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理教师课堂问题设计范文

地理教师课堂问题设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理教师课堂问题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地理教师课堂问题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这是学习的心理过程,其实质是学习者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因此,“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疑,学习者才能积极、主动去思考,并在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有所“创新”。

我国现行的新课程改革所要构建的课程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教师设计切合学生实际、富有实效的课堂学习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便是一种顺应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教学方式。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六要”:

1问题的出现要有情景性

俗话说“触景生情”。利用心理学中这种情景相似性,为问题的出现创设有趣生动的情景,如小品、诗歌、故事、歌曲、图片、录像等。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牵引,提问的效果自然有所以保证。尤其地理学科,大量的抽象知识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去作铺垫,这样学生容易接纳问题,进入问题。

2问题的切入要有生活性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遵循“生活中的地理”原则,利用他们身边的话题,在立足客观实际的基础上,通过新颖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像,构建生活、书本知识联系的桥梁。

3问题的目的要有明确性

问什么?为什么问?怎样问?这是问题设计的核心问题。问题的设计目的要明确注意三点:(1)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区分重难点,从而设计难易适度、能揭示知识内在联系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对问题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意外有预知性。(2)要明确学生学情状况。这包括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学习的内外动机。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便于学生操作和主动参与。(3)要明确时限性,根据教学的任务、问题的难易程度和问题多少,对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问题的形式要具挑战性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外部的激励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激发和加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所以,在问题设置上,应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一般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形式有:

矛盾式设问:利用认知矛盾冲突、新旧知识矛盾设问。如讲气温的垂直变化时,学生们常有海拔高,离太阳近温度高的经验意识,这时提出“那为什么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离太阳更近些却终年积雪?”,认识上的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假设式设问:如“假如地球运动不是倾斜着身体而是直着身体运动,会有什么结果?”,通过提出某些不存在的地理问题,顺应学生的“悖逆”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发现式设问:通过教具模型演示,对各种图像资料中所含地理信息进行设问——“你发现了什么?”,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开放式设问:“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呢?”这种重视答案的开放性、重视渗透多学科知识的设问方式,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展示需要。

5问题的内容要有思维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地理思维体系的建立,包括: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知水平逐渐提升;隐形知识的问题设计上要注意因果推导过程,逻辑思维方式的渗入;地理原理性的问题,可利用具有逻辑性的递进式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学会联系和组合新旧知识,形成地理思维能力;递进式设问可以是正递进式设问(顺着知识发生的过程或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这适合用于过程性和原理性较强的内容;也可以是逆递进式提设问(逆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或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行追问),这主要是适合已知构建知识的教学以及将已有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教学。

6问题的效果要有拓展性

我国南宋心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就说明了学习中质疑的重要性。因为有了疑问,才会确定思维的目标。所以,我认为问题设计追求的最终效果是学生发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这种效果可体现在下面两点:

6.1问题生成问题性:“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我们要尽量从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由解决了的问题生成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勇于突破教学常规,利用悖逆法,设置自由探究的新情境,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6.2问题生成课题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把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当成课题,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思考,有助于使学生有效地把握知识脉络、运用知识去拓展思路。譬如当讲到四川汶川大地震?学生们很是关注,于是,以“汶川,你怎么了?”为课题,让学生在抗灾、防灾、减灾及情感体验方面得到拓展。

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特别是设计具有启发性、创新性的问题,对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创造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