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影响与改进探索范文

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影响与改进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影响与改进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影响与改进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德育教育逐渐受到了社会、公众以及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以德树人成为了德育教育的时代要求和指导方针。德育教育资源包括显性教育资源和隐性教育资源,高校环境作为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其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渠道,通过高校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而实现以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本文主要针对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改进对策,希望给予我国高等教育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环境;德育教育;影响;改进对策;分析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人才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德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也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高校环境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和关键手段,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对提升育人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高校环境主要由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共同组成,其由高校的活动文化、观念制度、历史传承和物质设施所构成,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在高校特殊环境和氛围的熏染下,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观念和思想,对推动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我国政府正式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高校环境的德育作用、提升立德树人的育人质量,是相关高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高校环境与德育教育的内涵

1.1高校环境

高校环境主要包括人文景观、历史博物馆、科研成果、交往规则、行为方式、理论形态以及育人理念,是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集合。高校环境是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活动、物质环境、校园氛围、行为规范以及价值理念,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学术氛围、文化氛围、校风学风以及艺术氛围等。高校环境具有下列特点:第一,时代性。高校环境是时代的特定产物,充分体现了时代的人格与理想,是社会环境的浓缩和升华。第二,开放性。高校是知识和人才的汇聚地,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其开放性特点也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第三,复杂性。高校环境包括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外来价值观以及现代文化,基于高校环境的复杂性特点,为德育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例如在高校中有所抬头的暴力、色情以及享乐主义思想,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带来冲击。

1.2德育教育

道德是社会行为活动、心理意识、行为规范、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综合,高校德育教育的核心为爱社会、爱科学、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对学生开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趋于主流,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物以及尊老爱幼等公德,在具体生活中却存在不爱惜公物、随地吐痰、乱挤乱撞等问题,道德行为和道德认知存在脱节。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一些腐朽、落后的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中,例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极端思想等,对高校环境进行了侵蚀,并且为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增加了难度。

2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的主要影响

2.1陶冶学生情操

伟大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熏陶的力量是强大且重要的,高校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其对德育教育具有直接且长期的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的校园活动、稳定的校园秩序以及优秀的教学队伍,都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感化和熏陶,促使学生对生活、对人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情感的陶冶不是显性教育,其属于一种潜移默化、深层次的影响过程,这种影响无法通过直接的德育教育来完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有所欠缺,通过良好和谐的高校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自我,在校园的细微环节获得感悟和熏陶,进而完成隐性德育教育。

2.2约束学生行为

高校环境具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其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与观念进行约束,遏制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高校环境中的制度文化可以对学生开展德育管理和德育教育,例如校规、校训、学风以及校风等,在将高校的文化观念和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时,促使学生从精神层面认可和接受高校的制度文化,进而约束和改正自身的错误行为和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

2.3完善学生人格

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学生人格、实现其未来更好的发展,高校作为共同成员的知识和意识集合,集体生活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会带来直接影响。通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可以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高校环境,通过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德育潜能进行发挥和挖掘,能够促使学生在道德品质、认知结构、知识储备以及交际能力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改善以及调节学生的生活和心理,进而完善学生人格。

3基于德育教育下的高校环境改进对策

3.1优化高校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高校的重要象征、外在标志和隐性德育教育资源,将物质环境与德育教育充分结合,可以实现对学生道德的熏陶和感染,因此,高校要以德育教育为基础,不断改进以及优化高校物质环境。首先,构建富有德育功能的立体物质环境,在物质环境建设中,要充分体现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通过对物质环境的综合规划、布局风格、建筑理念和整体设计,充分展示高校的人文风气、办学理念和历史底蕴,从触觉、听觉以及视觉三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其次,加强文化熏陶和人文教育,高品位的物质环境需要具有创新增值的价值,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美、表现美、鉴赏美以及寻找美的过程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质以及审美情趣。

3.2优化高校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高校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可以起到创造人、教育人以及指引人的作用,高校精神是在长期的办学教育中凝集和积累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其主要体现在道德追求和道德精神,是学生和所有教职员工人性成长中的精神乐园。因此,高校需要给予精神环境建设以高度重视,通过精神熏陶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其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校园内部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首先,要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榜样宣传先进事迹和思想,并且号召师生向榜样学习,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以榜样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摆脱以往说教式的教育模式,以形象生动的榜样开展精神建设,在高校内部形成良好而积极的道德氛围;其次,加强高校学术精神建设,学术精神以治学理念为基础,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和学习,充分体现了个人和高校的学术品格和治学风貌,因此,高校要积极举办各种学术交流、科技论坛、学术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坚韧不拔、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并且将其转变为学生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品质;最后,利用新兴媒体构建网络精神文化,高校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网络开展学术研讨、心理咨询、服务管理、文化宣传等活动,为学生建设富有学术品质和正能量的校园绿色网络。

3.3优化高校制度环境

高校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重要场所,制度环境是确保各项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高校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制度环境,在制定各项制度规章中引入人本理念,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制度原则。首先,高校需要转变管理职能,以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为宗旨,强化服务、重视疏导、轻视惩罚,鼓励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实施、完善以及建设中;其次,要拓宽制度规章的宣传途径,提升宣传的效果和力度,将其作为隐性德育教育资源,通过完善的制度环境培养学生的制度意识、职责意识和规范意识;最后,在制度建设中需要注重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意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规范,塑造正面积极的校园氛围和价值取向,形成正面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3.4优化高校文化环境

文化是一所高校综合素质和整体风貌的综合体现,其充分反映了学生的治学能力、交流能力和道德风貌,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具有积极意义。高校文化主要表现在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中,将德育教育与文化活动充分融合,可以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在校园中形成德育新风尚。因此,高校要注重开展文化环境建设。首先,要以“立德树人”为活动主题,将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融入到德育活动中,实现寓教于乐,鼓励学生以积极、快乐、自由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提升德育的育人效率;其次,高校要积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通过各项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德行、增长见识、学到知识,同时,高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社会名人来校举办讲座,提升学生的世界观、科学观和价值观;最后,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文化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高校要注重发挥其作用,将其作为开展隐性德育教育的关键渠道。

4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环境与德育教育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高校需要认识到环境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以及完善高校环境,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志栋.浅析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的互融互动[J].文教资料,2018(3):75-76.

[2]余晓锣,罗芳.基于高校德育教育视角分析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5):106-107.

[3]徐静.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及改进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296.

作者:张慧钧 单位:延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