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研究基础教育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思考范文

研究基础教育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研究基础教育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研究基础教育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思考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在基础教育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凸显我国现下基础教育的多层次教导作用。因此,要将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强调基础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价值,让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关学科教师都立足实际的教学现状,优先从自身的教学素质着手完善,继而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贯彻在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素质提升。

【关键词】基础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思考

基础教育从一定角度来说是快乐教育、素质教育,不应该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启导,而是灵活地将知识教学集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于一体。因此,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中,要意识到基础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通性,可以让相关教师积极推动基础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更加稳健、扎实。

一、在基础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认知停留在表面,观念滞后

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是自身从事教育活动一段时间之后积淀形成的对教育活动的认知结晶。既集中反映了教育全过程的时代性变化,又深刻影响了教育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性质存在。只有学科教师拥有正确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后续开展的课程教学活动才可以拥有扎实的基础保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观念”也被称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软件”,是建设现代化优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适应社会实际发展节奏的对应人才的基础保障。但是,现实情况则是,在现阶段的基础教育中,大部分学科教师的教育观念都相对固化、呆板,在初期的教学理念摸索创建之后就容易限于经验式从而停滞,对待教育的态度、看法等陷入主观化视角,缺乏对流动性教育、文化融合教育的全面认知。所以,在基础教育中意识不到传统文化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实际关联。

(二)教师有关传统文化的专业知识欠缺,科研能力低

纵观我国近年来的师资力量优化可以发现,已经有不少教育单位对教师力量的多层次差距有所重视。但是,仍然存在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有不可调和的教育差距的实际现象。因此,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数据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可以知道,大部分学科教师都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挖掘不深,没有切实地理解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教育内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以通过专业的教学融合将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结合起来,具体的文化教育结合结构失衡,在教学手段、教学渠道、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更新相对缓慢,更别说一些与文化教育实际相关的主题教研了。

(三)教育手段缺乏创新

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在一定层面来说属于抽象教育。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看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接触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不一定非要局限在学校基础教育框架。因此,学科教师要想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教育,就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用更加开阔的眼光来看待基础教育。但是,实际情况则恰恰是学科教师融合传统文化开展教育活动时,局限地使用单向灌输法、枯燥的口头说教等,导致学生品味不到文化的趣味性。最终,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难以实现,也难以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基础教育中的各个学科教育,都难以切实完成优质教育、效率教育。

二、基础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课程融合

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的历史发展积淀产物,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结合是在现如今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做好创新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有效完成多样文化熏陶的必然路径。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多样融合势在必行。但目前,纵观我们熟悉的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不同阶段的教育可以发现,在学科教学内容之外的延伸教育,学科教师仍然涉及较少,如对我国优秀的剪纸艺术、书法等实质有效的辅助教学内容等均挖掘不足。要想在基础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做到二者“课程深化”的实际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为营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做好铺垫。

(二)目标融合

要想在基础教育中做好传统文化的多样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际文化底蕴,进而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文化素质等,就需要在基础教育中由浅入深、有主次地穿插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找准基础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通性教育目标。继而以现实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展开学科教学活动的细化、设计、反推,让基础教育继承传统文化,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特色。教师有时候都不需要刻意强调传统文化,学生就可以自发地对细节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从自身的好奇心出发探究传统文化,继承并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教育启导与现实的教学目标相契合,最终实现优质育人。

(三)管理融合

一般情况下,不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特性不同,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势又具有一定程度的阶段通性。因此,要想在基础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深层教育,就需要相关的教育人员摆脱课堂教育的框架约束,在管理工作中加强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的融合。即小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适度管教,大到以年级或者学校为单位的全面管理制度优化,都可以在管理中加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效管理内容。如:学校一些标语张贴的传统文化渗透“博学笃志、自强进取”等、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传统故事导入讲述等,让文化教育的融合在管理中隐性渗透,凸显内因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影响。

(四)实践融合

将基础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甚至在基础教育中逐层加强传统文化的有效教育,不是为了喊口号,也不是为了让文化的融合教育、传承陈旧化、固态化。因此,要想使基础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质有效,就要意识到基础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最主要也是最必要的一环就是实践融合。只有在课程教学中真正意义上做到综合实践融合,学生才可以在亲身体验中发自本心地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中延展的素质教育才可以真实实现,学生才可以在理论性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感受到文化学习的不设限统一。最终,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实现文化教育的实质价值,全面成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为现在的学生提供正向的成长指导,为他们树立明确的信念指标。还可以在实际的基础教育融合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文化自豪感等。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今教育的实际衔接过渡点,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后的现代化教育渗透,学生既能学习优秀厚重的传统文化,又能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从而使自己坚定地成长为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许财善.写字教学中如何凸显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革新,2020(03).

[2]杨玲,岳圣东.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机制的建立[J].四川戏剧,2020(02).

作者:吴景霞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