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透析职院素质教育评价的实行范文

透析职院素质教育评价的实行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透析职院素质教育评价的实行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透析职院素质教育评价的实行

素质教育评价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保证

长期以来,教育被认为是一整套的学习任务,是如何从受教育者中挑选出能继续接受教育的尖子,以便把他们培养成杰出人才。职业技术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办学时间短,人文底蕴不足,大都存在着严重的技术至上和功利主义的取向,即过于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评价,满足于让学生获得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未来从事工作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如敬业品质、职业道德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这种评价机制与取向使得学校将学生技能训练和考核成绩作为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忽视了评价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职业素养养成的功能。这将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也很难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评价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强大推动力

一般说来,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身如何,而在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育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单纯的技术发展,只能保证人生存所凭借的器物的工具性品质,但无法提高其内在品质。素质教育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它改变教育只限于对学生技能发展进行固定的、贴标签式的评价,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育素质为宗旨,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服务。与此相关的素质教育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和发展式的评价模式,它视学生为能动的、有个性特点的发展主体,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与全面性发展上,从根本上保证职业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教育评价发挥应有的激励、改进功能,必将成为提高学生素质和职业教学质量的强大推动力。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能有效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素质教育的评价对象还涉及学校行政管理,包括教学改革、机构设置和教师培训等,素质教育评价与学校的管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科学与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将有效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制度化水平,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例如,在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评价上,过去对教师的评价往往流于片面性和随意性,缺少有效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科学化管理。只有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制定符合现代化教育水平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为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提供正确的决策和可靠的依据,学校的领导才能率领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去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

开展素质教育评价必须基于一定的法则或标准,无论是评价指标的设计,还是评价标准的确立,都要体现一定的基本原则或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主要是针对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及指导目标的设置而言的,即所设置的素质教育指导目标和评价标准应为评价活动指明正确的方向。素质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现行教育活动及学生素质现状的评估鉴定,检查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素质教育的过程,及时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因此,素质教育评价指标的设置及实施必须体现导向性要求,包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明确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和实施重点,科学地设计指标体系,恰当地确定权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要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的一线实用型人才,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这与强调实用主义功能的教育评价导向明显不同。

(二)多元性原则

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基本能力素质、科学技术素质、文化艺术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组成。目前,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较普遍地存在重理论技能、轻素质培养的做法。认为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物质而物质,为技术而技术,遗忘了“人”本身及其发展,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只关注学生技能考试的成绩,忽视学生的情感、心理、道德和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仍以闭卷笔试为主,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考核缺少系统研究。

素质教育则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上,针对个体的特殊情况,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多元的评价标准,使被评对象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强势与不足。在评价主体上,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实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性的评价”:人人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是互为评价的主客体。它消除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不平等,使评价过程变得更加民主。多元性原则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评价的开放性、全面性和主体性。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使素质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制订评价指标体系一是要注意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系统性,既要考虑到那些表面可见的因素,又要注意到某些不可见的潜在因素;二是要注意区别评价对象的不同情况,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其次,要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凡是能够用一定数量确定的,应尽量给出定量要求;对一些抽象层次高、找不到典型价值事实的评价对象,则应以定性评价为主。此外,在确保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各项指标要有权重,权重的比例要科学合理,便于操作;还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克服评价中的随意性倾向,确保评价的公平与公正。

(四)创新性原则

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由传统的重视选拔、鉴定功能向重视导向、激励功能转变。这就必然带来对旧有的教育评价机制、体系的打破和新的评价理念的出现。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意在鼓励大胆创新,营造创新氛围,在学校的管理模式、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实现创新能力的生成,使教育者不为条条框框所约束,自主及创造性的设计教育方案,建立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新型的的民主平等关系。

职业院校加强素质教育评价的设想

(一)建立全方位的目标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实施机制

科学的评价目标,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和完整的评价制度有利于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推进与实施,形成全面管、全面教和深入学的激励机制。这里的“全方位”主要涵盖了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督导评价体系、管理评价体系以及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具体而言,教育发展水平评价即对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演变的情况、教育质量与效益、办学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等进行可靠判断;督导评价体系即依据法律与法规,联系地区实际,明确责任,制定标准用以督政、督学,保证各级政府和每所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和法规;管理评价体系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的下级按其工作要求,制定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学生素质发展评论体系是对学生的全面素质予以评价。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评价活动,它是一个多方面、连续不断的过程,范围广泛,涉及到学校工作、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发展等各个因素,包括社会发展评价、督导评价、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

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培养市场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对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而言,职业教育不仅培养要与职业环境互动,还需融入政治、经济、科学、社会以及文化等,并且还要能直面生活的挑战又敢于面对挫折,能自如地应对各种复杂变化的人才。因此,要根据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结合职业素质的拓展、专业技能的训练、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升等途径,形成科学的目标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为核心,以“人格本位”为理念,借鉴“能力本位”模式的原则和方法,形成“合格+特长”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当然,在实践层面上还必须形成一套有效的实施机制,如做好评价的宣传发动工作,使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与评价体系深入人心;强化对素质教育的保障责任,以政府为主导,分层推进,完善自上而下的评估检查体系;强化管理,建立考核评价机构;针对评价状况,对收集的信息及时给予反馈,调整、改进评价策略和方法等。

(二)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确立“合格+特长”的素质发展模式

学生素质的发展是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焦点,是教育效果的最终体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评价方案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学习成绩、劳动素质和个人爱好等。目前,职业院校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以技能、成绩论英雄,不顾及学生德、体、美的发展和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与教育。在评价机制上没有把职业素养作为品德评价的重要内容,似乎职业道德的好坏与学生毕业、获得各种荣誉没有直接关系,造成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因而,必须应积极倡导和鼓励考核方式改革,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全面考核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选用恰当的考核形式。教育家布卢姆在《教育学的无知》中指出:历来的课程研究专注于显性课程,而忽略了潜性课程。

潜性课程是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情操、训练各种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拓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宜通过课外活动、职业指导、学术讲座、知识竞赛、形象设计大赛、辩论赛、音乐晚会、书法美术作品展以及社会调查等潜性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已成为教育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评价方式上,遵循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学校、社会评价与学生个人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与促进成长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尤其让学生对照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心理发展和道德准则等进行自我检测,并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结合起来,确定自身发展的准确位置和未来方向。当然,在保证评价目标体系科学性的基础上,应尽力使评价目标体系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使学生从中受益,乐于参加。同时,在完善评价机制的基础上,确立“合格+特长”的素质发展模式。“合格”是指学生素质及其子元素符合毕业的基本标准,如各门功课成绩及格、具有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或获得规定的学分、政治素质合格等。特长即指有特别擅长的技能,又指特有的长处,它既指某方面的素质甚至某方面素质的子元素出类拔萃,又指以某方面素质为代表。

(三)构建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难点和关键,对教师的工作评价考核一般倾向于德、能、勤、绩等方面,依据教师的工作成绩,辅以学生的检测、教工评议和学校的综合评定,最后给教师一个全面的与完整的评价。在教师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与教师的工作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避免随意性,促进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在构建教师工作评价体系过程中,既注重科学性的考核指标,又注重人文管理的渗透性,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开发教师的积极创新潜能。如在关键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对教师现有的教学效果作出判断,还要对其自身发展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加以分析,尽量给评价对象提供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其积极评价要多于消极评价,发展评价要多于静止评价,过程评价要多于终结评价。这样就可以完善对教师队伍科学管理的环节,逐步健全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的过程,提高教师积极献身于素质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积极有效地开展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构建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须走体制创新的路子,转换评价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目标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发挥评价的功能,使素质教育的运行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苍中洪单位:徐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