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应用型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缺乏创新与特色
对策:笔者认为应该从根源抓起,重视大基础的概念,进行基础设计教育的改革。实施创造性的整合。现今大多数设计院校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分类详细,每一课程课时数较少,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即使学生学完了多门基础课程,仍难宏观把握课程之间的联系。由于每门课程都重视深度,而忽略了与其他课程的衔接,所以学生觉得理论性强实用性弱、枯燥无趣。
1.1建议改设“应用型综合设计基础课程”,以课题为引线课题可以是教师假设的,当然最好是竞赛的真实课题,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综合教授造型、平面、空间、色彩、光影、材质肌理等内容。合并原先的各门基础课课时数,用于该门“应用型综合设计基础课程”。常用设计软件课同时另外开设。课题进程本身由易到难,知识随着课题的深入,逐步被学生吸收,并立即付诸实践,必定效果显著。学生普遍感到知识容易接受,课程紧凑生动。
1.2课题各步骤目标明确,贴合实际,循序渐进以笔者指导学生壁画竞赛的课题为例,具体步骤如下:(1)现场调研,直观感知。现场测量空间尺度,拍摄照片。目标是让学生实际感知空间,对采光、硬装部分有直观认知,以期壁画设计与装修风格相匹配。(2)分析主题,推敲方案。犹如作文审题,是重中之重。引导学生采用寓情于物、借物喻事、以物喻理等手法表达,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创意能力。(3)确定构图,造型色彩大突破。此阶段涉及造型训练、平面形象的塑造及画面构成、装饰变形。主题确立后,收集素材,绘制草图,老师指导修改。灵活运用色彩构成中的色彩对比与调和、色调、饱和度等知识。(4)电脑软件综合运用。学生使用coreldraw、photoshop等软件作二维效果图。用sketchup等软件制作电脑3D效果图及动画演示效果。直观性强,突出壁画与建筑环境的交汇融合。最后根据比赛要求用DV影像记录设计过程及学生感言。笔者如此安排是大有深意的,分别涉及空间、光影、造型、构成、装饰变形、色彩等多个方面,一环紧扣一环,既涵盖实地调研,又结合电脑软件辅助处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竞赛的课题中,前期有目标有要求,中期巧构思出作品,后期有成绩有反馈。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基础课教学质量,也便于教师了解社会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知识侧重点。使“教师正在从课程的沉默实施者转变为积极的建构者”。同时学生获得的竞赛证书,对其日后求职大有裨益。对于学校来说,亦可谓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一剂良方。
2教学形式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学缺乏互动
对策:组建第二课堂培养平台,通过组织学术报告、讲座、举办展览,建立素质教育人才体系。
2.1建议将全局观念贯穿于教与学“瞻前顾后”平时是贬义词,在这里成为褒义词。教学改革中“,应用型综合设计基础课程”所教授的知识点较灵活,各部分的时间配比也较机动,所以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各知识点的重要性与前后关系,在课题的进程中灵活运用。同理,学生在“应用型综合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也应具备全局意识,设计作品首先要把握大的基调,再推敲细节。如拘泥于细节完美而忽视整体,必将事倍功半。
2.2建议以小组形式完成课题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个人意识较强,但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若选择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学生通过交流思路、商讨方案、分工合作,可加强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也正是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所亟需的素养。课题进行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并做点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便于各组之间互相激发灵感。经过试验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间自然而然形成了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学习主动性随之提高。最后,建议应用型综合设计基础课程由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担任指导工作。应用型院校艺术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艺术教育应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所以高校教师理应积极担此重任,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对基础教学内容创造性的整合改革,加强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实践、竞赛活动,推动高等艺术院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如此必将有力地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设计人才质量,同时也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作者:沈娅 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应用艺术设计学院