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幼儿数学活动中的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数学活动中的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幼儿数学活动中的教师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幼儿数学活动中的教师教育论文

一、设计让幼儿感知和探索的操作环节

优质的数学启蒙教育,要能够引导幼儿从材料的操作中、从其自身的游戏行为中感知数学知识点并尝试在生活中延伸对数学问题的思考;需要教师具备无论在正式教学环境还是日常活动情境中均能启发幼儿建立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之间联系的相关智慧。〔4〕但在目前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缺少对幼儿主体认知发展规律的研究,表现出试图推进幼儿认知发展的“超前意识”,比如,活动设计中随意拔高教学目标和要求;提前让幼儿学习还没有认知经验的数学概念;单次活动中有多个新的数学概念同时出现等。这些看似超前的活动设计,事实上是扼杀了幼儿逐步感知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的机会。有正确数学活动设计理念的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天性,关注幼儿活动,从中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动机,通过选择、整合和提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琐事”来构建课程的内容,〔5〕多预设一些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探索的操作环节,向幼儿提供充分认知数学现象和规律的机会。

二、活动指导方面: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重视生成

对数学活动的预设固然是重要的,但也要关注活动生成。因为幼儿的数学认知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幼儿个体在数学学习上体现出不同的潜力、经验、能力、兴趣和需要。由此,教师在指导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顺应幼儿的数学发展规律,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幼儿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仔细观察并及时根据幼儿的探索发现和发展需要,对不同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作出不同的反馈和指导。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生成点,善于将这些生成点转化为新的活动内容,以调整预设中的不合理之处。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的教育目的。但在一些数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引导仍带有强制性———不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仍然按照自己固有模式和预设思路进行教学。比如,在一次大班的非标准测量学习活动中,教师预设用一根竹杆来量“房子”的高低。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尝试运用了其他工具进行测量且兴趣盎然,教师却不予采纳,坚持要求幼儿用预设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强制性教育行为,可能使幼儿在这次活动中失去了探索学习非标准测量和用数量表征的极好时机,还可能令幼儿丧失了继续探索数学现象的兴趣以及运用不同数学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机会。在活动过程中,如果教师能随时关注幼儿的想法,能及时调整预设活动方式,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在与同伴的讨论和比较中尝试判断、分析测量工具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等,那么,幼儿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将远远大于教师的预期。

三、活动评价方面:关注幼儿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教育反思力度

幼儿个体之间对知识的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及掌握程度等存在差异性。这可能是幼儿自身认知发展阶段性问题,也有可能是家庭教育问题或受其他因素影响。教师在数学活动评价中,应关注幼儿个体发展水平,发挥评价对每个幼儿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关注幼儿个体,引发其学习兴趣目前的幼儿数学教育仍存在活动评价行为简单化的倾向,不论幼儿的认知程度如何、幼儿以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学习目标,部分教师都一概以“棒、棒、你真棒”或直接否定等“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评价。而较少关注幼儿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数学概念的认知变化过程、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过程和数学经验水平的提高过程。还有些教师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评价依据的是活动最后结果,这是比较简便直观的方法,对发展得比较好的幼儿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这种评价方式更多关注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既不能真实反映幼儿所达到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策略水平,也无法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又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太多促进意义。幼儿个体的数学认知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因此,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该关注不同幼儿的数学发展状况,顺应幼儿的数学认知规律,耐心等待他们从最初并不连贯的一些概念和技能中,逐步相互联结形成对数学知识较完整的理解。让幼儿通过不断体验去感知、表达其所获得的数学经验。因为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不仅仅是让幼儿获得数学的相关知识,更要引发幼儿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从而促进其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幼儿发展过程,促进活动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界定为:“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数学教育中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水平并及时调整课程进展状况;引导幼儿不断接近预定目标;激励幼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评价也为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修正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近年来,新的评价方式已逐渐走向多元———从目标取向的评价到过程性评价、主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带给教师的应该是理念的更新和评价方式的改变。在数学教育评价中,教师应该从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其整个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自觉提高对幼儿个体数学发展的研究水平和数学课程构建能力。

以上对数学活动中教师教育行为的分析也表明,业界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相关专业素养的提升:一方面,在职前教育中要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教职业情感培养,注重学科教学方法的引导,注重实践教学的深化,注重教学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重视在职幼儿教师学科专业指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视研究如何优化幼儿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计划的设计、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过程的引导、活动评价的方式,从而帮助幼儿教师完成教育理念和行为的一系列转变———从只关心活动预设流程的实现,逐步转向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自身言行对幼儿可能带来的影响;从关注如何提升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到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孟燕平单位:嘉兴学院平湖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