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正式建立,第一周期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正式向社会,如何有效应用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使其服务于教育质量提升,成为各地教育质量监测部门重点研究的问题和努力方向。成都市武侯区监测中心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总结了教育质量监测模式、机构机制保障、武侯特色教育质量监测、监测结果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提出了目前县(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并探索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为县(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教育质量监测成效;教育监测结果应用
武侯区作为“中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县(区)域基础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的转型期,这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2015年4月,在全国先期挂牌成立了县(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武侯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教育质量监测方面大胆创新,积累了丰富经验,逐步形成武侯教育质量监测“三三三”工作模式,工作推进成效显著。
一、武侯区教育质量监测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
(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及队伍结构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智库”和“引擎”,肩负区域教研、科研、培训、质量监测和决策咨询多项重任。为提升教育质量监测效力,加强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建设,武侯区组建了区校两级监测工作机构———武侯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校级教育质量监测点,各学校监测点由分管校长担任负责人,同时配备1名学校监测员,具体负责每个监测点的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建设专兼职监测队伍,组建由专家团队、监测团队和第三方专业团队组成的专兼职监测员队伍,专家团队由外聘的国家、省、市监测机构专家和高等院校教授组成,监测团队由区质量监测中心3名专职监测员、区教科院40多位学科教研员和各学校1名兼职监测员组成,第三方专业团队为全区质量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明确职能,一手着力具体负责国家、省、市教育质量监测的组织实施落实,一手着力自主开展全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如图1)
(二)教育质量监测队伍建设武侯区重视加强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监测队伍建设,定期开展质量监测队伍专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确立培训内容,主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集中面授、远程培训、外出跟岗、实地考察等混合式培训模式。三年来,中心组织40次以上的培训与交流,每次培训结束后有总结汇报环节,根据每位学员的培训期间表现情况和汇报成果,为参与培训学员颁发培训结业证书,截至目前,近400名教师受益。
(三)监测模式及机制创新创新机制建设,探索并形成一整套管理、工作、保障机制,形成了武侯区特有的“三三三”监测模式,即来自质量监测中心监测员、专家团队、第三方服务团队三支专业监测团队力量,依托质量监测数据采集、质量监测数据分析、质量监测数据三大平台,开展武侯区学业质量监测、非学业及武侯特色教育质量监测、学业质量影响因素监测的三大监测序列,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研、科研、培训、监测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化教研科研培训监测一体化,提高区域县(区)域教育质量项目实施方案》《质量监测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和管理办法,创新机制建设,确保教育质量监测的落地和规范有序推进。
二、武侯区教育质量监测的研究与实践
(一)开展学业和非学业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指标体系构建和监测工具的开发是县(区)域中小学、中职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重点,武侯区在实施监测的第一年,以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为基础,结合县(区)域实际,进一步优化,着力构建了县(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中心按照国家相关监测的要求,规范监测程序,严格进行外出封闭式命题审题,保证监测工具的科学性,每年研发初中、小学共24套学业监测工具;逐年开展非学业质量监测,开发校长、管理干部、一般老师、学科教师和学生等多套问卷工具,并形成非学业工具研制报告,通过逐年开展监测,武侯区已形成教育质量监测工具库,学业和非学业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已成为武侯区常态工作。
(二)开展特色教育质量监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武侯区构建了目标坚持度、努力勤奋度、计划目的性、自我控制力、心理坚韧性五个维度的坚毅指标,开发了学生坚毅品格监测工具。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学生坚毅品质监测,通过监测描述了学生坚毅水平,并进一步验证坚毅品质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培养学生坚毅品质可操作性建议。为了更好地描述社会与情感技能的构成,加快推进社会与情感技能的监测工作,中心制定了《关于开展社会与情感技能监测工作的方案》,构建学生社会与情感技能监测指标体系,并借鉴国际OECD较成熟的指标框架和工具,开展了社会与情感技能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七年级学生社会与情感技能在“抗压力”和“自我反思及元认知”两个指标上需要加强培养,2018年,武侯区融合第三方专家团队开发适合县(区)域实际的社会与情感技能监测工具,进一步探索社会与情感技能的监测。通过中国教科院实验区重点课题《区域义务教育质量成因分析及管控实践研究》的研究,构建出质量成因的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及若干评价分析要点,并开展学生学业质量成因分析与监测、教育质量成因指标监测与分析,将学生发展和个体、学校、社会教育相关因素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发展放到武侯区的教育背景之中,以便能够对学校教育质量作出准确的诊断并据此进行改进。(如表1)加入核心指标、进步指数,以强调县(区)域教育均衡、学校的努力和进步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县(区)域实情的“以入量出”的“增值性评价”指标,构建有武侯特色的关键核心指标监测评价,进一步完善增值性评价模型。以省、市、区高(中)考传统名校、进步显著学校和明显下滑学校为研究对象,开展学校质量管理样本研究,实施教育质量管控。
(三)搭建教育质量监测信息平台搭建监测评价数据资源信息平台,建设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形成了教育质量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三大平台,其中数据采集平台包括网上阅卷系统、在线问卷调研、题库系统、中心网站等,数据分析平台包括学生学业报告系统、在线成绩分析系统等,数据平台包括学业质量数据和非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平台。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升级,各类系统能为全区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性提供有力保障,大幅度提高了教育质量监测的工作效率。
(四)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武侯区质量监测中心制定了县(区)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全区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中心组织专业团队,入校进行分角色培训,并每三周一次入校回访,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据融入教育质量监测,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得武侯区监测数据更加完善。
(五)质量监测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中心注重课题研究,实现基于经验的监测评价研究向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监测评价研究转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教育质量监测发展,开展省重点课题《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质量监测实践研究》、市级课题《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质量监测平台建设实践研究》、中国教科院武侯实验区重点课题《区域义务教育质量成因分析及管控的实践研究》三个课题的研究,三年来,武侯区质量监测课题研究成果丰富,多次获省一等奖、二等奖及成都市优秀奖等。
三、武侯区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
强调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结果的应用,武侯区有明确的监测结果运用的组织框架,制定了结果应用的保障措施,建立结果解读和指导运用的机制,尝试根据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及应用推广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形成“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学校———教科院———教育行政”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结果应用的良好模式。(如图2)
(一)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在各角色层级中的应用通过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及时为各层级、各角色分别提供学业与非学业监测报告,为各层级、各角色解读县(区)域监测报告,提高监测数据分析和运用水平,实现监测结果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等领域全覆盖。学校领导可以通过成绩分析系统,查看本校监测数据,分析本校各次监测结果累计变化,及时分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教研员可通过成绩分析平台查看并一键下载学科分析报告,为教研员研训提供便利服务,形成高效教研。科任教师可通过成绩分析系统查看本班学生整体考试情况,查看并一键下载考试讲评报告,每位学生和家长可通过学情分析系统查看历次考试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二)非学业质量监测报告在各角色层级中的应用中心提供问卷关联分析报告、教育质量监测总报告、成因分析报告、坚毅品质监测报告等,局领导、教研员、校领导、教师可及时查看监测报告,应用于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各方面。如学校通过查看学生坚毅品质监测报告,分析学校学生坚毅品格及影响坚毅品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坚毅水平,质量监测中心制定了报告解读制度,在全区针对每份监测报告向各个角色进行报告解读。
(三)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的应用目前中心各监测平台累计了多次监测数据,通过成绩分析系统分析县(区)域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和趋势,题库系统提供了大量的监测工具,收集了历次考试易错试题,问卷系统可查看学生非学业问卷分析报告,并能提供与学生成绩的关联分析;学情分析系统通过对基础教育过程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为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教育规划提供依据,为教师的教学和精准辅导提供便利,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和方法;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的应用,为教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优质化服务,大大提升了教研员和教师的工作效率。
四、武侯区教育质量监测成效
三年来,中心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工作成效明显。中心每年在全区范围内对55所小学、28所初中、4所高中(包括职高)的所有学生,从学业和非学业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监测,并形成教育局、学校、教研员、教师、学生各级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同时完成工具研制报告、坚毅指标报告、成因分析报告、关键核心指标报告等,质量监测中心6篇,多次获得省市级各类成果奖,并多次应邀在国内大型会议做主题发言,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并做“区域质量监测实践”专题发言,获得专家一致好评。随着武侯区质量监测中心知名度逐步提升,南京鼓楼区教科院、广州越秀区教科院、武汉市洪山区教科院、大连金普新区教科院、成都高新区教科院、成都双流区教培中心等教育质量监测部门先后来我区参观交流,来访达200人次。质量监测中心参加四川省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解读培训会并做“武侯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实施现状、结果推用与发展展望”专题发言,参加四川省教育监测人员专业能力培训暨四川省教育监测评估工作研讨交流会并做了“武侯区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工具的研制(命题)质量的管理举措”专题发言,均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五、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实施的问题和困惑
其一,推进县(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虽然通过参加培训、委托专家、自主研修等多种途径推进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但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改变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的影响,因此推进监测结果使用的效果并不显著。其二,亟须探索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督导评估、教育质量监测相结合的新型工作模式。其三,县(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与国家、省、市教育质量监测有较大不同,不能把两者等同。开展县(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时常会把国家和省、市级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测照搬照抄过来,并不能实现县(区)域质量监测原有的目的。县(区)域监测应该本土化。其四,教育质量监测手段、方法、途径单一。目前非学业质量监测方法单一,均以问卷调查形式开展,监测数据受监测对象的主观影响较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教育质量监测手段、方法、途径必须多样化、科学化,应该更好地建立真实的监测环境。
六、探索区域教育教育质量监测发展路径
一是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并探索拓宽监测方式方法,结合县(区)域实际,采用除问卷法以外的实验法、观察法等监测方法,整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数据,确保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准确,使得质量监测真正成为提升县(区)域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二是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监测能力。我区将继续打造一支评价理念先进、专业技术过硬、专兼职结合的稳定的教育质量监测队伍。三是努力提高质量监测结果使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化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提升质量监测报告的可读性,并能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逐步形成“教育实践———质量监测———政策调整”的闭合教育质量管理模式。四是构建监测结果推用制度,整合各学校领导队伍、中小学学科教研员、教育行政和督导力量,推动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建立县(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年度报告制度和报告解读制度,以及监测结果改进成效问责机制,用准确的监测数据为支撑,剖析教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武侯区尽管在机构机制构建、监测队伍培训、质量监测组织实施等方面取得了经验和成效,但仍将立足现实,形成更加先进的监测理念,更加科学的监测工具和方法,更加完善的监测体系,更加有效的监测数据,提供更加精准的监测服务,形成有特色的武侯教育质量监测模式。武侯区在教育质量监测的路上砥砺前行,力求走在全国县(区)域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与改革发展的前列。
作者:周文良 黄仕全 杨永华 单位: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