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党员质量探讨及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因此,着眼长远和党的事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大学生党员队伍,有着重大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问题日渐凸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采取有效对策把好入口关、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是摆在高校党组织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旨在从哲学视角对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内涵解读,进而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哲学内涵
高度重视党员质量,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特殊要求。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质量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哲学内涵解析,其实质在于探讨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唯物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质量,深入理解新形势下党员质量与数量的辩证关系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的经验都表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力不仅在于党员的数量,更取决于党员的质量。执政党的战斗力需要党员的数量为保证,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及其先进性。只有确保任何时期党员的培养质量、永保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切执政行为从民生大计出发,才能真正惠民生、得民心,才能真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建国以后的和平建设时期,远离了战争的硝烟和艰苦险恶的环境,客观上缺少了许多使广大党员自然净化的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树立“质量是党建工作的灵魂,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永恒主题”的思想非常重要。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必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
(二)科学制定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是对高校大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哲学阐释在组织发展工作中,数量和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客观世界,量变决定质变,任何事物的演变都有一个决定其质量的数量界限。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数量是基础与需求,学生党员质量是前提与保障,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数量扩张迅猛,一些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的比例甚至达到50%~60%,因此适当控制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量,是指一定质的量,如果离开质量而将片面追求大学生党员的数量作为高校党建核心工作,则必然会影响大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而一旦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培养条件跟不上,缺乏长效的跟踪培养与管理教育机制,一些学生党员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质量是发展工作指导方针中的核心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适当控制发展的数量,克服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事先有计划,否则工作容易陷于盲目性。能否建立大学生涯周期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是做好组织发展工作的关键:第一,能够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二,保证发展工作有所侧重,有利于使学生党员在不同年级的分布更加合理,以适应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特点,确保党员质量。此外,要结合高校办学实际和各个专业的特点,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
二、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重大意义
(一)建立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战略意义发展大学生党员是为国家建设培养栋梁之才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改善整个党员队伍的结构。他们在毕业之后走上社会,将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通过他们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也会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大学生党员质量建设是党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的迫切要求,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科学和扎实地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学生党员,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与优先发展战略,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
(二)建立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意义
1.应对社会价值多元化挑战,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据统计,高校学生党员占整个党员数量的27%,是各类职业人员中党员比例最高的群体,而其中至少有10%的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入党动机存在问题[2]。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时期,社会形态复杂而多变,导致高校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模糊。因此,建立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学生党员素质,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应对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冲击,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与必然选择。
2.加强大学生党员质量建设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要求高校扩招后,人才培养规格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困扰着高校,比如学生数量的急剧膨胀与高校基本建设不足的矛盾;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使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解决,这给高校广大党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党务工作队伍的配备和培养,这也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现实要求。
3.大学生党员自身渴望成才、努力发挥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其先进性,而党员质量直接体现着党员先进性的实现程度。在人生求知最重要的阶段,大学生把入党看作是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方式,在充分鼓励他们自我教育的同时,高校党组织更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和展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使他们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良好的锻炼[3]。
三、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各高校党委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和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学生党员数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大学生党建工作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探究其缘由,既要从社会转型的外部环境入手,也要从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分析。
(一)外部因素———社会转型下的新特点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特定时期,特别是我国全面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受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主要有:
1.大学生政治观念淡薄,政治信仰模糊当代大学生未曾经历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高校也没有行之有效的举措锤炼他们的政治意志,加之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的泛滥,一部分学生缺少自觉的政治学习意识,政治观念淡化,思想活动呈现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2.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大学生价值取向务实化、功利化代表了当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每年大学新生入学,经过学校的动员,大部分学生能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但是,当我们调研学生的入党动机时,一些学生毫不掩饰地说,是为了今后个人的发展,认为入了党将来容易受重用、提拔快,纯粹的信仰追求并不多见。
(二)内部因素———制度缺失与管理失位《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行了规范,但是高校内部还是普遍缺少有效的制度约束,表现在:
1.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制度缺乏有效落实为规范组织发展程序,高校各级党组织一般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目的是为保证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共同提高,避免将一些不符合党员标准和入党动机不正确的学生发展进来。但一些基层党支部往往没有严格执行党员发展中的各项制度,出现“应付检查、完成指标、突击发展、临时做材料”的现象,片面强调数量,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2.院系等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不够系统和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目前,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的状况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寄希望于本身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的大学生通过自学来磨练党性是不切实际的;再者,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易量化、不易考核,教育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4]。
四、构建合理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不断提升党员质量是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但何谓党员质量,目前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是:党员质量主要是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群众对党员的现实感受,前者展示党员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态度,后者则展示党员践行标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效能。为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本文以党员质量的哲学内涵与构建党员质量保障体系重大意义为切入点,在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存在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之上,提出建立“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全面质量管理、党员质量评价管理机制为手段,以人为本的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是建立高校大学生质量保障体系的哲学基础大学生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中共十七大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发展的所有环节[5]。因此,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是构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哲学基础。中共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为新时期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新的更高要求和新的思想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一定要把握住三个方面:(1)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建立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长效机制;(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着对党的千秋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建立保障高校学生党建质量的组织机制、管理机制、目标机制和实践机制;(3)坚持统筹兼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科学把握党建的基本规律,处理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和数量的辩证统一关系[6]。
(二)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党员质量评价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党员发展质量与后期教育管理
1.引入ISO9000族标准,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按照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大学生党员可被视为高校党建的“产品”。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过程中坚持“领导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及持续改进和学习”五大核心原则,有效地提高与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7]。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模式,其基本思想在于“质量形成于生产过程,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以文件化的形式规范所有质量的各个环节”[8]。这契合了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具体说就是高校党建的“产品”就是学生党员,它的“生产过程”即是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过程。因此,借鉴企业管理的ISO9000族标准来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体系,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正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其包括四个过程:有入党意向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要保障学生党员质量要求各个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而基于ISO9000管理体系“过程方法”理论,完全可将四个转变过程都设计为可以受控的过程并构建为同一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组织工作面”指承担学生党员发展任务的院系等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面”指发展对象身边的老师、同学、培养联系人等,实际上就是监督发展对象日常行为的群体,二者依据党章规定向培养对象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规划“过程转变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实际上也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实现各个转变过程的具体标准;“培养考察”(加工制造阶段)具体指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培养考察话动;“转变公示”(成品)是指发展各个阶段的公示;“分析、评测”(产品的使用、评价)则是对各个阶段的发展对象本身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是否达到转变的相关标准:如果达到标准,则该过程转变成功(图中显示为“是”),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则过程转变不成功(图中显示为“否”),这时需要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对培养对象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帮助他尽快成功转变。
2.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党员发展质量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就是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并把他们培养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管理机制,对促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构建高校党建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工作。第一,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及突出能力评价三部分组成。主观评价由个人展示、群众评议、党支部意见三个部分综合得出;客观评价是对发展对像的政治思想意识、政治理论水平、学习成绩、日常行为等方面的情况按一定标准量化而做出的评价;突出能力评价则是针对发展对象在校内外获得各种成绩的评估并进行酌情加分,比如参加各类活动获得的奖励、参加学校活动的成果以及发表学术论文等。第二,建立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管理机制的步骤。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管理机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建立科学的评价管理机制,必须严格遵循评价程序,精心准备,周密部署。评价程序共分为七个步骤(如图3),每个步骤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既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为广大学生党员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是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评价结果的正确运用与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党员对待评价机制的态度和其作用的发挥。
(三)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目前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工作,要在坚持从严治党的党员管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既要以服务于学生党员成长为宗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发展意识。调查显示,以基层党组织、培养对象、发展程序、外部环境等四大要素与党员质量保障相关度最高,本文将其视为质量保障体系中主要因素,高校可以运用马斯洛需求次理论,将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契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促进大学生党员质量自我提升。其运行模式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每一目标层的行为模式极为相似,因此我们将其行为模式理论引入,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党员质量保障动力模式,如图4所示。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激发学生党员良好的精神状态,把党员个人成长目标设定和组织期望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党员合理设定成长目标;把激发党员内在成长动力和提供外部环境保障结合起来,增强党建育人的功效;把外在目标转换为内在自我激励,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从而形成党员自我发展、基层党组织培养和群众督促的合力,促进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觉性[9]。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任重而道远,这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党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因此,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企业管理质量控制的科学原理,将其贯穿于组织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明确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总体目标和根本原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发展程序,科学落实每个环节、规范每个细节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进而保证大学生党员的高质量、高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