周密的计划,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断断续续。同时,继续教育应按照专业特色、学院差异,在技术培训与服务特色方面制订相应的培训内容。
(一)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
服务于高校师生,服务于师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是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而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与方式决定了他们应该具备与各类人群沟通的能力与素质。如上所述,高校的扩招、生源的扩大、学生成分的复杂化、多地区化、国际化对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目前全国各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学历和工作水平方面均已大幅提高,但是在服务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提升。因此,通过继续教育加强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提升人际沟通能力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必将迈向新台阶。
(二)全面开展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各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更加广泛复杂的需求,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要求更趋多层次化。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全面开展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势在必行。为提高培训效果,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应根据各高校自身特点,遵循有利于专业、教学科研需求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读者群体与个人需求和图书资料管理的需要,使图书管理人员更扎实地掌握图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特别是网络操作技术,适应新时代图书工作的变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继而达到人才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优化组合。
1.短期在职培训
由于各高校普遍存在图书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短期在职培训是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短期在职培训是有组织的继续教育,各院校可以根据各高校专业特点、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举办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在职培训。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讲授有关图书情报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这种短训方式在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工作影响的同时,以快捷的方式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基本业务水平、综合知识结构及电脑网络操作技能。短期在职培训的特点是目标明确、用时较短、见效更快,能够确保在职人员及时更新知识与技能。短期在职培训的形式应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需要,达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否则,将是人力与财力的浪费。总之,根据各高校的实践经验,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高校图书管理人才缺乏的有效举措之一就是短期在职培训。
2.在职研究生教育
在职研究生教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形式,是有计划地提升热爱图书管理工作、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中青年业务骨干的知识与学历结构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职研究生教育可以使中青年业务骨干系统接受专业培训,大幅提高专业技能,为整个图书管理队伍输送学历层次高、学科知识结构优化的新型管理人才,最终促进现代化图书管理事业的大力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职研究生教育需要高校投入一定的经济与时间,然而其价值从长远看是不言而喻的。
3.成人教育
与在职研究生教育相比,成人教育是一种形式多样的现代化的开放式教育,具有涉面广、见效快、实用性强的特点,适应各年龄段的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与网络技术提高。成人教育的形式一般包括电大、函大、职大、夜大、自学考试等,是图书管理人员资源不足的高校的灵活选择。因为成人教育可以在确保正常工作运转的前提下,有效培养网络时代的新型人才,使他们更新业务知识,掌握电脑操作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
(三)开展学术交流
随着高校图书管理业的迅猛发展,学术交流活动日益活跃。高校图书管理学术交流也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前瞻性与探索性的教育形式。各高校应多开展校际间图书管理学术交流活动,即以图书情报学会这一图书情报界最具权威性的学术组织为依托,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使图书管理人员了解学科前瞻发展,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有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总之,各高校及高校图书管理层应通过激励制度等鼓励和支持图书管理人员积极从事学术研究,撰写工作心得与学术论文,参加各类经验交流会与学术研讨会。我们相信,校际及本校同行间的学术交流、经验研讨、专题讲座等,可以使图书管理人员掌握图书馆学科的新发展、工作的新经验,从而达到业务上相互取长补短,学术上大开眼界,增强岗位危机感,激发继续教育的热情,最终实现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有效提高。
(四)提倡自我提高式学习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自我提高式学习是继续教育的更加主要而特殊的学习模式。这种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方便灵活,不受时间、地点、年龄、文化程度、人员等所限,不会给各高校带来人力资源的压力;其次,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更有利于自我提高式学习,因为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为图书管理人员的个人学习提供了系统、前沿和全方位的学习平台与内容;再者,高校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学条件与环境。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及馆藏图书资料,增长知识,提升工作水平。
(五)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图书馆已广泛推广与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今天,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更是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该通过继续教育掌握计算机运用技能,包括创建网页、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信息资源交换和。如今各高校已经开通校园网,各资料室应设有终端,通过微机与图书馆数据库联结,实现书刊分配和借阅的计算机管理。也就是说,图书管理人员在资料室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下载图书馆任何数据,并向网上提供自己的文献资源。可以说,高校资料室工作的未来重心将是资料室数字化的研究和建设,因为这必将大大提升图书资料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效率。因此,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教学与科研。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一个意义重大、时间紧迫、牵涉面广的研究课题与任务,是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业发展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自身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总之,在网络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了更加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地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教学与科研,高校应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制订科学系统全面的继续教育计划与激励机制,使他们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技术、操作手段和服务技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最新、最快、最全的文献信息服务。
作者:李艳春单位:宁波大学
(三)
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观念转型
高等学校为了拉生源追求办学的短期经济效益,在专业开设上讲求“热门”,培养目标追求“拿证”。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并导致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信誉危机。由此引发了目前中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这种状况与中国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适应,必须彻底转变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观念转型到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上来。依托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强化继续教育在知识更新、素质提高和职业技能培训上的功能,真正使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成为新时期中国人才教育培训开发链条中的中流砥柱。
(二)办学模式转型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必须从传统的办学模式向现代继续教育办学模式转型。现代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是既重视学历教育也重视非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它依托远程教育,融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媒体化为一体。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一定要跟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接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是在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三个方面。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同样也要关注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结构的有机协调。在需求结构上,要从过度关注学历教育向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转变,特别是向学历后继续教育发展,以满足经济发展对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在供给结构上,要从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变,从单一的课程资源向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的教育资源建设转变;在要素结构上,要从粗放式的偏重规模的发展向内涵式的注重质量的发展转变。
(三)管理方式转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确立的今天,对于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而言,这种管理方式显然是要转型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管理方式必须从行政化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型。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最根本的功能,只有向服务型管理转型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与社会沟通,紧密地结合社会发展的步伐,参与社会经济技术活动,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通过服务型的管理方式,能够使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在培训项目和内容上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更多的教育附加值。
(四)教学模式和手段转型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的各个领域也都在向信息化、网络化推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行业特色,依托高等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采取专项培训、综合培训、集中授课、在线学习、专题研修、实地考察、案例研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重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快继续教育立法,组建终身教育领导协调机构
继续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各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它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已有了完善的体系和法律法规以及组织领导系统。而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继续教育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清晰的组织领导系统,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要加快继续教育立法,组建继续教育领导协调机构,为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法律上和组织上的保障。比如,制定《终身教育法》,使继续教育有法可依;国务院成立终身教育协调机构(如国务院终身教育领导小组等)统筹协调继续教育。
(二)创新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办学模式
针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资源优势,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发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所谓“走出去”就是高等学校要与企业、各高等学校之间加强合作,开展联合办学;同时,也要开拓境外市场,把继续教育学习办到国外去,使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所谓“请进来”就是积极吸纳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国内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需要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继续教育的管理壁垒,在项目审批、资金投放、学业认证等方面,为继续教育联合办学提供政策支撑。
(三)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目前,中国继续教育处于多部门(行业)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分散割据的状态。要建立和完善由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管理、其他部门和行业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继续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涉及到各部门、各行业和广大社会成员,应把继续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职责。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社会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管理、各部门和行业分工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同时强化继续教育监察和评价机制,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监察力度和质量评价。
(四)大力发展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是突破时空限制、学习方式灵活。由此可见,它是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最佳学习方式,也是在职从业人员实现终身学习的主要手段。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互联网、3G技术、iPhone、iPad等,使远程网络教育与移动学习相结合,使网络教育成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的重要支撑。
作者:张国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四)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笔者随机选取了10所四川省内高校,分别为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理工学院、川北医学院,以上述高校的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任务,以“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师资培训”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相关研究文献,并收集了十余所学校在教师进修方面的相关文件,获得了有关材料。
(2)问卷调查法。
笔者编制了《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卷调查表》,并向四川理工学院等10所高校的体育教师发放了不记名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67份,其中有效问卷45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1.6%。
(3)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对省内多所高校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及师资建设方面的专家进行了约谈,并走访了一些体育教研室和教学管理部门,征求他们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
(1)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指各年龄段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的分布情况,这一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兴衰状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受调查的体育教师平均年龄为37.2岁,其中,25~30岁的教师占32.1%,31~40岁的教师占33.2%,41~50岁的教师占20.2%,50岁以上的教师占14.5%。从调查教师的年龄分布情况看,目前四川省高校的体育教师分布在各个年龄段,老、中、青比例分布比较合理。从这组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31~40岁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批教师已有十余年的工作经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是整个高校体育教育的中坚力量,但由于他们长期远离系统的学习生活,自身的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学手段都与信息时代的教育观有较大差距,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继续学习和提升空间。
(2)学历状况。
学历情况指教师的最后学历构成情况,这是教师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重要体现,可以反映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在受调查的体育教师中,本科毕业的教师占64.2%,硕士毕业的教师为8.3%,博士毕业的还没有。由此可见,目前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普遍集中在本科层面,高学历人才极度缺乏。这种学历分布现状显示,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学历相对较低,因而理论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也有待加强,这既不适应国家对于高校教师队伍的高水平要求,又对整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障碍,不利于培养高素质学生这一具体目标的实现。
(3)职称结构。
高校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是指各个职称级别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它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在受调查的体育教师中,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教师占4%,副教授占26%,讲师占53.4%,助教占16.6%。这组数据显示,在目前四川高校的体育教师中,中、初职称所占比例最大,高级职称比例较小,整个职称结构不合理。许多体育教师早就具备晋升副教授的任职年限,教学能力也较强,但由于受科研能力的限制,科研成果不足,长期不能达到职称晋升的要求。可见,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方式有两种:
(1)学历继续教育。
这里的学历继续教育是指高校体育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学历、学位的继续教育形式。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提高自身学历、学位的继续教育模式,包括攻读全日制脱产研究生、攻读在职研究生和攻读同等学力研究生三种。通过各种方式攻读高一级学位,提高自身的学历、学位层次,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主要模式。据调查,在是否参加过学历继续教育这一问题中,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中,有58%的老师参加过提高学历的继续教育,有42%的老师没有参加过。
(2)非学历继续教育。
与学历继续教育相比,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主要包括教研室活动、各种培训、各种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各种远程网络与电化学习、体育赛事实践活动以及担任各种访问学者、出国合作或留学等多种方式。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我们调查的10所川内高校体育教师中,有72.4%的教师参加过非学历继续教育,没有参加过的教师占27.6%。从上述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近年来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校体育教师数量有了大幅度上升,教师对于各类继续教育的热情较高,参与程度也较好,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高达90%教师拥有硕士学历相比,差距较大,而且仍有27.6%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这说明目前四川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层重视不足。
在目前不断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为此,各学校管理层纷纷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精力,而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体育等学科长期得不到重视,经费不足,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也相对较少。
(2)学校鼓励与支持政策不足。
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除了对新进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严格把关外,还要通过各种手段促进现有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因此,继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既受内因影响又受外因制约,除教师自身是否上进和努力外,政策鼓励和领导支持也非常重要。虽然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在具体落实上缺乏力度。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高校一个教师一个岗位的情况非常普遍,体育教师一旦外出参加培训,其所任职岗位的工作就无法完成,这会给单位工作带来不便,因此,许多单位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并不十分支持,更谈不上鼓励。
(3)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性比较明显,功利色彩较重。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一个专门性职业,必须不断学习,任职之后的继续教育无疑是其学习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中,能自觉建立终身学习思想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性非常明显,都是为了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加薪、奖励等。抱着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很难坚持继续教育,因而,目前四川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性较明显,功利色彩较重。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和分析,笔者仔细思考了改进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对策,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管理层应转变思想,高度重视,将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常抓不懈。
各级管理层特别是学校领导,应该转变观念,一改过去重视不足、支持不够的局面,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与人才培养有直接关系,从思想、行动上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并将其列入学校常规的师资培训计划,并争取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2.学校应落实国家有关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和法规,配套出台相关工作细则。
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国家专门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文件,保障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可见,国家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大力支持的,但这些政策在落实时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尴尬,许多学校落实不力,没有按相关规定完善参加继续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具体细则,有的学校甚至对体育教师参加某些类型的继续教育进行阻挠和限制。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讲,今后应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切实保障高校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并配套出台相关的工作细则,保障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既要适应时代需要和教师个性发展,又要兼顾学校工作。因此,我们要学习发达国家在教师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高校可以尝试与各种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形式多样、层次多级、模式多元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如可采用脱产与不脱产、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尝试跨学科、多学科的综合培训,重视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扩大继续教育的时空限制,尝试采用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尝试高校与科研院所、专业运动队、体校、社会体育机构联合,共同举办体育继续教育;等等。
4.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继续教育奖励机制。
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主管部门应该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制定专门的、切实可行的奖励措施,并将其以制度形式固定化,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继续教育奖励机制,确保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例如,有关高校可以将是否参加继续教育与能否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挂钩;可以尝试对参加了一定程度和数量的继续教育并通过考核的教师,适当调整待遇等。
5.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多举措缓解经费压力。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重点学科建设,将有限的经费投入这些学科,导致体育学科投入长期不足。为扭转这一局面,学校领导层应该转变观念,加强认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此外,还可以以考评促学习,对于已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并通过考核的老师,学校可以全部解决其学习费用,如没有通过考核,费用由教师自己负担,以此来增强教师学习的责任感。此外,可以尝试制定学习经费的三方投入制度,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费用较高的继续教育时,采用学校负担一点、教研室投入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方式,既能缓解学校的经费压力,又能提高体育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宋韬单位:四川理工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