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策略范文

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策略

一、地方高师院校在综合化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地方高师院校快速地成为了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各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院校。但在地方高师院综合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提升、凝练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提升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能力,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实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师教育制度创新、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地方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来做现状分析。

(一)非师范专业的发展从表1看到,14年间曲靖师范学院的专业已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艺术学、工学等9大学科门类,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由教育学单学科向多学科的转型,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型院校的转型。“地方高师院校大量增加非师范专业,于是便把更多的资金投放在了非师范专业、工科专业和新兴学科专业的扶持和建设上。”[1]如曲靖师范学院短短14年,从零到31个非师范专业,非师范专业占全校专业总数的62%。一个工学专业要投入500-800万元,才具有基本的办学条件,而一个师范专业的固定资产往往不到100万元,虽然经济管理、工学等专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但也造成了教师教育资源的不足。所以,地方高师院校在综合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将教师教育的综合改革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研究教师教育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努力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切实为基础教育的乡村学校培养合格的教师。

(二)学生数的发展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曲靖师范学院师范专业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减少,从2006年的70.8%到2014年的54.99%,随着中小学生源的减少,教师需求将不断减少,预计到2020年师范专业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将只有40%左右。加上近几年中小学学生数的减少,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除学前教育外,每年进入教师岗位的毕业生不到师范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0%。所以,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应该遵循基础教育人才需求规律,不盲目扩招,要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要提升学生的学历层次。

(三)学术情况通过CNKI中国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总库,我们对曲靖师范学院进行文献检索,有如下结果。地方高师院校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的目的是为师范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宽、更高的学术平台。从表4看到,省属师范大学是一个省教师教育的龙头,从科研的情况来看,教育类论文仅占总数的21.1%,三所地方高师院校分别为25.61%、21.03%、21.41%,而教育类核心期刊占论文总数分别为3.2%、2.1%、2.4%,这说明,“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在地方师范院校的地位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关注。逐渐边缘化,边缘化的结果当然在学校就没有地位。”[2]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缺乏教育学科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使得教师教育失去了专业的独立性。“作为一个教育大国,教师教育在学科目录中只是教育学的三级科目,实在令人遗憾,也令人费解。”[3]“没有教师教育学科,学校不可能作为学科建设来投入,教师难以申报高层次课题,得不到经费支持,当然也就无法使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真正转型。”[4]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地方高师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师资水平、办学基本条件与高一级层次的大学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转型发展,虽不以教师教育的转型为唯一目标,但如何确定教师教育转型的发展目标,推进教师教育的理论本土化研究,构建新型的组织结构,体现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层次化,教师教育培养一体化,有效实施“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必须研究的的重大问题。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策略

(一)坚守并拓展自身的教师培养权该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谁的教师教育培养策略”与“何种教师教育培养策略”。地方高师院校实际上承担着全国偏远乡镇地区、山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培养的教师绝大部分不会到偏远乡镇地区、山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担任教师。从这个层面上讲,地方高师院校一直以来和将来很长时间内都拥有巨大的“教师培养权”,在大力发展教师教育,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今天,地方高师院校更要坚守并努力拓展自身的这一教师培养的权力,这也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培养与师资培训的合法性根基所在。

(二)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总结梳理当下国内教师教育研究的理论,大量都是译介性的成果,缺乏对自身所在区域的本土理论研究。需要结合云南的实际,来充实和发展现有的教师教育理论。如,要结合云南多民族的特点,加强本土的教师教育历史与文化、教师教育政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育课程等方面的研究,既需要密切关注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吸收基础教育改革的智慧,积极探求本土教师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国外理论的本土适切性,加强对教师教育普遍性、特殊性规律的研究和对教师教育知识本土性的挖掘与应用,在深度和内涵上有所突破,使教师教育理论真正成为拥有本土韵味的实践结晶。对于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的曲靖师范学院来讲,在本土性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上一定要切合实际,要把教师教育的普遍性与自身所在区域的具有特色的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师教育理论创新研究;要将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开展区域特色的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创新的流程,注重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研究本地区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教学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或热点问题,引领本地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深入课堂,研究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形成教学发展共同体,为教师的教学发展,特别是为农村教师的教学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凸显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层次化为了满足新时期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曲靖师范学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其文化富有多元性,要增强学生的选择性、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本科生教师培养模式,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办学类型和层次,开展双专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建立与地方政府、教育研究机构(如地方教科所)、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协同培养教师的共同体,构建新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为中小学培养“综合课程”“科学课程”“艺术课程”和农村小学“一专多能”的师资。启动“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用特殊的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塑造未来的教学名师和教育专家;开展“4+2”本硕连读培养模式探索,探索本硕连读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为造就卓越教师奠定基础;要研究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探索构建灵活开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生能够全程接受到多形式、多环节、多层次的教学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体现教师教育发展的专业化着力建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实训平台,教师教育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发展是指教师教育不再把重视培养更多的教师作为重点,而是把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作为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重点,追求卓越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要围绕教师个人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教学发展四个目标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曲靖师范学院应构建本地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训平台和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共同服务于本地区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是结合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根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技能训练标准,并组织实施;二是努力推行全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建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训平台,强化教育实践环节;三是巩固和完善现有的教育实习基地,创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拓宽实习实践场所,逐步开辟实习与就业相衔接的新路子;四是根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加强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构建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五)彰显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的一体化“教师教育具有连续性、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6]推进教师教育转型发展,要政府牵头,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协同合作,构建教育合作共同体,要以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为导向,以终身教育的理念、协同创新的理念为指针,以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为目标,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对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进行全程设计和整体规划,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在培养目标、培养机构、课程体系、教育信念、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打通、融合,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新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促使初职教师、合格教师向成熟教师、优秀教师、教育家的转化。

(六)增强师范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化从前面的现状分析中我们看到,曲靖师范学院在非师范专业的冲击和旧有教育理念束缚下,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例仍然偏少,且课程门类设置单一,学生选择余地小,内容理论性的多,结合教学实践的少,难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据此,地方高师院校要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强化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研究,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上突出:实践导向、地方导向、特色导向。在优化基础课程上注重三个结合: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结合,以基础课程支撑核心课程;小型化课程与模块化课程结合,突出课程的实践价值;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化无形为有形,构建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突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相互融合,推动乡土文化课程的发展,提升乡土课程的品味,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黎明 王飞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