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础教育改革下中学体育课引导式教学模式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在研究引导式教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总结了中学体育课程引导式教学的设计模式,论述了引导式教学设计个四个步骤:进入任务及问题情境;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实践;展示、交流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综合化、多元化和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自主;探究;合作
长久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偏向于服务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满足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其结果是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学习,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反思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强调现代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引导式教学是美国专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采用问题、任务、案例等方式,调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引导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资源向导、学习顾问和学习伙伴。目前国内关于引导式教学的研究较多,引导式教学的设计纷繁多样,本文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总结了中学体育课程引导式教学的设计程序,总结了引导式教学设计的四个步骤:进入任务及问题情境——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实践——展示、交流与评价。
二、引导式教学设计程序分析
1.进入任务及问题情境
引导式教学的开始一改传统课堂“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正向教学程序,而是以学习任务和问题为引导,形成“学生先学,老师后教”的逆向式教学程序。在这一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包括“任务引导式”、“问题引导式”和“任务及问题引导式”三种方式。教师的引导可以发生在在前续课堂结束部分,也可以发生在本次课堂的起始部分。在前续课堂的结束部分引导后续课堂的教学,一般采用任务引导式,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要求学生在下堂课之前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合理利用给学生课余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缺点是学生的学习不在教师的控制之下,造成学习结果差异较大。在本次课的起始部分引导则便于教师管理和控制,学生的学习起点一致,合作探究的效果更好。
2.引导下自主学习
确定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后,每个学生的手中都有一份教师准备的学习材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材料的引导自主学习,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材料,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学生的任务是通过材料提示、自主学习、探究实践,形成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即构建知识。
3.合作、探究与实践
合作、探究与实践是引导式教学的主要部分,在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合作探究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知识一般属于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关于“怎么做”或“如何做”的知识。那么学生关于运动技能知识的建构,需要大概概括运动技能的要领和练习程序,同时总结小组在练习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则可以向老师提问,教师尽量不直接给与答案,而是以问题答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结果。
4.展示、交流与评价
(1)展示和交流展示和交流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个人和团队的学习成果,反思不足。通过展示和交流,一方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也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发现和欣赏他人,更加享受共同学习的过程。
(2)评价引导式教学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合理、公正、及时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评价要与学生的探究直接联系起来,除了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在整个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均要适时对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三、小结
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老师除了教授知识之外,更多的是陪伴式的引导,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引导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白几个重要原则:①各个阶段均有限定的时间,以防止学生讨论时间过长;②每一个阶段教师均需引导学生进入状态;③当学生需要交谈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但是,在提问阶段不允许学生交谈。④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和学生互动,并在适时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朱虹,王栋,邢楠.论工科大学专业课的引导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151-152.
[2]王东,杨磊,付彬,李仁发.计算机网络课程引导式教学的实践示例[J].计算机教育,2012,(02):58-61.
[3]曹巾章.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中运用“思维引导”式教学法的构想[J].四川体育科学,1998,(04):73-75.
[4]李永泉.“行为引导式”教学法及其在“模块”教学中的应用[J].黄山学院学报,2005,(01):111-112.
作者:戴超 单位: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