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活中的教育公平表现形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们以为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低下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多数来自下层社会,而且,多归因于早期生活经验的不足,形成文化不利以及文化剥夺等现象,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表现为东西部地区差异、民族差异和城乡差异,同时也表现为同一地区内阶层差异。因此,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政府根基于正义与公平的原则,从补偿教育的角度,向弱势群体倾斜,向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广大的农村地区倾斜,对于不同需求的个人和群体投入不同的教育资源。
问题在于,我国目前的教育财政体制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在广大西部贫困地区,即使当地政府将财政支出的大部分划拨给教育系统,但由于总量限制,仍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实行由国家统一调控的教育财政体制,尤其是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由国家在基于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行对贫困地区有所倾斜的教育投入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就区域教育发展而言,重在缩小城乡差距,在招生、师资等政策方面,打破城乡二元的传统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事业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不只是教育财政问题,也包括尽可能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师资、设备等教育条件。我们可以考虑在保证教师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因所供职学校资源条件差异而不同的情况下,鼓励、引导教师到贫困、薄弱学校任教,以提升这些地区和学校的办学水平。
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
当下,许多人都认同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客观现实。问题在于,在政府尚没有足够的财政力量以高质量的教育满足民众教育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地采取政策导向机制,包括采用适当的市场运行机制,引导、吸纳、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资源,使教育公平建立在相当的资源基础上,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既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投入,又没有宽松的教育政策引导,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解决只能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尴尬境地。
坚持积极地区别对待原则,构建教育公平救助系统。
社会分层的现实,使教育不公平在所难免。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由国家与社会多方统筹建立“弱势群体教育公平救助系统”。从区域差异来看,国外“教育优先区”的经验可以借鉴。针对区域教育不平衡的状况,英国早在1967年的《普洛登报告》就提出“积极地区别对待”的理念,并通过制定教育优先区的策略,缩小地区间的教育水平差距。美国自克林顿政府时期就在全国推行教育优先区计划,以帮助高度贫穷社区学生提升学习成绩。
对社会贫困阶层而言,则需要由各级政府协同社会力量建立救助制度。教育公平既要解决入学机会问题,也要解决使学生有能力完成学业的问题。目前,我国大中小学校,都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因此,建立健全贫困生救助系统成为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举措。
作者:陶加煜1徐晓玲2 单位:1.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2.安徽无为教子湾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