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析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探析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析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析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首先对“微时代”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微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微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其次分析“微时代”下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对“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微时代”的界定与特征“

微时代”就是指依托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以新媒体工具为平台,通过便携的终端设备和简洁的图文声像等载体和方式,实现实时、互动、高效的信息传播的时代。“微时代”的主要特征有:信息内容短小简练、分散度高,文化内涵简明浅显、通俗化,媒体语言丰富、更新速度快,接收群体庞大、参与度高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特征,才使得“微时代”的空间范围迅速扩张,成为开启全新思想文化潮流的新时代。

2“微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新特点

一是表现与遮掩交织的“微心理”,二是探求与盲从的“微行为”。大学生群体的“微心理”主要表现在:主体意识强烈,自我意识突显,渴望与人交往、得到他人关注。他们喜欢在微空间中进行各种“晒”和表达,以获得自我满足感。大学生群体的“微行为”一方面主动遵从自己的内心和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或与对学习工作、生活休闲有关的各类信息和活动,探求有助于自己身心愉悦、健康成长、问题解决的知识、技能和道理。另一方面,面对微传播大量信息的不断更新,大学生们目不暇接、无以应对,其思想观念和言谈举止受到了消极影响,呈现出一种跟风、盲从的“微行为”。

3“微时代”下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机遇

3.1“微时代”下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材首先,微媒体承载海量信息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材的拓展。微媒体信息的海量性决定了它所具有较强的资源价值,尤其是微媒体对时事热点新闻的更新频率高、传播速度快,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搜集教学素材提供了新平台。其次,新媒体信息多样性的传播形式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较为平面化、灌输化、沉闷化的缺陷。

3.2“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所更新迈入“微时代”后,我国的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科技实现了快速发展,这些都给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思想观念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此时必须变革教育形式。微博、微信等都是“微时代”的产物,它们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微阅读、微语录的出现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影响;各类时事新闻在微博中快速传递,使大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各类软件的应用,如微信、QQ等,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利用好上述教育形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现代化发展。

4“微时代”下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挑战

(1)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大学生正面临价值观成型的阶段,网络上许多难辨真假的信息就会对大学生的精神带来冲击,并使其认知方式和情感评价变得畸形,导致德育功能的效果不足。教育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适度的教育和引导,这也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还要求教育者能够准确把握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和思想轨迹,在思想上要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方法上也要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才能使当前的教育者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2)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地位一直都十分明确:即教育者占据主动地位,按自己的要求和方式向受教育者‘灌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在接受微时代影响的大学生接触和接收到更多的外界信息时,这种单向的和被动的方法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反感和抵制,直接导致教育效果弱化。而在微时代背景的作用下,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个性十足,因此,传统的那种被动而单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然不会被现代大学生所接受,认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并且“空”的形式主义,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5“微时代”下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教师是传统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角色,“微时代”的到来,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作为“微时代”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除了要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理论素养外,还要熟悉和运用新兴的网络媒体,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新的网络平台,发挥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发微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转载一些名言警句以及励志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直面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并积极关注学生的微博动态。也可以加入学生的微信圈,放下身段和学生交朋友,融入到学生中去。作为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地化解学生思想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发现学生具有某些偏激的言行和错误的价值倾向,要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并进行合理的引导,把消极、不确定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面对微时代复杂多变的网络形势,教师的引领作用不仅不能削弱,反而还需加强。

参考文献

[1]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青年记者,2010(02):7-8.

[2]张欢.“微”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唯实(现代管理),2014(11):36-37.

[3]王喜春等.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12(2015):128-131.

[4]林炜.依托新媒体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精细化的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12,27(06):112-114.

[5]张金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1):37-38.

[6]雷结斌,郭优.“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探讨[J].职教论坛,2016(20):22-26.

[7]张德宜.“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03):107-111.

作者:陈磊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