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计算机教学效率提升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网络技术与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要求现代人应该具备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中学计算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承担着这项任务。为此,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在借鉴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效率。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学计算机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必须针对中学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一特点,充分尊重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更新理念,深入研究,全面把握教材
只有教师透彻研究教材,才能深刻把握和理解教材的内涵,从而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特点,在明晰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并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加深了信息文化教育的价值,把技术和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保障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在目前通行的教材中,必修模块的主要内容是处理和交流信息,立足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密切结合社会实践与信息技术,同时突出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教材提供的范例和活动建议,完全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只有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才能够基于整体进行考虑,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学习过程中乃至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帮助他们强化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明确教学目的,落实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最为根本的任务,其最终的目标是帮助、指导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坚持围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内涵是收集信息、管理信息、储存信息、传递信息和应用信息。目前,在我国中学计算机教学课堂上,绝大多数教师往往是通过课堂讲解,把信息技术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新课程、新理念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师权威思想,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学生能否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同时,注重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坚持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动力
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即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各种知识(信息)的记忆,这已经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增长的趋势,也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记忆信息已不再是最主要的,而是应该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具备获取、分析、传递和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着力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提供“资料库”,组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到“资料库”中获取相关的材料,并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华丽精美、图文并茂的生日贺卡、新年贺卡、电子海报等,也可以制作班级课程表和值日表、同学通讯录等。在这一过程中,也许有的学生通过纸笔进行运算、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他们对于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却明显要比其他同学高,而信息社会往往就需要这样的人才。长此以往,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也就会增加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保证教师顺利地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热情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想持久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就需要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其学习热情。目前比较流行并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以用为主,培养能力”原则的指导下,保证学生亲自体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全部过程,从而深刻体会到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成就感。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在课前把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然后在课上师生之间围绕所设计的任务展开交流和互动,直至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的任务一定要具有真实性。设计中学计算机教学任务一定要立足学生熟悉的真实场景,因为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实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的、可操作的、实用性强的活动。例如,在教授“博客———你的个人网络日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来创设情境,并提出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同学们,大家都会上网,第一个网络主页是QQ空间,你们知道QQ空间是什么吗?它具有怎样的功能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网络日志、博客,明确通过QQ空间、日志、博客,可以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发表自己喜欢的照片,表达个人的心情以及对人对事的看法等。教师可以接着继续提问:“有的同学可能还没有自己的QQ空间,大家能帮助他们建一个吗?怎样才能把QQ空间建得更漂亮呢?”如此的教学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既真实又具有很高的趣味性,能够立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完成任务。
2.设计任务一定要具有整体性。设计中学计算机教学任务要保证其具有整体性,做到所设计的任务能够衔接和串联起全部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理解融会贯通所有的知识点。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能够利用知识点的递进性进行分析思考,最终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其信息素养的持续提升。
3.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层次性。中学计算机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和遵循学生认知的客观规律,立足学生的实际;设计的任务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又环环相扣,也就是要具有层次性。从而保证学生在逐步完成一个个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最后顺利地完成总任务。
4.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开放性。无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教育教学,都已经全面应用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因此,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所设计的任务必须具有开放性,从而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并在开放的信息网络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培养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机教学要实现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事先明确课程的阶段、单元和课时任务,并依据相关理论点拨学习方式,在随后的学习中,引导、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和学习计算机课程。明确的教学任务,必须立足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水平,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既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计算机理论和操作水平。同时,坚持优化教材内容,摒弃那些落后于时代的知识点,淘汰学生理解困难的学习案例,从而保证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核心是完成设定的任务,然而有的学生可能在做任务时存在着畏惧、退缩的心理,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及时地引导和鼓励。例如,在教授建立和使用数据库的内容时,很多学生不太了解数据库,这时教师应该适时地引入教材中的案例,并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创建和使用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数据库的作用。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中广泛应用的网络,使计算机课程成为了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要重视的一门课程。因此,中学计算机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在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地位,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立足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形势,切实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效率,最终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绍青,等.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何新伟.简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5).
[3]吴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0,(9).
[4]李春坡.如何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
作者:邱玉坤 单位:绥阳林业局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