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困境及对策范文

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困境及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困境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困境及对策

摘要:针对民办中学教师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科研的问题,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发现教师面临的教育科研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工作负荷较大,职业规划变向;科研动机不足,专家引领缺位;教研活动不充分。由此,提出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教育科研价值;改革考评制度,强化教育科研地位;搭建学习平台,助推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等对策

关键词:民办学校;教育科研;中学教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民办学校的教师是民办教育的“生力军”,随着民办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就中小学而言,教育科研具有草根属性,它是广大一线教师基于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办学实践面临的实际问题,采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创造性地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一种教育科研活动。据已有调查,民办中学多数教师对于自我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是满意的,通过教育科研提升专业素养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本文以某民办中学C教师为主要考察对象,深入了解他对教育科研的所思所想和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切的建议,以期对他的专业成长有所助益。

一、研究概述

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式,选取C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其一,C教师所在民办中学是一所品牌学校,在当地颇具影响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二,C教师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学骨干教师,他的教育科研心路历程为“想→不想→放弃”,心态的负向变化必定有着鲜为人知的原因,这激发了笔者的好奇心。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是访谈法,访谈内容主要围绕教师职业定位与规划、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教师工作满意度、学校绩效考核与职称评聘、学校教研活动等方面。访谈对象以C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访谈其他教师目的在于印证C教师所提供某些信息的真实性,如课题立项机会、继续教育培训机会等。此外,辅之以观察法和实物收集,观察对象是校本教研活动,观察内容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状态,收集的资料包括学校绩效考核制度、职称评审制度、教研活动会议记录、教师教学反思等。

二、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现实困境

C教师已从教6年,是所从事学科的骨干教师,当谈及教学时,他神采奕奕,自豪感与满足感在他脸上流露无疑,其所教班级学生的中考成绩在学校始终稳居第一;当谈及教育科研时,他坦言,曾经想过做科研,但由于种种原因搁置了。由此可见,C教师并不是排斥教育科研,而是这条道路于他并非坦途,诸多阻碍使他逐渐放弃。

1.工作负荷较大,职业规划变向。C教师描述,他的工作量相当大,既要保证高质量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班主任工作和备课组长职责,工作日几乎每天从早上7∶30忙到22∶30,具体情况如表1。由表1可见,C教师几乎每天都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工作任务繁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班级管理、安排每个月1次的校园主题活动等工作,占据了C教师的大部分时间,留给他静下心来反思的时间很少,而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关于职业规划,C教师刚步入工作岗位时就给自己制订了“十年规划”,分为三步走:第一,从教后1~3年,着重打磨教学、站稳讲台,职称从中学二级晋升为中学一级;第二,从教后3~6年,教学科研并重,发表教研论文,成为骨干教师;第三,从教后6~10年,教学更加熟练,教研成果比较丰硕,职称晋升为高级,逐渐步入专家型教师之列。C教师的“十年规划”,如果他每步都能较好地完成,那么他的专业发展将是顺利的,然而事与愿违,他的职业规划在第二步开始变向,教学成绩上升的同时,教育科研并未齐头并进,对于骨干教师的称号,从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骨干教师教学科研同步发展的角度,也只能算“半个”骨干教师,即只属于教学型骨干教师,而不是教学教研型骨干教师,不适应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教育科研的落后直接影响甚至阻碍他第三步规划的实现。

2.科研动机不足,专家引领缺位。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由某种目标所引导、激发和维持,可见目标是动机的核心要素。科研目标的缺失导致科研动机的削弱,学校考核侧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指引教师将目标重点放于教学,加上长期的工作压力,使得教师的科研动力逐渐减弱。C教师所在学校,教学是集体行为,科研则是个人行为,教师的科研成果不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于是,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上课、赛课等教学活动中,而视教育科学研究为额外负担。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教师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尤其需要专业指导。民办中学教师参与地方教育局组织的校外培训机会很少,C教师从教6年,总共参加了5次校外培训,培训内容仅限于教学观摩,没有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调查发现,部分民办中学不愿在教师培训方面投入太多,很少邀请专家进校指导教师教育科研。这种“走不出去、请不进来”的局面,阻断了教师汲取专业理论知识和获得专业指导的途径,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主要局限于校内,学习内容集中于教学层面,学习形式多为本校教师的经验分享。

3.教研活动不充分。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教学研究组织系统,旨在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教研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项规定性活动,但在执行效果上差距甚大。教育行政部门对公办中学落实教研活动,既有强制规定,也有大力支持,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校际教研及区域教研的机会较多,课题立项指标较多,容易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民办中学由于缺乏外在监督和自身目标定位偏失,教研活动成为形式的存在,C教师笑言:“我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没有人提前通知研讨的主题,但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将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梳理出来,自己也作了一些思考,想着能在会上和大家探讨,但大家只是将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抛了出来,而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国教研室自建立之初就开始探索教师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模式,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合作才能产生1+1>2的效果。C教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他的专业成长源于自身的勤奋,“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前三年,每次上课之前,我都尽可能地先去听同学科同年级其他老师上课,听完课再回来修改自己的教案,我在每次课和学生每次考试结束之后,都进行了认真总结,以达到不断改进教学的目的。”

三、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对策

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困难重重,其阻力主要来自外部环境,教师的教育科研在时空上双重受阻,繁重的教学任务占据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加上校外培训机会少,导致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和技能始终得不到提升,做研究成为一句空话。民办中学教师想要走出教育科研困境,提升教育科研能力,除个人努力外,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必不可少。

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教育科研价值。民办中学将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首要追求目标,希望以此扩大社会影响力,进而获得高质量的生源,他们误认为做科研会占据教学时间,而看不到科研对学校、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一般从教6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水岭”,教师基本能达到熟手水平,民办中学教师因缺乏专业发展的支持,导致职业动力减弱,教学热情下降,“跳槽”成为不少教师的选择,笔者认为,民办中学师资队伍不稳定,其根源多在于此。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课程教材改革的实施,高考和考试制度的改革,教育综合改革逐步展开,个性化和办学特色是当今基础教育发展的焦点,“高为均衡、内涵发展”已成为许多优质学校发展的定位,“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已成为许多优质学校发展的主要战略,学校之优质,关键在于其追求内涵发展,而“教育科研正是激活教师创新精神和激发学校活力的内在动力,教育科研的价值正在于此”。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以实践反思为主要取向,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校本研究为主要内容,教育科研实质是基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它不仅不会妨碍教学,相反,它是增强教学韧性和拉伸教学张力的“催化剂”,学校和教师都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学校要打开转变观念的大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校外专家进校开展培训,加强与公立中学的交流,消除教师对教学与科研只能“择一舍一”的误解,重新评估教育科研的价值。

2.改革考评制度,强化教育科研地位。思想观念转变之后,教育科研还需要行动来落实。民办中学侧重教学,忽视科研,其结果是科研被边缘化,科研成果薄弱,若想改变现有状况,提升教育科研地位,考评制度改革是核心,尤其是绩效考核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直接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因此,从制度着手,发挥考评制度的“风向标”作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具体而言,就是将科研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的指标体系中,科研工作量呈现内容可以多样,教师围绕教学实践申请的课题、发表的论文、开展的教学实验、撰写的教育读书笔记、开发的校本课程等,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定位,拟定合理的科研标准,学校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和教师申请职称晋升时,要充分考虑科研工作量的完成情况,改变以往只看教学而忽视科研的考评标准。当然,强化教育科研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学的地位,此消彼长并非初衷,其本质目的是实现教学与科研“双翼共振”,助力学校内涵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搭建学习平台,营造教育科研文化。考评制度改革为民办中学教育科研落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制度毕竟是一种外在规定,教育科研要生根发芽和开花结果,就离不开教师对教育科研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情感需要教育科研文化的浸润。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如建设科研图书资料室,建立科研网站,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考察,以及参加各类科研培训和科研交流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学研究为主线,以课题为纽带,聚焦教学问题,共筑教师学习共同体,使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成为教师的日常活动,整体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显性层面提升教师的科研知识和技能,隐性层面提升教师的科研道德、科研意识和科研行为习惯。当教师逐渐从教育科研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和感受到协作创新的力量之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科研的动力,促使其摆脱外部条件的支配,由心底而生发的科研兴趣将替代考评制度的外在激励;当教研组中一部分教师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之时,其他教师就不会安于旁观,因为教师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不上进的个体势必会努力融入主流文化,否则会面临被淘汰的危机,不上进的教师会被同化,变得积极进取;当教师科研成果推广和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了教育教学管理,培育了学校特色之时,“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将不再是一句空话,教师潜心科研的氛围逐渐浓厚,教育科研文化逐渐形成,这种文化将净化教师的心灵,帮助其走出功利之境,引领其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心,从而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教育科研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路径,民办中学的持续发展依赖于教育科研,转变观念是基础,制度改革是保障,营造文化是核心。学校既要为教师做教育科研提供充分的条件,也要监督教师的教育科研行为;教师既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科研工作量,也要不断学习和反思,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并将科研融入教学中,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作者:赵丽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