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计算机教学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导探究动力
1.导在工作任务的挑战中在中职计算机探究性教学中应当设计一些与未来工作有关的任务,让中职学生提前模拟未来工作岗位,使学生对未来工作充满憧憬,产生积极的情绪。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笔者针对所带汽修专业、药剂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任务是《名片制作——图文混排的妙用》,引导学生为未来的自己制作一张高大上的个性名片,体现中职学生的价值。导学中不仅让学生知道名片包含公司名称、姓名、电话号码、单位地址等必备内容,还给学生展示并分析一批有特色的名片。教师再根据所学专业特色提供一些素材,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这种精心准备的导学,把学生对名片的了解从浅层(要素)提升到深层(个性特色),对名片的制作从不懂到跃跃欲试,再到制作出有特色的个性名片。
2.导在趣味活动的享受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想办法引导学生感觉在趣味活动中,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与快乐,在不知不觉探究中学会操作。如:PPT综合练习时,先用PPT展示学生童年时代曾经玩过的(吹泡泡、翻花绳、跳房子等)、吃过的(糖葫芦、泡泡糖、棉花糖等)、唱过的各种童谣(丢手绢、我爱北京天安门、小老鼠上灯台)、看过的各种动画片(蜡笔小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奥特曼、还珠格格等),这些童年趣事,勾起中职生的美好回忆,引起学生快乐的心情。为了延伸这份享受,就要让学生做主角,亲自去制作属于自己的PPT幻灯片。任务是借助PPT各种功能,把属于中职生的那份童趣用PPT展示出来。这样PPT一定是学生尽其所能,想展示其美好童年的一个窗口,学生一定会运用文字、文本框、艺术字、图片图形、背景颜色等静态元素和音乐、视频、自定义动画、超级链接等动态元素,精心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导探究能力
探究性教学的根本在于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通过反复的质疑析疑,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升能力。中职生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学习的,在教学中更需要教师的刻意引导。这里以递进式导学的操作思路为例(见下图)。
1.被动探究当学习“填充柄”时,先让学生带着任务探究,任务是:如何在EXCEL表格中快速有规律输入学号“1、2……45”。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发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输入方法;另一种是使用了“填充柄”进行填充,很明显后者更快且准,效率高。此时要求学生用“填充柄”,参考书本P182中的提示“填充柄的使用”。学生探究时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三种情况:一是能借助“填充柄”有规律地进行填充序列1、2……45;二是所有的序号都变成“1”(与第一个数据相同)。三是找不到填充柄或不能正确使用。教师把这三个问题抛给学生,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三种情况?”“如何正确使用?”
2.反馈交流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究、同学的互帮互助以及教师的导学,找到问题的焦点是“填充柄”的用法是否正确。正确用法是:把鼠标挪到所选单元格右下角,就是当鼠标从空心的十字形移动到右下角才能变成黑实心的十字形,拖动鼠标填充。上面三种情况:一是先输入规律1、2后再使用填充柄填充才有效;二是没有给出规律,填充变成了复制;三是鼠标需要移动到单元格的右下角才能找到填充柄。通过这一轮的反馈交流,学生掌握了填充柄的正确使用方法,也了解了填充柄可以填充有规律的序列,也可以复制。
3.主动探究难道“填充柄”的作用就这些,还能填充什么?如何把神奇的“填充柄”用好用活?教师需要再设任务,再提层次,给学生实现二次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当学生学会了利用函数SUM求多个数据的总和时,是否也可以利用填充柄更快更准地求出全班同学期中考试各科成绩的总和呢?学生探究过后,都能借助“填充柄”进行全部求和。前提是要借助相对、绝对、混合引用地址三种地址,使得公式可以按同样规律套用填充。同样,求平均值、求最大、小值等等函数都可以套用。
三、导探究潜力
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条件和学习基础,探究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需要由浅入深,采用递进式导学,循序渐进的探究教学,增加信心,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教师提供样稿,学生在模仿中探究在教学初期,教师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探究,并且把结果展现给学生,让每位学生知道从哪里下手,模仿着探究,通过努力都能尝到探究的甘甜,进而信心大增,长久下去形成探究的习惯。如,在学习Word软件时,对于字体、段落的设置,教师以任务为驱动,样稿为目标,学生打开“开始”选项卡,在“字体”或“段落”组中选择相应的按钮命令,就可以完成操作。这样只需要学生大胆用鼠标去感受各种按钮命令,就能完成相应的操作,简单而实用,学生会从模仿中慢慢有了信心,体会到成就感。
2.教师提供设想,学生在探究中超越教师需要设置一些层次较复杂的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操作结果,这样会增加探究信心,提高探索能力。如:当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图文混排时,就可以运用综合任务,进行“图文混排”制作小报,这时需要用到文字、文本框、图形、图片、艺术字等,再进行排版。版面的设计是有讲究的,文本框如何安排、图形应该怎么点缀、颜色如何搭配、文字字体选哪种更美观更大方、选择哪些图片、图片样式怎么处理、艺术字是否有需要等等问题,都要围绕版面如何设计才能更美。学生们在精益求精中探究,最终才能得出较满意的作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去超越。
3.教师提供项目,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术,使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到主动体验。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创新意识增加,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如在学习WindowsMovieMaker多媒体软件时,完成一个探究性项目——“制作主题为《我的高中》的视频”,根据主题的要求学生需要去完成以下探究:①素材的准备,②图片的处理,③音频、视频的格式转换和剪辑,④字幕的添加(片头、片中、片尾),⑤旁白的录制和添加,⑥格局的规划,⑦视频的制作等。随着项目制作过程的不断推进,会不时有新问题进行干扰,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解决办法,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网络学习、请教老师等。总之,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运用好“三导”,使计算机探究性教学更多地导出中职学生的动力、能力和潜力。为社会提供有自信、有能力、能创新的一代中职学生。
作者:陈红梅 单位: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医药类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
一、改革教学模式,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学与就业目标脱离、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填鸭式”教学普遍等。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队伍。
(一)医药类中职生就业方向分析医药类中职学校的大多数毕业生都要为医药行业服务,所以医药类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必须体现这一就业方向,在教育过程中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根据岗位需要进行教学模式设计,使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等多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二)把握就业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必然促使中职学校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内容选择应围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需求能力展开。其次,应围绕社会、市场、企业需求构建培养方案和制定学生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浏览、实地调查把握人才市场动态,了解医药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情况,为学生量身打造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更好地满足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打造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队伍医药类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其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教学手段等尤为重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充实自己,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设计课程,以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其次,学校应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培训计划,扩展培养范围,拓宽培养途径,多给计算机教师提供接受培训的机会。不仅要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计算机培训班,必要时也可参加省外的计算机师资培训,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学校计算机教师的整体水平。另外,还要推行教师进医药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让教师在了解企业对计算机技能和应用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优化教学设计,更高效地传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医药类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中,学生既需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又需将所学知识和技术融入到药学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为他们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体现药学特点。如讲授“EXCEL”表格制作时,可让学生以某药厂所生产的药品种类为题做一个电子表格,让学生既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又对药品的类别和用途等有了进一步了解。再如,讲授“Internet”使用时,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医学信息的搜索引擎和网址,教他们如何利用网络检索来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引导他们不断借助网络资源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浏览医药行业的动态和企业用人标准等,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深度的引导而非难度上的追求。可以在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学科发展史和名人故事,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求兴趣。同时,还可以考虑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这样,学生会对该理论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学内容也应与社会实践相关联,有时计算机本身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加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主探讨和研究,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三、注重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抗诱惑能力不强,辨别能力较差,情绪和行为自控能力较弱,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德育特别是在包括计算机学科在内的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非常有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享用计算机带来的方便;另一方面,要防范计算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病毒的侵入、资料信息的外泄、网络欺骗、色情垃圾、信息污染等。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才会使他们有丰硕的收获。相反,如果任其自然,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计算机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任。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中职学生信息责任感、提升其信息道德的必然需求。
(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建议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是一个带有挑战性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树立道德典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计算机教师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技术和知识的主导者,在教学中要做道德教育的有心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善于发掘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德育内容的实质,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其次,要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要想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所以,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方法和要领,把握好尺度,选用有效的疏导沟通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后,应将生活实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目前的计算机教材更多涉及计算机操作技巧,并没有将德育纳入课程目标。因此,教师应以学生关心和熟悉的内容为线索,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校要组织唱红歌合唱比赛,教师可根据计算机中的Flash功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歌曲,依据歌词亲自制作视频。这样,既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检测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道德教育效果。学生通过忆苦思甜,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会更好地珍惜现在,努力学习。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加强和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医药类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要传授学生计算机技术外,还要更加注重计算机在医药行业的用途,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医药类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需要。
作者:王倩 游大磊 单位:河南省医药学校
第三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设情景,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中职学生对游戏、时尚信息、新科技产品等较感兴趣。因此,我们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课堂丰富多彩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态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巧设任务,也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巧设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课堂的有效性必然会得到提高。在教《图像处理与设计》中,利用矩形和圆形工具来设计图标时,笔者就创设了如下一个情景:随着一幅幅宝马汽车、丰田汽车、本田汽车的精美图片在屏幕上出现。学生一个个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看着屏幕上美轮美奂的汽车图片,并不时评论及发出惊叹声(尤其男同学)。此时,及时地提出“: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对汽车特别感兴趣,你们能说出以上各种汽车的标志是怎么样的吗?你们愿意去了解和探索他们的标志是怎样设计的吗?”一石激起千丈浪,一个好的情境就像一块石头激起学生内心无尽的“浪花”。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但要注意的是有效的情境导入,应选择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并挖掘情境的利用价值,从而保证以最佳的方式引入新课。
二、有效的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是否有效,是否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取决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否有效。相当部分中职学生很难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遇到困难时急切需要得到帮助。因此,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师生互动,及时地和学生共同开发、丰富课堂内容,将课堂变成动态的、发展的,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同时,也要保证生生互动(小组协作)有效、有序。生生互动应该具有既轻松又严肃的课堂氛围,也要置于师生互动的大环境之下。这是中职学生小组协作过程中最难把握的问题,控制不好就很容易变成学生之间的“闲聊”,造成课堂失控。因此,教师既要给学生自由地表达意见和提出问题的空间,也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督促者的作用,保证互动过程的有效,而不是漫无目的,放任自流。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讨论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
三、运用激励和谐的有效评价
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教师的课堂评价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因此,在每节课结束前,教师都应该正视学生的成果,将各小组不同的意见和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教师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这有利于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水平和深广度,让学生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人的成就感。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教学中我们要留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表扬态度认真的同学和小组,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于个别后进生或态度不够认真的同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他们也能积极溶入到教学中;学生以主体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小组间互相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评论,对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愉快地体验成功的乐趣。但也要防止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否则将失去表扬的意义。
四、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
有效的教学不但要求我们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效果,而且要求在课堂外增加有效性的学习,要积极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省、市、县及校际的各类比赛。搭建或借助好这些平台给不同层面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挖掘学生潜能,培养特长。学生有机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想方设法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效果就会更加显著,学生的信息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作者:黎式礼 单位:怀集县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