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师德构建范文

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师德构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师德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师德构建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孕育着传统文化的重大变革,诞生了改变和重构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的网络文化,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师德建设必须面对现实进行理念提升,模式重构及方法创新。

关键词:网络文化师德建设影响对策

一、网络新文化的特征

1.1提供资源共享的文化

Internet原意是Inter——Network,通译为“网络互联网”,一般称为“互联网络”,我国官方译名为“因特网”。“因特网”经过远程终端联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和信息高速公路四个阶段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显现出“以光纤为骨干网的高速通讯平台;以连接各类应用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网络平台;以传送视频、音频、数字、图象等多媒体服务平台”三大特点,将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和用户连接到信息网络中。群体和个体用户通过跨越时空、跨越国土、透视社会的各类平台提供的信息源任意选取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的国际性、知识(信息)需求的互换性及快捷性。

1.2信息结构多元的文化

网络文化行为,使进入信息结构高度离散的国际性网络失去主观主导及专门化的特点,面向高度综合性及广泛性的无中心文化环境发展。伴随着改革进程中经济结构、经济成分以及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阶层在重新分化;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以及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日趋多元化。网络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形成,实际上是在强化着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明显地体现着转型社会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生活态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满足了不同层次文化消费的需求。

1.3张扬个体自由的文化

网络象一个工具,本身为中性,而形成载体的网络文化在加载内容的状态下,体现出本质。如人们利用QQ、BBS等形式淡化传统的传递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满足个体自由文化的需求,获取交流的共鸣。

1.4提供情感满足的文化

被称之为“人造现实”(ArtificialRe?鄄ality)、电脑空间(Cyberspace)、虚拟环境(VirtualEnvironment)的多媒体网络,将人与计算机的接口扩展为三维,使人们直观地与计算机形式的动态环境交互作用,让人任信服地感受到它仿佛是真实的。这种能够展现色、香、味、触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制造了感情化的娱乐效果,即时性的愉悦,迎合了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对生活的直观感受相契合,获得广泛的认同。

二、对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影响

2.1对建设“伦理政治”即守法文化的影响

网络文化信息结构的高度离散,对师德建设所追求的思想统

一、观念整合的目标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一部分人思想的错位,道德的失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求“善”,传统的道德修养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的“重人”意识,属于以“求治”为目标的“政治---伦理型”文化。伦理文化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和各类观念文化的核心。而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客观的造成了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渗透,使教师政治观念产生模糊,民族意识出现淡化,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人师表、讲究道德、严谨治学、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受到冲击,伦理政治的守法等行为受到挑战。

2.2对建设工作环境产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提供的资源共享文化将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和用户连接到信息网络中,体现的三大特点(前述)构筑起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不同层面的网民在“网游”中按照各自的需求定位而获取信息,形成了一种包含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多层次的文化体系。凸现文化体系的多层性。这种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社会生存形态,对于日益增多的上网大学教师来说,他们通过网络可以无拘无束与人交往,方便快捷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丰富多采的文学艺术,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但同时,因为信息的膨胀和泛滥,合法和非法信息共存,有益与有害信息同在,真、假信息及亦真亦假等信息混杂,从而产生网络“信息污染”现象,对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环境带来诸多的影响,对重构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环境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新晨

2.3对建设文化场景产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种种类型中,有古代的和传统的成分,也有现代的因素,甚至有后现代的影响;有本民族文化,也有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有科学和理性的文化,也有封建迷信的文化;既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还有庸俗的。并且以视频、音频、数字、图像等多媒体服务平台体现网络文化结构。这种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兼备的立体的多面性的文化结构,使人们从线性的单一思维中解放出来,逐步树立全球意识。但由于高校师德建设进入网络对文化场景的引导性的滞后,面对文化结构多面性的影响缺乏更多的应对措施,因此,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做出积极的应对。

三、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

3.1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监控机制

网络文化给教师提供了网上行为的极大自由度,其资源共享、结构多元、个体自由、满足情感的特征,对我国思想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超出了现有道德和法律水准所适应的范围。因此,当前网络管理必须实行政府行为,学校也要建设强有力的网络信息管理监控机构,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网络行为和网络管理行为,对涉及引发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要及时进行审查,对抵制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政府明令禁止的内容要尽快清理,对发表违规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上网人员要予以警告,严重时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安定团结,净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3.2强化师德建设的教育导向作用

一是针对“网络社会”可能出现的无序状态,教育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培育教师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和批判意识,使他们在浩如烟海、清芜并存的信息大潮中分清良莠,去伪存真,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的信息的侵蚀与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二是充分发挥网络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深入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趋势,调整心理承受能力优化信息处理的心态。三是尽快把网络伦理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并把他的教学内容引入对教师的计算机等级考核之中,使教师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

3.3构建文化体系,占领网上阵地

教师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必须遵守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育人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精神支柱。在教师大量融入“网络社会”的新时期,为高校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驱使我们提升理念、整合资源、构建网上师德建设文化体系。主要是:建立标识独特的校园师德文化网站吸引教师眼球,创造性地建设精品网络文化工程;设计别致的窗口,增强文化内涵,明晰师德建设的责任与义务;以历史、案例、故事、评论、讨论等表现形式,倡导新思想、开启责任心,增强实效性;以有机嫁接各家网站健康、文明、向上的内容,集众站之长,补己站之短,吸引点击频率;以名师QQ、BBS在的线交流及邮件的快捷传递,促进师德建设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以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开展信息管理及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优化师德建设网络文化环境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韩叶盛,高志军.网络教学与师德建设[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4)

2刘莉萍.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几个基本要求[J].山西教育,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