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计算机教学分析(9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必备工具,国家对电子计算机相关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中职院校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分组协作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教学方式,笔者对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必要性进行探究,并对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组协作式学习概述及应用必要性探讨
对中职生而言,分组协作式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中职教育虽然不在义务教育的范畴,但是对我国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计算机教学是培养中职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中职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有较大区别,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中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计算机教学与中职院校实践能力强的理念和要求相得益彰,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中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核心和重点。一直以来,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完美结合,分组协作式学习是将这两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方法。分组协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管理手段,分组协作式学习实质上就是将学生分成团队或小组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分组协作式学习是在教师掌握学生成绩和性格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协作才是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核心和精髓。协作主要是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分组协作式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小组成员除了具有协作意识,还应当具有竞争意识。要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同时形成良性竞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对中职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为分组协作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这对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有重要作用,对提升中职生的能力、促进中职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能力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具备计算机技术是中职院校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也对提升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有重要作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分组协作式学习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重要意义。
1.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分组是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基础和基本内容,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组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性格、成绩、学习能力、对计算机的兴趣有基本的了解,分组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哪些学生适合分配在一起,哪些学生不适合分配在一起,在整个班级范围内应该考虑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组。分为几组和每组分几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组的人数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讨论环节的开展;每一组人数多了,学生在上课期间忙于聊天,课堂纪律得不到有效保证。因此,在分组协作式教学的过程中,每组5~6人是比较合理的。在小组内部将计算机成绩优秀和成绩差或成绩中等的学生分为一组,也可将性格活泼开朗和性格内向的人分成一组,这种互补性的小组分配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小组分配完毕后,还需要在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组长的任职条件是: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动手实践能力强,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这种分组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大有益。
2.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实践
分组协作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的只是引导者的角色。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对于学生面临或已经出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对于动手实践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去帮助和辅导学生。在分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该根据各小组上报的学习成果对小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针对每个小组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对于不在状态的学生或者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学生,教师应该想办法帮助学生尽快调整过来。在小组学习中担任重要角色的学生,在实践中如果未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该考虑换掉该学生,但对在小组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鼓励及奖励学生个人或小组,避免学生因失去信心而对计算机课程失去兴趣。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践,但是教师一定要掌握课堂的节奏和自主权。
3.紧扣教学内容,设置分组学习任务
分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学习方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对分组学习的重视程度,一定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设置分组学习任务。教师要透彻详细理解教材。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在讲解了一个或两个部分的内容之后,就让学生分组学习还未讲解的内容,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可凸显教师讲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竞争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学习WORD的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毕以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每个小组设计一张海报,最终以海报的好坏来评判小组学习的成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认真听讲,最终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4.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小组任务布置完毕之后,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分寸,不能管得太多,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加强巡视,对于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在小组任务安排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任务安排,对于成绩优秀的小组可以安排一些难度较高的任务,对于成绩稍差、动手实践能力差的小组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成绩好的学生会积极挑战新高度,成绩差的学生可以树立起对计算机学习的信心。对于在小组学习中面临的问题,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多提问;对于学生成绩下滑严重的情形,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积极寻求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组长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在小组成员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先找组长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再与学生交流。
三、分组协作式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分组协作学习不能浮于表面
分组协作式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和学生对这一学习方式一定要重视,一定要注重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实质,不能浮于表面。分组协作式教学是建立在教师的配合、引导及鼓励的基础上的。而在一些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分组协作式学习只是浮于表面,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非常有限,课堂上还是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分组实质上只是满足了教师上课随机提问的便利性,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却未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领会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要领和精髓,让协作式学习贯穿于计算机教学过程的始终,将分组协作式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打着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幌子,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2.分组协作式学习应注重方式
分组协作式学习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应用不当,作用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一定要注重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分组协作式学习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座位随意组队,在课堂上打着讨论的幌子随机发言,课堂秩序异常混乱。分组协作式学习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聊天的场所和条件。这样的分组协作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整体的把控,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制定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制度及规则,将课堂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教师应该制定细则,规定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具体细节,如什么时候该讨论、什么时候动手实践,以及分组协作式学习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等,都应该有详细的规定,不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上什么也没学到。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造成严重影响。
3.对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展望和思考
分组协作式学习相比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加具有生命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组协作式教学法能够和不同学科结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方法;其次,分组协作能够融合进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协助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和分享,从而培养专项人才,为高层次的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再者,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点,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改进和提升;最后,分组协作教育方式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方面不再是单一的仅凭考试成绩,还能够通过默契程度、贡献值等多层次进行综合性评比。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分组协作式教学应该逐渐形成系统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最终形成教育教学的大环境。四、小结计算机教学是中职院校教学中的主要课程,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就业会产生重要作用。分组协作式教学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应用方式,把握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要领和精髓,不能让其徒有其表,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相信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成果的提高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张亚娟 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第二篇: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前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计算机已经应用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与研究了借助于教师持续创新发展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课题,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引言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进步,我国在培养中职人才方面也相应的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由于中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剧,因此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既要求人才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当中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能力,较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当前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实践课题。
1.教师应确实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
通常而言,密切联系产业界,是中职学校在教学当中的显著特点。伴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趋势,当前整个产业界由于竞争较为剧烈,因此必须紧密跟随当今全球的先进技术。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当中,不应仅仅是单一的教授给学生知识,而是应构建起长期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能够让学生具备基础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有效的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学习与改进自身教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学生构建起创新的学习氛围,应用素质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理解与掌握学习的方式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在教学当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创造性,在教学当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科学合理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开展创新教学时,师生之间应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并获得有效的提升,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并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深入的学习与掌握计算机知识。
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第一,教师应在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的心理环境。充分体现出民主化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当中构建起民主自由、融洽平等的良好教学氛围,以自我的专业知识来认真负责的指导学生,有效的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让学生能够获得自由的发展,教师还应激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大胆质疑、认真求证,在质疑当中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在求证当中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在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教师不应让学生立即认同自我的思维与想法,而应通过和学生一起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来让学生认知到其思维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使其获得正确的认知,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第二、教师应在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页具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的了解与掌握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与教学实践进行紧密结合。计算机作为一种实用型工具,其教学领域必须拓展到整个社会,计算机技术作为跨学科的知识,可相互渗透导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以此来达成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水平。因此,教师应构建起创新教育教学环境,安排学生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创新竞赛等,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在教学当中构建起良好的创新氛围。由于计算机教学自身具备快乐学习的特性,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在立足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况下,来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流程,充分体现出计算机教学当中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充分应用实际操作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当中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际操的平台,充分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来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并持续改进与升华自己的作品,教师在教授学生对某种软件的实际应用时,应首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多种角度来寻求对作品进行升华的方式方法。例如,在学生完成幻灯片产品介绍之后,教师可应用实际事例来进行鉴赏,并进一步指出作品在各个方面具有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进行改进的指导意见,安排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与升华,而在修改的过程当中,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趋于完美之时,就能够获得较好的成就感,并进行创新与发展,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创新。教师应在教学当中创设部分具有创新性的题目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时,可借助于制作报刊、广告页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word来进行文字处理;在教学制作Excel电子表格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制作简单的电算会计表格;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来拓展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
4.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教学状况之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亟待改进与提升。因此中职教师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开展广泛的学习与交流,进一步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8:74+80.
[2]张国英.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电子世界,2016,06:28-29.
[3]朱荣艳.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163.
作者:阚静 单位: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
第三篇:新时期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各个行业。因此,为了提高中专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适应市场需求,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合适的方法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中专学校具有自身特殊性,基于此,计算机课程教学需要寻找满足中专生特征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本文对新时期中专学校计算机的教学现状进行阐述,详细论述了新时期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广大中专院校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因此,计算机教学要与教育形式发展相匹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实践人才。中专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计算机教学要求比较高。因此,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一方面要与社会、教育发展相吻合,另外一方面,要与学生自身素质相吻合,改变传统的呆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
1新时期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是让中专学生从不懂计算机操作,都熟练应用计算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期中专学校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要求是,通过计算机相应等级考试。中专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从开始的好奇、认真,到后期学习变成不耐烦,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计算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家用电脑已经步入了寻常人家,我国在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因此,在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掌握。当学生进入到中专学校之后,尽管学习的知识更加深入,然而在表面来看,软件还是一样,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不耐烦。同时,对于来自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学生而言,对计算机接触不多,造成了这部分学生计算机教学要从基础抓起。因此,当前中专学校中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新时期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第一,因材施教,对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进行激发。学生在入学时,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课程计划与进度进行选择制定。中专教师对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针对专业不同,对相应的计算机课程进行开设,因材施教,使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对象感兴趣,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就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事实上,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低是当前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中专生基础比较弱的情况,对教学进程进行合理安排,对教学主次进行调整,不能照搬教材。一方面对教材知识的安排顺序进行调整,根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简单内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出发,向复杂问题过度;另一方面,基于教学大纲和计算机实践应用对教学主次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逐渐产生兴趣,从而促进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二,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转变师生角色,采取互动教学模式。作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配合的活动,教学需要双方的参与。传统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教学地位过度重视,对学生学习地位重视不够造,造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被动接受,无疑是一种单向知识传递。新时期,改革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师转变角色,使课堂组织与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将自主学习的权利下放给学生,为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提供时间、机会,对学生参与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进行激发,确保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当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学生根据特定任务,在问题驱动下,对信息与资料进行主动的收集、整理、分析,进行自主探索与互动学习,使既定教学任务顺利完成。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实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有机融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平台,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充分利用,使自身主动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主动进行探究,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第三,营造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使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中专学校基于社会需要,把计算机相关信息向学生课堂进行反馈,使学生能够对社会各个行业对计算机应用以及需求情况有所把握,明确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目标,使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热情提高。同时,中专学校通过定期各种和计算机有关活动的举办,比如计算机操作比赛等,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提高。一方面提高学生兴趣,另外一方面也使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将各种信息向学生进行反馈,实现资源共享,中专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实践经验,将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将相关经验用于课程案例的讲解中,使计算机课程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使课程教学改革更加深入。
3结束语
新时期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呈现出灵活、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征。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室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对学生参与计算机实践的积极性进行鼓励,同时,做好管理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进行激发,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从而确保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进而推动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力.对中专学习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字化用户,2013,19(7):73-74.
[2]闫燕.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29):177.
[3]陈国财.浅谈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J].学周刊,2012(1):31.
作者:张英 单位: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
第四篇: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虚拟现实互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教学利用虚拟技术模拟难以讲解的教学场景,并使之可视化和可参与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是的训练环境,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教学;应用
1虚拟现实技术简介
所谓的虚拟现实就是一项融合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心理学、人类工程学及人工智能的综合技术,虚拟现实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一种更加理想化的人与-机界面形式。虚拟现实技术包括具有自然模拟、逼真体验的技术与方法,根本目标就是真实体验和基于自然技能的人机交互,可以达到目标的系统。过去的教学方法无法将抽象概念理论形象化、直观化,无法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目的,而且部分带有危险的真实实验或操作,学生无法直接参与,更不能获得感性认识,还有设备经常拆装,元器件的损坏业十分的严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开创新的教学教育环境,采用新的教育技术形态。
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为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网络功能、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动态交互智能感知和程序驱动三维立体模型与场景等特点。
2.1沉浸性。对于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根据人类的视觉、听觉的生理心理特点,可以有效的产生三维立体图像,并且使用者带上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等设备,就仿佛置身在虚拟的环境中,就好像是在现实世界中,所以的感觉都是十分的逼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2交互性。在虚拟现实系统中,使用者可以使用电脑的键盘、鼠标进行交互,还可以通过特殊的头盔和数据手套等设备进行交互,计算机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全身各部位运动,进行调整系统的图像和声音,使用者可以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考察或操作。
2.3多感知性。对于虚拟现实系统中装有视、听、触、动觉得传感及反应装置,使用者在虚拟环境烘可以得到更多的感知,最终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3虚拟现实技术分类
3.1沉浸型虚拟现实系统。沉浸型虚拟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对于使用者需要戴上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跟踪装置,才可以进行交互,这一系统能让使用者的视觉、听觉与外界隔离,排除外界对其干扰,这一系统的主要优点在于使用者可以沉浸在虚拟世界,但是这种设备的价格十分的昂贵,推广还很难实现。
3.2简易型虚拟现实系统。所谓的简易型虚拟现实系统就是一台普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的,使用者可以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比如说苹果公司的快速虚拟系统,就是利用全景拍摄形成逼真的虚拟情景,使用者可以真实的感受虚拟的情景,这种系统结构十分的简单,而且价格十分的便宜。
3.3共享型虚拟现实系统。共享型虚拟现实系统就是利用远程网络,把不同地区的用户联系起来,大家共享一个虚拟的空间,并且可以对一个虚拟的世界进行观察和操作,最终达到协同工作的效果,这种方法已经使用在医学上,通过这种虚拟的手段对病人进行外科手术。
4虚拟现实在教学中的优势
4.1逼真。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软件平台可以形成一个十分逼真的虚拟环境,可以使学生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可以刺激学生的脑细胞,使大脑处于一种十分集中的状态,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2交互。学生通过虚拟的头盔、虚拟手套的反馈可以与虚拟学习环境中的老师进行交互,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控制信息,有效的处理加工和演示信息,可以及时的改善教学的方案,建造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虚拟环境。
4.3合作。虚拟现实系统可以使学生处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探讨、相互合作交流,教师也可以直观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的努力,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5.1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知识学习。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的把现实中无法正常观察到的事物的变化过程可以重现,有效的为学生提供更加逼真和生动的学习资料,使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和理论更加的形象化、直观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更加理解,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需要的形式进行更好地学习,并且可以进行交互式学习,有效的获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具有的微观性、瞬间性、危险性、长期性,而且使用其他方法是很难观察和验证各种事物,使学生更加快速的接收这类知识,在课堂中教师陪着学生一起进入虚拟境界中,可以边观察边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虚拟情景进行仔细的观察,有利于了解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5.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对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各种假设事物进行模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假设产生的效果,就使得计算机教学脱离了生产实践中取材、实施、效果差等问题,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在过去的实验教学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购置实验设备和实验道具,或者是在实验时有危险性,实验时间很长,这都影响着学校的实验教学,但是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各种网络虚拟实验室,就有效的解决了过去实验中的问题,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学生的各种感觉都与虚拟的学习相互连系,这种教学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解决了实验设施差的问题,也有效的减少学校因实验设备耗费大量资金的情况,使得学生不会在受到学习条件、实验设备及场地的影响,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4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技能训练。对于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扮演角色,完全的投入学习的环境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另外虚拟训练中是十分安全的,学生可以放心的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了操作技能为止。
5.5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网络化教学。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的不断发展,这种借助网络的虚拟化辅助教学在未来的教育方式中占据着有利的条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使得学习情景和实际情境相结合,在实际情境中具有丰富性的生动性等特点,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对于过去的计算机教学中有很多的限制,其中空间和时间限制尤为严重,而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破除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想要的情景。把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进行智能型、交互式、分布式、图文并茂的教学,通过互联网传输逼真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了教学中,但是现在完全沉浸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设施的价格还是非常昂贵的,这样就制约了虚拟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为教学媒体的应用开辟新的道路,随着虚拟现实系统价格的下降,不久的未来,这种新的教学媒体必然会被广泛的应用,当虚拟现实在教学中普及,教学方式也随着发生很大的变化,对我国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学军,基于Flash3D的中学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4.6(1):23-24.
[2]尹立辉,网络虚拟化学实验的实现方案[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0.17(2):29-32.
[3]杨景琴,陈坚,VRML中粒子系统在虚拟化学实验室构建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4):12-14.
作者:赛炜 单位:西京学院
第五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思考
摘要:就业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提高中职学生社会竞争力,提升个人技能,中职学校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也偏向于就业导向,尤其对于计算机等技能型学科,以就业为导向,从理论型教学向实践型教学模式转型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用人机制的转变,也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改革适应市场需求的体现。
关键词:就业导向;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程,作为与英语比肩的中职学生必备技能进行教学。根据计算机行业特点来看,大致分为软件应用、硬件维修和网络技术几大类。从教学内容来看,每个教学方向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以便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并使之成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必备技能。从实践经验来看,计算机技术对于增加中职学生社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种人才需求也催生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
一、重新定位学科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发生了转变。尤其对于中等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由单纯的技术型职业角色向创新型职业角色转变,对中职毕业生的信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这也迫使中职学校提高计算机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学科地位和专业地位。首先,提高学科的专业地位。除计算机相关专业以外,其余专业将计算机作为公共基础课之一。将计算机与英语作为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两项职业技能,以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提高学科的重视程度。对于计算机学科的重视不仅有受教育一方的责任,也有教育方的责任。从学校方面来看,需要将提高计算机学科地位落到实处,除硬件设施配置到位以外,对于师资力量配置、教师队伍建设也应当落到实处,引入或培养具备“双师证”资格的教师,以强化计算机学科实践型课程的教学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从实践应用角度对计算机学科进行重新定位。
二、增加实践课程比重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在于围绕中职学生学习诉求来进行。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稍显薄弱。过硬的技术则成为他们迈入社会大门的重要砝码。而过硬的技术源于千锤百炼,源于实践操作经验的积累。因此,加大计算机学科的实践型课程比重,是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增加实践课程课时占比,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大纲及课程体系设计来看,计算机课程所占比重较小,且课时相对固定。增加计算机学科课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措施。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大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都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分开教学的模式,这样使得计算机课程过于重视理论,而忽略了实践的作用。但简单地缩减理论知识课时,增加实践操作课时,又会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因此,最好的方式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地点全部设在机房,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步骤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融会其中,使学生边练边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而夯实了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站在能力本位的角度,让实践课程“学而有物”。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要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则需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理念,将实践操作的步骤落实到学生身上,并以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教学融入职业需求
计算机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基本知识点和简单的办公软件操作,是绝大多数职业所必备的技能,具有共性需求。但中职学校设置了不同专业,每个专业的职业角色也各不相同,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诉求也存在差异。要满足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需求,体现计算机教学的就业导向,则需要将计算机学科融入不同的专业教学体系中。这种学科融合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中。为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诉求,可编写校本教材,以满足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为了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对于相近专业或同一专业的学生,可采取统一授课的方式,以便列举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案例。如财务类专业,可增加EXCEL函数教学内容,通过会计日常工作中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任务,学生在解决会计问题的同时,也掌握了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要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就要将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落到实处。
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技能的需求入手,重新定位计算机这样一门应用技能型课程的地位,引导学生重视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同时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增加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采取边上机操作边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实践技能的掌握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改革要贴近学生的职业角色,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志萍.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优化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9):263.
[2]唐玉娟.“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软件导刊,2013,12(3):182-184.
作者:郑欣禹 单位: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
第六篇:微课在计算机教学的运用
摘要:在当今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受到了极大程度的追捧与欢迎,计算机技术作为复合型人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之一,不断的引起了各大学校的重视,促使各大学校针对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以便促进其未来的发展。对微课教学的特点与现阶段我国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计算机教学中微课课件的制作与实际应用情况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教学;运用
1微课教学与教传统教学的区别
从微课教学的特点上来看,微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微课课件的制作,通过课件播放的形式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与传统的静态式教学相比,微课教学属于动态式的教学方法之一,课件的播放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从教学时间上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尽可能的利用所有的教学时间,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一股脑”的交给学生,使学生失去了正常思考的时间,耗时较长,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而微课教学则可以通过微课课件的制作,将一堂课的的教学内容完全压缩到课件当中,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着重讲解,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教学平台网站进行在线观看或下载,而教师则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来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效的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从课堂的延展性上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单一,缺乏课堂教学中应有的层次感。而微课教学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通常都会突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题,针对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微课课件的制作将相关内容进行延展与延伸,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事业。
2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所不可获取的技术之一,计算机教学也逐渐融入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的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地区经济环境的差别很大,部分地区在实施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硬件设施不足,导致这些地区无法实现真正的计算机教学。从我国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讲解与演练同时进行的方法来进行。然而,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对于一些毫无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法便会对其形成困扰。而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在于弥补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而不是加大差异。由此看来,我国现行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与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与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改良。
3计算机教学中微课课件的制作与注意事项
3.1制作微课课件。众所周知,微课是通过提前制作教学课件,再通过课件的播放,来实现教学目的的。因此,在录制课件前,要先选择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所需使用的微课类型。由于微课教学属于课下教学任务,因此在选择教学类型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适合学生在家学习的课程类型进行录制。例如:复习型课件、思维拓展类课件、预习辅导类课件等。从时间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课前教学、课中教学与课后教学三大部分。首先,是课前教学。在制作课前教学微课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班级同学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基础水平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件软件方面的制作,并将其传到学校内部的教育平台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共享。并通过相关渠道与学生取得沟通,或者使用在线答疑的方法,来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能够准确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并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当中进行着重讲解。其次,是课中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微课教学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着重讲解,并对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存在的疑问进行重点演示。为了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不仅要安排好课堂教学当中的各个环节,还要结合微课的特色实现多角度的教学,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最后,是课后教学。所谓课后教学,就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与练习,是无法满足计算机实际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对知识点的吸收与运用。因此,在微课教学的作用下,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教学时学生的问题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针对问题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对课件进行更新,从而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3.2微课课件制作时的注意事项。在计算机微课教学当中,课件的制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件制作氛围。在微课课件的录制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录制现场的安静,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务必要专心于课件的录制,语言方面务必要保持一定的逻辑性,且选用的图片资料要清晰、易懂,以免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其次,要准确的把控课程的时间与内容。微课教学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其较短的教学时间与精炼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微课课件的制作中,也要充分的体现出这两点,尽可能采用简短的视频来对知识点进行切割式的讲解,便于学生进行学习与吸收。最后,要做到图文并茂。在微课课件的教学当中,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图文并茂,从而改变传统教学当中的静态式教学,充分的发挥出微课课件教学中的动态化的教学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与此同时,丰富的视频、图片资源在丰富了学生知识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4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在计算机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而微课教学致力于对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着重讲解,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线下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微课教学正式实施以前,要先建立校园微课平台,并建立相应的网络监督机制,确保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微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可以将微课教学的时间与学生的学分直接挂钩,迫使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时间的微课学习。其次,教师必须定期向校园网络维护更新技术人员发送最新的微课课件视频,及时对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及重点内容进行更新,使学生在参与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更够得到最新的观点与方法。并且在每一节微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适量的作业布置,以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解。最后,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并不是教师一人讲课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师生全力配合,共同完成的教学新模式。因此,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与默契配合,也是提高微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5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也是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大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压力不断增加。微课教学可以通过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计算机教学中涉及到的重点内容及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讲解与分析,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未来的计算机教学当中,必将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谈潘攀.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旬刊,2014(6):75-76.
[2]王敏,赵帅帅,刘稳卫等.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194-195.
作者:谢天锦 单位:福州第二技师学院
第七篇:混合式学习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包括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以及计算机操作学习,因此被视为混合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旨在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有效进行混合式学习。关键字: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何克抗教授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是:“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理解,在这种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教学模式也是由多种混合方式组成,并不拘泥于运用某一种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相关概念
1.教学模式的涵义
国内外研究者对教学模式涵义的看法并不大一样,国外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乔伊斯和韦尔在其《教学模式》一书中的定义,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指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2.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基础。计算机课程是以认知主义为基础,强调建构性、社会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计算机课程的理论基础,即课程的设计都是基于此的。
(2)教学目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个。一是理解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及各种学习的过程、条件与规律,掌握提高个体和组织的学习效能、知识创新的组织策略、支持策略与激励机制;二是了解认知科学与学习科学的关系,熟悉知觉、记忆、思维、知识表征与问题解决等个体认知心理规律,并能就学习实境加以合理应用;三是了解分布式认知、群体认知、非正式学习等学习科学前沿理论以及知识管理、绩效支持系统等新兴学习支持技术;四是能以系统、整合的方式,以生态观的方法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人类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评价。
(3)操作程序。操作程序是指完成教学目标的步骤和过程。计算机课程的操作程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进行面对面授课,课程相关通知、讨论都是基于网络,课程资源、课件等也都在专门的课程网站上。助教负责指导学生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干预,另外每个班级学生中的课程管理员负责收集电子报、收集班内同学的作业等。
(4)实现条件。计算机课程的构成要素比较多元化,教师、助教、课程管理员、教学内容、课程主页、课程讨论组、课程微博及博客等多种要素构成了混合式学习模式。(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评价有其独特的地方,一般的课程评价只是简单的教师评价学生,而《人类学习与认知》课程的评价包括三部分,教师评价、助教评价、小组互评,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以实现最佳评价效果。
二、计算机课程常用的教学模式
1.课程教学模式的组成
混合式学习基础下的教学主要包括面对面授课以及在线数字化学习。因此在线学习需要良好的网络平台与网络工具来支撑,该课程的网络工具主要如下。
(1)课程网络平台。课程网络平台以专题学习网站为中心,建立了学科网站,整个网站包括主页、学习指南、最新公告、课程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资源、课外阅读、每周电子报以及友情链接等主要版块。
(2)课程讨论组。课程讨论组有两个,一个是全班学生的讨论组,另外一个是课程管理员讨论组,用于教师与学生等多人就某一课程问题展开讨论,便于进行协作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课程讨论组与邮箱绑定,讨论组有新的消息出现,学生的邮箱就会立马收到相关信息,以便于学生即时快速地参与讨论获取信息,学生可以通过邮件和讨论组两种形式回复信息。
(3)微博、博客。微博、博客是当前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随时可以简短的信息,基于新浪微博建立计算机主题学习博客,教师、学习者、助教都加入其中,大家都可以及时信息、资源,还可以通过“饭否分享”功能分享其他站点的优质资源,达到资源及时分享、及时推送,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
2.课程教学模式简介
(1)教学模式实现的前提。学生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注册各个工具并加入其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内分工协作,学生的各项作业以及学习活动都是以小组为整体进行的。
(2)课程组织的信息流程基于网络。
(3)课程角色。教师是课程进行的关键,在这种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不光进行课堂教学,也参与在线教学,例如建立课程网站、课程讨论组、新浪微博等,运用技术建立平台并参与其中。助教主要工作就是辅导本科生,对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的作业进行干预、指导改进,利用网络工具交流、助教干预之后,学习者将修改之前的作业并与之前形成一个对比,这说明在助教干预之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计算机课程常用教学模式浅析
1.模式的优点
此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了网络课程的设计与网络交流协作工具,属于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运用多种形式的常用网络工具进行学习,学生都具有很高的自主性,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只限于在课堂接受知识、课后一片空白,而是将课堂与课后有效结合起来。以小组为单位的作业过程中,学生都参与其中,这对于督促学生学习起到很大作用。其次,助教对学生的干预属于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后给学生相应的反馈,学生根据反馈修改作业,这使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大多数学生与助教都有一定联系,这样在学生作业或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请教助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一定帮助。
2.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是很畅通,他们的交流不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会影响到学生的发言。其次,交流工具比较繁多,而且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些网络平台与交流工具,这让很多学生都感觉到无所适从。最后,评价期间,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缺少有效沟通与交流,使得给学生的分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对分数的满意度比较低。四、小结教学模式的总结与分析反映了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对计算机课程常用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建构一种有效合理的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混合式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吕森林.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4(10).
[2]黄荣怀,周跃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金俊标 单位: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
第八篇:学习环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分析
学习环理论最早由美国物理学教授科普勒斯提出,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可分为紧密相连且相互影响的三个环节,即概念探究、概念介绍和概念应用。随着学术界及教育领域对学习环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三环节的学习环模式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五阶段的学习环,即增加了“引入”和“评价”。随着“学习环”理论的不断成熟,中职计算机教学开始引入该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教学实验的方式,对中职计算机课引入学习环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一、中职计算机课程学习环模式的教学概述
1.学习环模式的教学过程结合
当前学习环模式的五阶段理论,学习环模式的教学过程可描述如下。一是引入阶段,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形成问题,并提出假设。二是探究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学情境内,对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探究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三是解释阶段,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分析之后,将得到的结论和假设进行验证,看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进行解释,如果不一致则探究原因。四是交流与扩展阶段,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到的结果,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五是评价与反思阶段,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收获、反思问题,并进行完善和改进。
2.中职计算机课的性质特点
中职计算机课具有较强的职业性特点,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较为突出。中职计算机课是面向现代社会而设计的一门现代化的课程,是中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中职院校课程设计来看,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基础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基础性问题。此外,中职计算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在进一步的计算机深造中具备坚实的基础。中职计算机课具有基础性、发展性、操作性强、普受欢迎、应用面广、受限制性等特点。
3.中职计算机课教学中应用学习环模式的可行性
中职计算机具有突出的职业性特征属性,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是否能够取得突出的效果,其具体实施是否具有可行性,这些问题需要理论分析和教学实验来验证。首先,从理论方面来看,学习环模式是以探究学习理论为核心,并在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基础要求,这使得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具备了可行性。其次,从学生层面来看,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和特点使学习环模式具备可行性,中职学生可塑性强,课余时间较多,积极性高,无升学压力。最后,在学科与设备方面,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实验,这是学习环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而且当前中职院校普遍具备微机室及相应计算机软件,为学习环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二、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分析与设计
1.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同其他教学模式相似,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在设计上同样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原则。在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上,要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中还要注重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还应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层面。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设计需遵循递进性、程序性、目的性、普遍性、学生主体性、情境性、科学性、实践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原则。
2.学习环模式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理论上的学习环模式只是一个框架,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设计需要结合中职计算机课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其具体设计过程如下。一是结合中职计算机课和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环模式进行改进,设计“四环七步”的模式;二是课前环节进行学生分析,并结合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来分析学习需要,然后准备教学资料;三是问题呈现环节,在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分析学习内容并发现和提出问题,之后结合问题提出假设;四是问题解决环节,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并对资料和问题、假设进行分析验证,做出判断并以小组模式组织作出结论,然后展示结论,小组间交流结论;五是评价和反思环节,对得出的结论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过程、知识获得、问题发现和情感态度。
三、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教学实验分析
该教学实验样本群体选择笔者所在学校的2015级学生,以《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课程为教学内容,设置一实验班和一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学习环模式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周期为一学年。
1.教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首先,提出教学实验假设,假设学习环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技能、综合能力、情感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其次,教学实验的考评方式为测评、访谈与问卷调查,测评材料为中职计算机应用知识试卷、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态度调查表、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的问题呈现采用学生探究形式,问题解决和评价反思采用教师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该阶段主要涉及计算机及网络的基础知识,比如电子邮件的综合运用、互联网信息的查找方法等。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健康上网”的意识,以及鉴别网络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第三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局域网组建各部件的操作与设置,以及组建局域网的方法和过程。在这个阶段,问题的呈现依然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教师在该环节主要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环节、教学过程和教师课后反思。其中课前环节进行学生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环境准备等工作,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问题解决、评价和反思等。
2.教学实验数据统计
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束之后,以调查问卷、访谈、期末测评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并收集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学生的测评成绩来看,实验班平均分为73.53分,对照班平均分为64.27分,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访谈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计算机学习兴趣和态度上,超过70%的学生认为“有趣”或“非常有趣”,认为中职计算机课“重要”。而对照班中有同样选择的学生占比则不足50%。相关能力测评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操作、局域网组建操作等方面较为熟练,而对照班学生则相对较差。
3.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教学实验的数据统计结果说明,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获取方面,采用学习环模式教学的实验班明显好于对照班,这说明学习环模式教学能够显著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期末测评的结果也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均好于对照班,这说明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学习环模式下,中职生在计算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感价值等方面均表现得较为突出,这说明学习环模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主动性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作者:武晓慧 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师学院
第九篇: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
摘要: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各个行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计算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成为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文章通过简要分析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指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现状;方法
目前,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高低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在中职学校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合理,很多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低、实际操作能力不高,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在这种形势下,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有效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工作。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自身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高,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中职学生的进步。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一些中职教师依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致使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果较差。另外,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往往会分神、缺席,从而使得自身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不扎实。此外,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中职教师很少给学生亲自操作的时间和机会,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不高。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2.1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应该积极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共同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同时,中职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构建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自主探究,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热情。此外,中职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及时了解计算机的更新情况,合理展现最新的发展动态,让学生掌握最新、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中职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构建活跃的教学环境,以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中职教师可以通过创作比赛、小组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结合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创新热情
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中职实际应该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合理讲解计算机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中职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事例,讲解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而且,在教学活动中,中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和学习理论知识,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另外,在教学实践中,中职教师应该适当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积极,尝试进行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Excel表格时,中职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每一个月的生活消费情况,自己设计、制作统计表格,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强调自身的指导作用,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体验的时间,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中职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画图功能时,中职教师可以讲解键盘的功能和画图的技巧,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2.4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在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会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中职教师应该积极革新教育理念,合理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不断增强计算机教学的吸引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PPT演示文稿制作”时,中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爱动漫的特点,播放比较优秀的演示文稿,然后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作演示文稿,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表格、课件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形势,合理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淑慧,和自伟,张亚东.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3:197.[2]裴斐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6,19:112.
[3]吴云.有关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新课程(下),2016,06:176.
[4]]薛冬霞.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129.
作者:赵有为 单位: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