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建设范文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建设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最近,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1】。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作为教育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将对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建设和优化配置进行阐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及配置阐释

1.1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定义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也是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的内容。教育信息资源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上的教育信息资源是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所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包括信息技术人才、硬件和软件、信息机构(如图书馆、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等)以及信息处理服务提供者等。狭义上的教育信息资源是指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或网络信息资源,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2】。本文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是指狭义上的,以中小学教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为主要使用对象,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教育、教学信息材料。主要包括数字化教学案例、教育网站、课件与网络课件、电子图书、电子邮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文献资料、数据库、资源目录索引等【3】。在我国,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统称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同信息资源一样表现出如下的特点: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信息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声音、图画、动画、文字等)、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动态性、信息内容的广泛性、信息传递的互动性、信息资源的创造性。

1.2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含义经济学家厉以宁说:“资源配置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从本质上讲,资源配置就是对资源进行选择、安排、搭配、重组等以便获得最大效率的过程。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是指用于基础教育的信息资源在数量、时间、空间范围内进行匹配、流动和重组。也就是说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是把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按照一定的运行规则,将基础教育资源的经营、管理、收益等权利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赋予基础教育主体——中小学校以及各类从事基础教育的培训机构等。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应该确保有享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意愿的人平等获取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权利,以便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福利的最大化。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技术规范等多方面,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也需要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构建合理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体系,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2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情况调研

2.1开发与优化配置调研情况通过对长春市各区域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学科教研员、技术专家等资源培育主体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获取近两年以来长春市各区域在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优化配置的相关需求,对现有信息资源开发状况的评价。调研内容包括:①现有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存量、特色与不足。②教师、学生对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具体需求,包括各个学科的具体内容、特色,以便满足这些需求而合理增加优质信息资源。③学科信息资源网站访问的频率。④原创信息资源上传的频率。⑤学校图书馆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情况。为了使调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研按区域(长春市五个区)类型(小学、初中、高中)和等级(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分别归类,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分层按比例抽样,最终选取15所典型学校(其中小学6所,初中5所,高中4所)。本次调研共收回问卷389份,有效率100%。同时还访谈了样本学校的约20位学科骨干教师,以便对问卷进行补充验证。

2.2基础教育信息资源调研实效分析(1)上传频率不高。从调查问卷中得知,教师每月上传1—5条的占52.6%,每月上传5条—10条的占18.9%,每月上传10—20条的占16.7%,有6%的教师从不上传信息资源。影响上传信息资源的原因:第一,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还有很多教师是班主任,且大部分是语、数、外主要学科,带班的辛苦,使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培育工作;第二,有些教师对计算机操作的能力较差,有较好的信息资源也无法上传;第三,有些教师只想共享不想共建,上传多少与是否上传跟自己没关系。(2)优质信息资源不多。长春市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比较丰富,有文本信息资源、图片信息资源、PPT课件信息资源、视频信息资源、动画信息资源。其中文本信息资源包括学术论文、学科教学、推荐阅读等等;视频信息资源包括专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讲座等。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以语文学科为例,有教研辅导(包括教案、学案、学科重点、试题、PPT、教学反思)、热门阅读、闲读偶得、文坛动态、诗词鉴赏等等,但优质信息资源不多,尤其古典文献少之可怜,有些孤本基本没有上传,根本达不到共享,满足不了优秀教师的需求。(3)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缺乏整体规划。基础教育优质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整体规划,资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有限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没有将所有的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等在数量上、以及时间、空间和用户之间进行合理匹配,信息资源配置缺乏规范性,应用性和共享性,没有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没有使受教育者平等的获取基础教育信息资源。

3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建设内容的开发模式

3.1建立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按资源主要使用对象分:学习资源、备课资源、科研资源、管理资源等;按资源的组织形态分:媒体素材、试题、教学案例、教学软件、网络课程、文献资料等。

3.2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建设的组织与开发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按照下列步骤进行:①内容规划。首先确定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学科范围,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的顺序划分各学科要建设的信息资源的详细内容。②确定标准。确定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标准,细化到信息资源属性,便于操作。③编制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作为后期“信息资源建设专家组”和“各学科工作小组”对征集上来的信息资源进行审查、分类,保证信息资源的质量。④信息资源建设培训。对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有关人员如教师、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掌握工作的技术细节,明确目的、任务和整体实施计划等。⑤资源征集。给与基础教育有关的部门、教师分配征集任务,并向各个部门下发。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分类属性,即学科、适用对象、素材类型。检索类型包括知识点、关键词、课程名称、教师等等。资源建设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基于知识点的教学素材的设计与开发,强调素材的复用性。同时要组织专家组对开发完毕的信息资源进行审核、筛选、优化、整合并确定信息资源的等级。对优秀的信息资源以批量或单个的形式存入数据库中,在入库时要对信息资源的所有属性进行预校验,确保信息资源数据的精确性。这种信息资源建设开发模式可以快速地建设一批直接支持一线教学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由一线教师亲身参与的信息资源建设方式,可以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及意识,实现了“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4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及运行机制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支撑其运作的几个关键要素有:更新观念、政策导向、组织体系、技术规范、认证体系、实施平台和共享方式等【3】。实现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配置坚持的理念必须从静态、单一封闭向动态、多元开放转变,形成区域间、校际间互补,破解区域间、校际间信息资源配置失衡的难题。信息资源配置分为:宏观配置、中观配置和微观配置。

4.1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4.1.1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宏观配置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宏观配置,是指由国家教育部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法律对其拥有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加以组合和运用,使基础教育信息资源能够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主权的前提下,实现国家基础教育信息积累目标,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信息商品与服务质量的需要。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宏观配置,需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教育行政部门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出发,制定、颁布有关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培育和共享的纲领、政策、法规,统一各教育机构、学校、教师的“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意识。第二,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间不合理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存量进行调剂和互补,推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地理位置上分布状况的优化调整。也就是平衡区域间及区域内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分配,协调各区域信息资源培育的内容和发展方式,避免重复培育和无序培育。第三,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明确信息资源配置的规范和进程,确立信息资源评价的标准,鼓励学校和教师自主开发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共享的积极性。第四,合理处理国内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与国际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内与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市场的接轨,实现国际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4.1.2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中观配置中观配置是指行业或组织对本行业或组织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进行调配和合理分布的行为【5】。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中观配置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一种信息资源配置活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观配置的重点应该是合理优化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空间配置和数量配置。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明确本行业或组织现有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存量与特色;第二,明确本行业或组织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需求;第三,明确本行业或组织的具体信息需求,为满足这些基础教育信息需求应该新增哪些信息资源内容和结构。

4.1.3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微观配置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微观配置主要指机构或个人及创新主体之间的配置,从利益角度出发,寻求最优组合【5】。微观配置方式是合作与竞争。在微观配置条件下,各主体之间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调节配置来满足,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配置来满足。在合作过程中,各主体之间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资源共享,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有很多营利性的机构进入基础教育服务领域,开发了一些优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市场配置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微观配置领域将日益成为一种主导配置方式。

4.2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运行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要有顺畅的运行机制,要求具有专门的信息共享管理机构,完善的共享管理制度和系统的共享评价体系【6】。调动所有职能部门推进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4.2.1管理服务机制在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培育和共享的建设中,成立具有决策、组织、监督等职能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服务机制,主要措施包括优质信息资源推荐服务制,原创信息资源认证管理制,学科骨干教师栏目负责制,例如:由几位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团队主持相关学科网站栏目的日常信息资源培育与栏目管理工作,其中,网站管理员和栏目管理员负责及时审核网站注册信息、调整栏目内容、公告通知、统计信息资源培育数量,及时把培育的信息资源发送给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学术团体等研究机构进行审核,以便使一线教师及早地享用优质教育信息资源。

4.2.2定期评价机制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培育和共享的评价机制是指运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培育质量进行审核、认证和评价,有效保证教育信息资源的优质水平。因此,制定一份科学的规范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评估标准至关重要。在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培育和共享中,可以由区域教育专家、教育督导、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等组成信息资源培育评估机构,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结合本区域的信息资源培育情况制定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评估标准,定期对新培育的教育信息资源内容、水平、技术标准等方面审核、评估、认证,选出优质教育信息资源。

4.2.3规范标准机制200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正式,《基础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元数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CELTS-42CD1.6)【7】当前,许多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有多种原因造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技术开发人员对《规范》并不熟知,因此必须构建规范机制,为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有利保障。第一,培训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技术开发人员对《规范》的了解与熟知,建立基础教育信息资源规范化意识,比如,文献资源共享所要求的标准化已不再局限于文献工作的标准化,而是信息管理的全面标准化【8】。第二,区域内各个学校主体以信息资源培育的技术规范为依据,实现对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描述;第三,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开发基于教育信息资源元数据技术的基础性服务平台或资源库,有利于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信息资源检索、互换、互访等。

4.2.4激励表彰机制在制定和实施上述管理服务和规范标准机制的同时,也采用信息资源培育激励表彰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的前提就是组织内部建立起来的“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培育与共享。可以设定清楚的目标,比如,原创信息资源投稿,信息资源项目申报,优质信息资源推荐等,给参与的教师颁发“原创信息资源认证证书”,“获奖证书”等荣誉证书,并作为先进、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据之一,总之以表彰激励、待遇激励、荣誉激励等各种手段激励教师积极踊跃地参加到信息资源的培育与共享中来。

5结语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是一项长久性、系统化工程,资源建设经费投入大、周期长、收效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资源配置体系,使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集成、存储、管理、检索、配置等信息及时得到收集、分析和处理,大幅度提高信息资源质量和增加信息资源数量,切实破解校际间、区域间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失衡的难题,并充分调动资源使用的内部和外在激励因素,在促进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有效保障优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配置理念从单一、静态、封闭向多元、动态、开放转变,真正形成区域资源的优势互补,促使优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姚雪红 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