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生社团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由于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在高职院校中建立起来的大学生社团往往都是和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相互关联的,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学生社团的建立,对于拓展学生除专业知识外的知识面,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课余生活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对比较巨大的。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社团往往是处于各个高职院校团委指导下运行,尽管团委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大学生社团一定的限制,但是就当前大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看,还与高职院校对于发展大学生社团组织的目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在团委的正确指导下,才能够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
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社团组织,往往是高校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织起来的自发性组织,主要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体系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社团组织往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的方式,这些大学生社团组织也往往成为了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机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往往是校园内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和传递者,高校大学生社团更是促进大学生德育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推手。在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看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充分的利用这两个优势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德育建设。高职院校社团组织在德育教育体系建设中,可以相对独立的进行各种德育类教育,同时大学生社团由于对于会员加入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一般的学生只要想加入大学生社团组织,都可以加入到大学生社团组织中去,这就给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的德育体系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势必比其他的德育教育方式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更加具有群众的基础性。在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牢记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教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有利思想。鉴于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各种社团当中,高职院校的德育体系建设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充分利用社团这个把手,将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建立起来。
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社团在高职学生德育体系中的作用
首先,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应该顺应时代变化,关注大学生价值观念转变的新趋势。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在建设过程中,在吸收会员的过程中,相对于比较正式的学生组织有着严明的纪律要求等约束,大学生社团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进行指导,这就给大学生带来了相对宽泛的言语自由。高职院校在建设学生德育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大学生社团那里得到大学生价值观念转变的趋势,甚至可以看到高职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转变方向,为高职院校做出正确的大学生德育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其次,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社团可以开展一些有组织的德育教育活动,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乐的融入到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同时加强横向联系、双向交流,让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展的更加具体、更加深入。由于之前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内容都相对单一化,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产生厌倦的情绪。通过大学生社团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研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大学生社团组织对于一些理论的宣传指导,可以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样更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后,大学生社团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学生主管部门开展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建设,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在文化课程成绩上面稍微比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弱了一点,但是这并不能够影响高职学生进行社团建设的热情和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的能力,反之这些高职学生有可能更强于那些本科学生。大学生社团应该积极的配合学校学生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加落到实处。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德育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高校的实际情况将大学生社团作为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建设的一个有效把手,积极的开展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大学生社团教育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出学生社团在开展学生德育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社团由于其灵活性相对较大、专业性较强、入会员相对简单、群众基础相对比较雄厚,这就给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建设创造了较多的有利条件。高职院校应该将大学生社团作为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把手建设好。这样大学生社团组织才能够在校团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有效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的建设贡献出自身应有的力量。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团组织和学生工作部门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充分的进行研究和挖掘,从而使大学生社团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德育工作作出成绩,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本文作者:吴亚东、冯金丽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鄂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